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6

世界七大著名心理学效应


1.飞轮效应

面对工作,总觉得提不起精神,效率降低,甚至还会焦虑和神经衰弱?

有人说,这是万事开头难的体现,“飞轮效应”的理论支持了这一说法。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刚开始时个人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个人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

 正如科学家富兰克林说的,“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

 2.蘑菇效应

很多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总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打杂跑腿,还会受到很多指责、批评,甚至代人受过。指导和提携,似乎总是落不到自己头上。这种失落和碰壁感,如同被放置在阴暗角落里的蘑菇一样。蘑菇生长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所有的停滞不前和怯懦担忧,都会延长成为“蘑菇”的时间。终有一日,因为平日的碌碌无为,而错过一个又一个机会,无法对未来形成改变。

3.鸟笼效应

 1907年,心理学家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

 两位学者围绕着一个有趣的赌约争论起来。詹姆斯说:“我有个办法,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

 卡尔森不信:“不可能,我压根没想过要养鸟。”

于是,詹姆斯为卡尔森送上一只精致漂亮的鸟笼。从那天开始,到卡尔森家里的访客总会在看到空的鸟笼之后,关切地问他,“你养的鸟去哪里了?”

 卡尔森一次次的解释只能换来客人更加困惑的眼光。久而久之,卡尔森不胜其烦,无奈只好买了一只鸟。

 他被詹姆斯的“鸟笼”完完全全地控制住了,自我的意识消失,陷入了被别人操控的结果。

生活中,人们常常说自己要“剁手”,却仍不停地买着本不需要的东西。为了凑单买的衣服,却常常要再花费金钱和精力,为了搭配而大费周折。

4.野马结局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它们能吸饱血之后黯然离开,而不少野马却因为它被生生折磨死。

动物学家说,蝙蝠吸的血量非常少,远不足致死。而这些野马的真正死因是暴怒和狂奔。它们的剧烈情绪反应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而吸血蝙蝠只是一种外界的挑战。

5.凡勃伦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曾经提出: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进步,人们更愿意花更贵的价格,购买更加好的服务和享受。

这一理论在职场中也能体现。如果想要得到单位重视,就要思考如何把自己变得有价值。而自己的价值,有时候却并不是外界的物质赋予的。提升自己真正的身份感,靠的是内修。

6.南风效应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使出浑身解数,狂风呼啸,试图吹掉行人的衣服。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寒冷,便把大衣裹得更紧了。

南风则徐徐吹动,使天气温暖起来,行人因为觉得暖和,相继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一旦方法错误,那么不但不会有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如果学会灵活地和自己的竞争对手相处,各取所长,互相合作,相处的方法一旦转变,正面的效果就会有所体现。

7. 毛毛虫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做过一个实验:将毛毛虫首尾相接,围成一圈放在花盆边缘,在不远的地方撒一些松叶作为它们的食物。

然而,毛毛虫夜以继日地不停绕着盆转圈,没有因为饥饿转向食物,最终精疲力竭,相继死亡。

很多人总是用“做了多少”来评价工作质量的优劣,盲目地跟随着既定的路线,在新的工作生活来临之际,每个人都需要寻找到自己的突破口。

 那些写在新年的计划,半年过去了,行动了多少?为了新的开始,别再被自己的心理骗了,了解这七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做个明白人。

(内容来源:CCTV4)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