《一念无明》——精神病患者的狭窄天空

图片发自App
“无明就是看不到的事情,一念就是一个念头,可是一念生万念,一个念头后还会有下一个,一个念头看不清楚,可能一直走下去,方向都是错的。”

在香港,有一对很平凡很普通的夫妻,育有一对儿子。

小儿子很聪明,去了美国读书,成功拿到高薪,“香港人请都请不到他”,在美国娶妻生子,过上了普通市民眼中幸福美满的生活。

夫妻二人关系很恶劣,妻子总是抱怨丈夫没用,天天吵架,丈夫忍受不了离她而去,每月寄回几千块钱作为她的生活费。

彼时,妻子已经身患重疾,由于身体上疼痛难忍,对在美国的小儿子倍加思念,使得情绪更加躁动难耐,动辄砸东西、打人骂人。

她不了解的是,小儿子早已厌倦了这个家庭,同时厌倦的,还有她这个精神不正常的母亲。

图片发自App

大儿子生活很潦倒,但为了照顾母亲还是辞去了工作。但是,母亲每次看见这个儿子都会很痛苦,她觉得自己的生活是被不幸的婚姻毁掉的,而大儿子则是她婚姻中最沉重的枷锁,是她苦痛的根源。

她又一次习惯性的将满腔愤怒发泄在他身上,喝骂、殴打、侮辱,你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对另一个人做出来的坏事,都发生在了这对母子身上。

此外,大儿子原本有一段很幸福的姻缘,两个人情投意合,相约一起供楼、结婚、生一对漂亮健康的儿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大儿子凭着自己炒股的天赋,借了几百万去股市奋斗。

日子或许能这样平平常常的过下去,即便他输光了钱,也不过是背负一些能还的清的债务,像所有普通人一样而已。

图片发自App

但正如所有的悲剧一样,不幸总会突如其来的发生。

大儿子在给母亲洗澡的过程中,误杀了她。

温润的液体从浴室里流淌出来,先是水,后是血,在地面缓缓荡开。

舆论一时哗然。

1

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一部电影,即为《一念无明》。

这部电影所耗成本仅200万港币、摄制不超过16天,却被人誉为香港角逐奥斯卡的不二佳作。而事实亦是如此。

在影片中,因弑母而被判定为精神病患者的余文乐,从精神病院走出来的时候,与决心重返家庭照顾儿子的曾志伟,初一碰面就给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压抑感觉。这一方面来自影片中的人格预设,一方面来自促狭的环境。

尤其是在父亲将儿子带到自己数平米的小屋时,在空间作用下,父子二人的关系更是被逼到一个难堪的角落。

他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中间筑着一道篱笆。

尽管已经从精神病院出来,但世上已没有儿子的立足之地。舆论煽风点火罔顾事实,邻居窃窃私语想逼父子二人搬走,父亲犹豫是否该把儿子再送回精神病院,前女友入了教会因他痛哭流涕,连他自己,也在恨着自己。

世界以巨大的残酷逻辑抹杀着一个人的生存空间,越反抗,越无立足之地。可怕之处在于,舆论漩涡会叫你自己失去生存的勇气。

我们深感无力。

可诸位不妨想想,即便是貌似正常人的我们,也很难把握住那一个清晰的支点。

不左不右,不偏不倚,支撑我们的人生,本就是妄谈,我们生来犯错,一生用于改过自新。从这个角度讲,我们都是基层地精神病患者,起码有很大成为精神病患者的风险,但我们却总是学不会宽容同类。

2

一位老师曾讲过他小时候的经历。那时他还穿着开裆裤满世界乱窜,现在他已经年过半百了。

彼时,他们村口有一家精神病院,他经常跑过去玩。据他回忆,在那所医院,对待精神病人的唯一办法就是:喂食大量的安眠药。吃了睡,睡了吃,不惹事,也不折腾,这就是解决此问题的最好办法。

诸君唏嘘之余不妨再想想,在这种情况下,安得不疯?

暑期学车时,科三在一个偏僻的路段,附近零星有几个村子,但很少有人来这条马路,整个下午只见过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大哥。

那位大哥整体漆黑,彼时正值夏日,骄阳似火,他推着一个婴儿车,车上没有孩子,放着木桶、砖头等物,赤裸上身,头发乱蓬蓬如同鸟窝,络腮胡须,边走边骂。步子很大,拖拉着一双破布鞋,嘴里嚷着妻子不忠老板不义兄弟无情诸事,刚开始我以为他是一时激愤而做出的不理智之举,因为担心身边的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害怕,就用拙劣的伎俩骗她:伯伯在拍电视。

小女孩坐直了身体,表情淡然的告诉我:我看见他三次了,他是个精神病。

我苦笑。

他是个精神病。

这个陈述句,它代表着一种事实,一类标签,一个人生。

意味着与正常世界的巨大鸿沟,意味着命运的永恒摧残与折磨,意味着无限的痛苦和绝望。

3

电影里最终有一个惊喜,可以说是生活意外的馈赠。

在影片中,能给予大儿子以慰藉的,是一个孩子。准确的说,一位是邻居家的小男孩。

在大儿子充满希望的时候,他与他一起种花;在他痛哭难眠的时候,他给他讲《小王子》的故事听;在所有人都畏惧抛弃阿东的时候,他坐在了他的身边。

这一点睛之笔令我们热切的期冀:无论世界多么的黑暗,总有那么一丝亮光,专门等着候着,忍受凄凉和寂寞,只为照亮我自己。

图片发自App

现实中,在我也是个小男孩的时候,在奶奶家碰到过一个叔叔,奶奶给他拿饼干、罐头、水果,给他泡茶,他就傻乐着看,临走还顺了一个花盆去。

因为奶奶的慈良,那个叔叔后来经常到奶奶家,几乎把奶奶给吃穷了。

我那时不过五岁,就把这事告诉了我妈,我妈跑过去一顿臭骂,就把他骂走了。从此再没来过。

后来没几年,听说他死了。两个儿子在外省都没回来,身边连一个戴孝的人都没有。现在想来,可能是他的那束光消失了吧。

我当年没有勇气成为别人的那束光。

4

在这里,我并不是说要做圣母婊,因为我做不到,我也无心充什么大仁大义,因为我是最普通的普通人,柴米油盐都令我不堪其扰,我们仅仅拥有着微不足道的能力和勇气,但我还是怀着无比的希望,希望正常人能够在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可以在他们面前表现的自然一些。

关心但不要同情,防备但不要伤害,即便是想要付出也不要拥挤过度。

有些事情,还是要靠自己的家人去做的,我们无法替代。就像影片所表现的那样,父亲在最后的抉择中还是选择了照顾儿子,选择了不确定的重重困难,选择了对生活宣战的无与伦比的勇气。

《一念无明》——精神病患者的狭窄天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5

影片的最后,父亲与儿子静静地坐在一湖碧水旁。

儿子说:回家吧。

父亲静静地看着,幸福的说不出话。

回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念无明》——精神病患者的狭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