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个小故事:
有三个人,一个好名,一个贪财,一个惜命。
有一天,有人将这三个人带到了一道深谷边,告诉他们说:“能够跳起跨越这深谷的,就是勇者;否则就是懦夫。”那个好名的人不想成为懦夫,于是马上跳过深谷,另外两个却不为所动。
接着,那个人又对剩下的两个人说:“能够跳过去的,给他千两银子;不能跳过去就不给。”听到这话,那个贪财的人咬咬牙,也跳过去了,但那个惜命的人还是鼓不起勇气来。
这时候,那个人放出了一只凶猛的老虎,惜命的人一看猛虎逼近,不待别人劝,立刻纵身跳起越过了深谷。
故事看着有些鸡汤,但以夸张的手法说明了一个问题——与人相处,要采用不同的策略。
我想到了在工作中,主任激励属下的方式就非常高明。
比如,主任很喜欢当大家面夸赞同事A,A也很受用,事后像打了鸡血,工作更卖命了。这是因为A很爱面子,他非常在意自己在大家面前的形象,当众表扬让他感到满足;
但这招就不适合同事B,无论你如何口头夸赞他,都没有效果。对于B,承诺加薪和金钱奖励更有效。这是因为B对于面子、排场这些事看得很淡,他认为物质奖励更实在。
你看,同样是去激励别人,正确的方式却完全不同。
我有个多年的好友C,他人很好也很优秀,但有个特点——自尊心极强。一旦你有事和他发生了争执,他是不可能让步的,非要争个你死我活。
后来我明白到:如果和他发生争执,一定不能硬来,否则他会比你更硬,你刚他比你更刚。
正确的做法是直接服软,以柔克刚。只要你让步了,他也会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马上和解。
所以,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因素就是——认识到个体差异。
我们不能以自身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如果抓着自己的执念死死不放,只会让对方更加抵触。
好比你对一个清心寡欲的人用钱财来诱惑,最后一点效果都没有,反倒让他觉得被侮辱了。
有人可能就会问:这不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吗?还瞎扯了这么多。
是的,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懂,“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些词都听了无数遍,但实际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
延伸下话题:为什么很多道理都懂,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在我看来,能力有三种状态:不具备、表面、内化。
所谓不具备:就是不了解,也不具备的能力;
所谓表面:就是能理解的能力,但每次运用需要有意识地调用,无法做到自动化;
所谓内化:能力已经深入骨髓,每次调用都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形成自动化。
大多数人明白道理却做不到,就是因为只拥有了表面能力,而没有将其内化。
也就是说,在实际生活中,你依然不会自动地“和不同人相处采用不同的策略”。
那如何把自己的能力内化呢?
只有刻意练习,才能内化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1、高频率有意识地调用。只有频繁地使用能力,频繁地和不同人相处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深入骨髓。
2、不贪多,每次刻意练习一种。很多人喜欢贪多,想同时内化多种能力,最后适得其反。所谓刻意练习,就是专注于一种类型的训练。内化完一种,才能开始新的内容。
在人际交往中,养成新的行为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以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是自然而然的。
而很多新行为模式需要我们克服人性——不以自己而是对方角度看问题,这本来就是一件困难的事。
所以,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