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海外,你会让父母半夜爬起来教你做蕃茄炒蛋吗?

当温情营销遇上孤独情绪泛滥的深夜场景,近日这支广告的火爆程度超乎你我的想象。广告内容是这样的:

儿子留学第一次组织聚餐,不同国家的同学带各自国家的美食。我大中华的国民菜,当然首推番茄炒蛋。


留学海外,你会让父母半夜爬起来教你做蕃茄炒蛋吗?_第1张图片

儿子给母亲发语音求助:“番茄炒蛋是先放番茄还是先放鸡蛋?”



此时的国内是凌晨,但妈妈一收到语音消息,马上拿起电话,告诉儿子番茄炒蛋的做法。

显然,光凭妈妈的语音教程,儿子还是不知道如何操作。



正在儿子焦虑的时候,手机收到了妈妈发来的番茄炒蛋的教程视频。
留学海外,你会让父母半夜爬起来教你做蕃茄炒蛋吗?_第2张图片

最后,在妈妈发来的视频的指导下,男孩儿的番茄炒蛋广受好评。

有些网友看哭了,许多网友说:“母爱真伟大”、“好想念妈妈菜的味道”。说实话,我看了也有一种哭的冲动,不是为广告中伟大的母爱而哭,而是为这个孩子的这么不懂事而哭。

想起了我小时任候,虽然是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但是父母对我们做家务都很严格的要求和分工,在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下,我后来远离父母,在外地读书,从来没有因为诸如蕃茄炒鸡蛋的琐事去麻烦父母。

也许是后来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父母逐渐包办了孩子的一切生活琐事,导致孩子除了学习和玩,就再也不用干家务活动。现在,每当看到一些孩子周末从学校大包小包,把自己一周积累的内衣、臭袜子等带回家,让父母洗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想抽他们的冲动。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这是这个社会、各自的家庭长期对孩子自理能力教育缺失的结果。

有一天看到新闻说某省教育局规定,要把家务劳动纳入正常的义务教育和学生德智体考核的内容,不禁为此举叫好。

有些孩子,读书的时候,在父母、老师对分数的片面追求下,自己也以为只要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将来就能在社会很好地立足。谁知到了外面的世界,却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自理能力,首先对自己的生活安排就会出现很多状况,从而影响工作;年轻人经常会举行一些聚会,你不懂得做一些基本的家务,你甚至不能融入正常的社交圈子。那位漂洋过海的男孩子,平时在家里一定是十指不沾阳春水那类,等到年轻人开派对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懂“今来为君做羹汤”,怎么办?只能半夜打越洋电话吵醒父母。实际上,如果平时没有做过蕃茄炒蛋,也可以在网查,不必去问父母。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煽情广告虽然很火,但是却不太符合常理。

从家庭教育来说,做家务,其实是锻炼孩子综合能力素质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小时候学了数学家华罗庚的《统筹的方法》,其中以烧水泡茶为例,说明如何把事情办得又快又好,至今一直对我的做家务和工作有指导意义。

可见,父母让孩子做家务的同时,并不是简单地增加了孩子的负担,而是把一些有用的做事方法通过家务实践教会给他。做家务需要孩子做好规划和流程,比如如何根据吃饭的人数计划买菜、做饭的量才不浪费,做事有计划、生活井然有序的孩子,组织能力也不会差。

让孩子做家务,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人格的机会。孩子通过做家务,设身处地理解了父母的不易,从而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再没出息也不会坏到哪里去。通过做家务,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体验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这里有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务活标准:

适合10个月孩子的家务:在父母的协助下将玩具放进玩具筐;

适合1岁孩子的家务:尝试自己吃饭;

适合2~3岁孩子的家务:帮助家长拿取物品(扔纸尿裤)、独立整理玩具、挂衣服;

适合3~4岁孩子的家务:饭前摆餐具、饭后收餐具、洗袜子等小物品、喂宠物;

适合4~5岁孩子的家务:整理床铺、准备餐桌、收拾书桌;

适合6~7岁孩子的家务:叠衣服、独立整理房间、洗菜、择菜;

适合8~9岁孩子的家务:做简单的早餐、清扫房间地面;

孩子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父母要允许孩子失误,允许孩子在反复犯错中总结经验,这也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过程。

孩子不喜欢做家务,怎么办?

孩子的责任担当是从日常生活中培养起来的,这种习惯应该从婴幼儿开始,而不是等孩子长大了才告诉他。有些家长等到孩子大了,才告诉他,你要做这个做那个,孩子当然一时间会受不了。

另外,要有适当的奖励。孩子做完家务后,父母可以和孩子欣赏成果,鼓励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有成就感,同时感受家庭共同参与劳动的快乐。

因此,在做家务方面,请不要“心疼”孩子。如果你真正爱孩子,就让孩子做家务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留学海外,你会让父母半夜爬起来教你做蕃茄炒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