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临
这是「小白的互联网金融理财」系列第7篇文章
似乎每逢年后,资产市场都多几分躁动。黄金、股市、外汇、海外市场等各具姿态,引得吃瓜群众喝茶围观。
不少原先在理财方面的“保守党”心里也开始痒痒的:世界辣么大,资产市场波动也大,是不是可以偷偷分一杯羹呢?可另一方面,小心脏承受力有限,想赢又怕输。这可咋办?
实际上,这些年互联网金融蹭蹭蹭地发展,有了更丰富的理财产品可供我们选择。其中有一种,越发频繁地活跃在大家面前。这就是结构化金融产品。
1、“结构化产品”是什么东西?
我们经常听到“结构化”这几个字,它是将固定收益证券的特征与衍生产品特征相结合的一类新型金融产品。
比如,与一揽子股票挂钩的本金保障存款,假定收益与红筹股中恒生指标股未来3个月的表现挂钩,如果未来3个月这些股票表现良好,存款人获得较高收益,如果未来3个月这些股票表现不佳甚至下跌,存款人获得本金收益。
简单而言,就是做个一揽子理财产品组合,荤素搭配,有安全且收益固定的资产,也配置了部分波动性较强的资产。这部分资产和汇率、股票、期权、原油等金融市场参数挂钩,这样使投资者在保本的同时,有机会获得比传统存款更高的收益。
2、主要有哪些结构化产品?
近年结构化产品的发行量与日俱增,仅2016年就有上千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关联的标的也是五花八门,但主要形态还是以下几种。
首先,大家最熟悉的当属银行结构化产品了,它也算是这条路的老前辈。现在不少银行理财产品都是这种类型,收益率多在4%+-5%+。
购买时记得看清究竟是保本浮动收益还是非保本浮动收益,这在我之前的分享文章中也有提到过哒。
其次是互金类结构化产品。它们多是挂钩股票、黄金、外汇等高风险市场(也有一些小众奇葩的会挂钩到赛事啊什么的)。
收益基本是固定收益+分红的模式:就是将投资者的钱,一部分投资到低风险固定收益的产品中,而另一部分放到资产市场,浮动的高收益,就是来自这个部分。通过这种方式,让投资者享受到不同资产市场的波动红利。
说白了就是通过资产配置,达到低风险和高收益共存的效果。
它们通常的表现形式是这样的:X%(固定收益)+Y%(浮动收益)。
举个例子。某互金结构型产品,挂钩沪深300指数,时间期限31天,投资者通过买涨or 买跌,在获得固定收益同时,依照沪深300指数实际的涨跌情况,获得超额收益。
就是说万一你运气太背,一买定离手,大盘就与你选择的方向逆向狂奔,那期满后也能获得X%的最低保障收益。要是运气好买对了,那浮动收益就可能根据规则超过10%甚至更多(但说实话,概率不高)。
也有非保本型的互金结构化产品。
比如给投资者某个规定利息收益,浮动收益则是根据标的物波动(如黄金等),标的物涨了浮动收益就是正数,反之是负数。负到超过固定收益的时候,那就是……亏。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加放大波动效应,弊端也很明显啦:就是不保本。
有人把这种方式视为金融对赌协议。倒不是说这话有错,而是……老百姓一看到对赌之类的字样,心里就会不自主一紧,抖抖地打了退堂鼓。
其实生活中,所谓“对赌”协议司空见惯啊!就说去健身房办卡吧,租房水电设备成本那么高,他们靠什么赚钱啊?就是赌你办了卡不来啊。从这角度说,办健身卡那才红果果的金融对赌协议好不啦?So,别一看到这样的字眼就掉头跑了。
3、什么样的人最适合投资它?
如果你是进取型投资者,或风险爱好者,可以适当配置部分该类产品。尤其是年轻人,正是风险承受能力最强的时候,不妨多尝试一些新型风险性产品。
很多人觉得,高风险就一定对应着高收益。你看抢银行风险够高了吧?可成功收益率那叫一个低啊。
同样的,低风险也并不意味着只能获得低额回报。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将部分资金配置在波动大的标的物上。再退一万步说,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本也没几个钱,怎么亏也就那样,不存在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情况——本来就离解放十万八千里。
鸡蛋不要放一个篮子里,也别过于分散。再好的产品,买的时候也别爱的太深沉。这就和吃饭吃菜一样,得荤菜搭配营养才均衡,你整天吃肉最终也只能落个三高。
对于我个人而言,会愿意使用5%以下的资金投资靠谱平台上的结构化金融产品,期限控制半年内的中短期。希望“进可攻、退可守”,从全球经济市场的发展中伸出小手,分一杯羹。
谁让我是18岁的进取型投资少女呢?(微笑,掩面,飞走)
——END——
查看更多【互联网金融理财系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