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看法,我们对电影的喜好也随之变迁。
从前喜欢武侠,幻想自己也是一位仗剑江湖的侠客,所以喜欢《卧虎藏龙》,喜欢《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后来渐渐长大,迷恋上了喜剧,喜欢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逃学威龙》,因为这些能让我们笑,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再到如今,慢慢喜欢上了经典电影,喜欢《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因为它们带给我们一些人生的感悟,给我们以启迪。
而今天,我要推荐的就是经典电影《辛德勒名单》。
-02-
昨天晚上,我又重温了一遍《辛德勒名单》。是的,重温,因为以前我早已看过。尽管我还记得它的篇幅很长,尽管我还依稀知道它的内容,可是在那个空虚寂寞的夜晚,内心的烦闷无处发泄。我突然间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再看一次。于是,我又一次走进了辛德勒的世界。
辛德勒是一个投机商人,他善于交际,通过各种方式贿赂纳粹高官,建立了自己的人脉关系。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他空手套白狼,通过胁迫犹太人建立起一个工厂,大肆赚取战争的不义之财。那个时候的辛德勒,满脑子想到的都是赚钱,然后花天酒地过着奢靡的生活。对于犹太人,他是没有多少感情的,只是将他们看成了自己赚取财富的工具而已。
直到那一天,史登带来了一个犹太人当面对他致谢。那是一个独臂的犹太老人,他再三感谢辛德勒,感激他,祝福他。虽然事后辛德勒责怪了史登,但是我想,当时辛德勒的心里也许也是有着一丝感动的吧。
可是,这个独臂犹太老人第二天就被纳粹枪决了。辛德勒看到了,可他无能为力。也许是因为那丝感动,他试图抗争,虽然这并没什么意义。那一刻,辛德勒的心里也许有一丝愧疚吧?昨天还亲自感激自己活命之恩的人,今天就死在自己的眼前,而自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后来,史登出事了,他急切地赶去营救,通过威胁军官,好不容易才救下史登。辛德勒这么做,也许是因为他的工厂不能缺少史登,但更有可能是他已经把史登当成了一个朋友,一个犹太人朋友。
真正让辛德勒开始同情犹太人的,是他和情妇骑马游玩中所见:纳粹在屠杀犹太人,中间走进了一个小女孩,孤零零的,穿着红衣服,是那么显眼。那一刻,辛德勒的人性终于战胜了他对金钱的欲望,他对犹太人的同情心开始觉醒。
其后,不论是在集中营开设工厂,为犹太人提供一个避难所。还是往罐车中洒水,给那些犹太人生存的希望。辛德勒的这些所作所为正是他人性逐渐觉醒的征兆。他不忍心一个种族就这样被屠杀,他尽他所能的去保护那些犹太人。
高潮发生在所有幸存犹太人都将要被转移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前夕。辛德勒再一次看到了那个小女孩,只不过她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冰冷的躺在拖车上,那身红色衣服还是那么鲜艳,可却已不再温暖。
辛德勒和史登告别,告诉史登他已经托付了阿蒙照顾他,可是直到看到史登眼角的泪,他才终于完全觉醒。
他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他用钱同阿蒙做交易,提着这些年赚取的财富去尽可能的挽救犹太人,那些人的名字组成了一份长长的名单,那份名单就是辛德勒名单。
辛德勒最终用光了积蓄,拯救了波兰幸存犹太人的三分之二,那是一千一百多条鲜活的生命。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在德军战败后,辛德勒准备逃亡前对史登的忏悔:如果我的生活不那么奢侈,我可以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赚点钱……我太荒唐挥霍了……
那一刻,他泪流满面。
辛德勒对阿蒙说的关于权力的看法也让我记忆犹新:权利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杀戮,而不那么做。权利是赦免,是宽恕。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辛德勒身上发出了刺眼的光芒,那是圣人的光芒,他试图劝导阿蒙放下杀戮,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
-03-
辛德勒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从一个黑心的战争商人到慈悲的救世主,从一个只图自我享乐的自私人到一个为了其他种族存亡而奔波劳碌的无私人。
《辛德勒名单》是一部能够洗礼心灵的电影。它引导我们向善,引导我们自我救赎,引导我们散发人性的光辉,所以,有时间的你不妨也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