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hat's up:
a. 终于上了架子鼓的第一节课啦~开心~撒花~
b. 感觉自己最近的心态又很不稳定了,打算下周末去杭州上海溜达溜达见见同学及我妹
c. 工作上发现小朋友的逻辑还是有点混乱,下周要对他们进行框架感的梳理
d. 周五晚上看了神奇动物去哪儿2,当霍格沃茨城堡再一次出现、Hedwig's theme再一次响起,就觉得,好开心啊,好像又回到那个在冬日午后趴在阳台上晒太阳看哈利的日子
e. 总体上来说算是充实的一周?
2. To grow up, not to be grown up
a. Leisure time:
i. “那就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认清他们”:
1) 双十一的第二天早上,用马爸爸给的双11的优惠抢了个香港迪士尼双人券。我第一反应就是找人卖掉,因为自己对迪士尼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更别提热爱了,但是后来有三个朋友居然都说想去,想和我一起去,我很震惊。我一直以为我周围相熟的朋友平时表现的都挺刚铁直女的,没有那么多少女心,没想到大家居然对迪士尼还会有所期待。当我提到我对迪士尼里面的那几个character都认不全,分不清钢铁侠和蜘蛛侠时,M特别平淡说,“那就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认清他们”,云淡风轻,却让我豁然开朗。是啊,不认识那些人物又怎么样呢,只是拍照时的愉快感会比忠实粉丝小一点点罢了,就当自己去一个正常的游乐园玩儿,有什么呢。
2) 这件事情更让我震惊的是我自己的心态,虽然之前就知道我自己比较conservative,很抗拒变化,但没有想到已经严重到了这个地步。再比如,当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去迪士尼的时候,我开始研究哪个周五可以请假:11月17-18这个周末太赶了通行证还没签,下个周末香港又下雨而且碰上我生日不想在路上奔波,12月没空要做预算,1月没空要做预算,2月可能有空但又碰上春节。。。算来算去可能只有二月23-24那个周末有空了。后来又仔细一想,12月和1月确实是真的比较忙碌,但也是我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吧,懒的出门不想动的借口。我还是需要有外力去推动自己才会改变。
3) 于是我又逼迫自己出门走走,准备下个周末去杭州和上海溜达溜达(“香港在下雨上海可没有”),另一方面自己最近心态确实也不太稳定,时不时就会自我崩溃一次,但理智又告诉我不是其他同事的错不能乱发火,于是只能外表无比冷静、自己胸闷气短无处宣泄,想出去走一走(确实也怀着“下周末要撂担子老娘不干了,事情紧急?关我P事我在休假”的邪恶想法)
ii. 逼迫自己去改变:
1) 周一的时候和架子鼓老师约时间,没加班的是就希望是六点或者6点半开始,当老师说要7:45才能开始的时候,我就觉得太累了,还是算了吧,但是老师就下一个时间就只能约到周五,我又觉得太久了,后来我为了推动自己,免得又拖了一周,就直接约了周二晚上7点45的,虽然迟一点,但我在教室里面加加班看看哈利也OK的,一定要开始了,再不开始感觉一个月就过去了
2) 周二晚上去上了第一节课架子鼓的课,当敲鼓敲到一些固定的节奏,动次大次的时候,下意识的有点害怕,就是想起了小时候练琴的时候那种最基础最枯燥的练习,但是结束了以后又有一点点小小的成就感,感觉自己又往前走了小小的一步,不管怎么样也算是一个新的乐器了嘛,还挺有意思的,继续努力呗
3) 周三想起架子鼓,就好像没那么怕了,甚至还蛮有心情想去马上就去训练的,周六去练了半个多小时,把“动次大次”练习得蛮熟练的了
iii. “how do u feel”
1) 周一的时候听了樊登的《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虽然说是一本教导如何hunt如何flirt的书,但其实很多东西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可以用上,我和“不熟”的人相处就是容易死板板的陷入僵局,主要就是因为我缺乏共情能力,活的太理性,更像个男生一样去思考(这本身是个stereotype,算是性别歧视,先不提)。
2) 比如文中提到,如果有男生能在对话中问“how do u feel”,会加分不少因为很少有男生会这么说一般都是闺蜜间才会有这样的情感交流。但我在闺蜜间谈话时更多的是充当出主意的那个人的角色,我从来不会说“你感觉如何”、“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他实在是太过分了”,我只会问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从而开始分析,每个人的动机是什么,你如果采纳plan A那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plan B又如何,最后所有优缺点最好最坏后果都摆出来了那你做好决定了吗到底选择planA还是planB。事情谈论一遍足够。当闺蜜们又一次沉浸其中讨论“感觉”、“好生气哦”却又没有任何改变任何行动时,我就只能在一旁笑笑不多说。
3) 我的闺蜜们都是世界上最包容的人,他们包容了如此铁板冰冷僵硬的不会赞美不会共情的我,以后也从他们开始,来尝试“how do u feel”的作用。(文中列举的一些摘录如下)
重复对方行业的专有词汇,不要以自己的习惯称法随意改变
共情,在交谈中展现理解与认同:“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可以想象”、“我完全同意”;
不要遗漏细节;
插入对方名字
iv. 一次失败的听课:
周三到周四其实还听完了樊登的《幸福的方法》,就是当年哈佛的那个公开课。书里说到,幸福是一种感知能力,还有一些其他的,我周三周四刚听完时还有非常多的感悟,但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等到今天已经完全忘了。甚至差点忘记我听过《幸福》这本书(还好周三晚上睡觉前有通过每日碎碎念记录了一些下来)。以后每次听完,都还是要及时做书摘,否则听过的也没有留在脑子里,也没有作用。
v. 生活不用心,再多的小确幸也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我现在日子过的太不精心、或者说是不够用心了,回忆起这一周,脑子里一片空白,很多幸福感和记忆点甚至不能保持一周(周五看过的神奇动物在写周记时都差点要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这样。也许在外人看来,这一周,有勤奋的工作,有听了几本书,看了场电影,还练了架子鼓,算是比较充实的一周了,但我自己回忆起来,确是无悲无喜,内心没有一点波澜,很多幸福感和记忆点甚至要通过查看每日碎碎念记录和不断的回忆才能勉强记起来(是的,现在脑子里一直回荡的一句话就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如下图)。这个状态真是太可怕了,希望只是因为我下午加班生闷气引起的、而不是我的常态把。
b. Family:
周三晚上和爹娘在鼓楼吃了饭,说是提前庆祝我的生日,然后在走去我爸单位取车的路上,就突然间觉得有一种我们一家三口好久好久没有出来散步的感觉,觉得生活特别美好。决定以后应当每个月固定一个时间,比如每个月第三周的周三或者周五,固定一个时间去鼓楼吃饭,然后溜达溜达,再回家喝喝茶什么的,作为一个仪式固定下来,挺有意思的。
3. timetable:
4. Feeling for the log:
原先以为周记已足够对抗时间遗忘,但这周更发现了每日碎碎念记录的重要性。以后每天晚上要把一天的感想记录下来,同时在生活的每一刻都要用心去体会,不管是开心还是郁气,都总比雁过无痕一片茫然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