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上学,依然是件艰难的事(上)

最近一部来自印度的高分电影《神秘巨星》感动了大批观影者,按捺不住看了一下,故事讲述了十几岁的印度少女尹希娅热爱唱歌,因为父亲的干涉与阻挠,她只能蒙面拍摄自己唱歌并上传自弹自唱原创歌曲视频,不想凭借天籁歌喉的好嗓子,在网上一炮而红,备受争议的音乐人也向她抛出橄榄枝,尹希娅的生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故事的结尾也非常的感人,备受好评…

相比印度电影里表现的女性无法决定自我命运的状况,努力冲破枷锁的事迹。其实看演片的自己,不禁联想到了我们中国的父辈,甚至于我们这一代,80后出生的人,重男轻女这个词相对大家来说绝对不会陌生的。但凡出生农村,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又是女性,有一部分人一定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求学经历。从事人力资源工作那些年,碰到过很多女性谈及自己的学历,或多或少的流露出不情愿再提那档子事的遗憾。大抵工作后都会再选择提升学历,为了工作,也同样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可怎么也补不回来青春年少时,那份心无旁骛的学习劲头,成年后,工作,家庭早已让自己心力不足也同样分身乏术。

上不起学这个事,我的小姐妹们都曾经历过,家里兄弟姐妹较多,遇上个病灾时,供不起所有孩子都上学,父母只能做出残酷的选择,封建的思想固化着这一辈的人,我记得爸爸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二十几岁结了婚以后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里的大小事务,生活收入都由着爷爷当家作主。爷爷出生的年代正是连口饭都吃不上的时代,处处省着过日子。日子稍微能过的下去的时候,妈妈最担心的就是我上学的问题,一拖再拖,八岁的自己才终于上的了学。

过年回家,一家人唠嗑的时候,老妈都会非常的骄傲往事再提,每次都会对我说:你爷爷就说一个女孩子家,上什么学,等大一点就在家里放牛,干干家务活,哪有什么闲钱上学。后来老妈一再挑战爷爷的权威,坚持送我上学去。终于那一年用五十块钱的学费,换来了我一个学期后就会数算数到五十了,可把老妈高兴坏了,兴奋的和爷爷说:你看还是要送去上学啊,这一学期就会数这么多了。而后的几年里,每次上学第一天报到领书,我总是最后一个,因为没钱缴纳学费。

工作后回老家,侄子总会兴奋的邀请我去参观他们的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图书馆,微机教室,翻新的食堂,增加了幼儿园还有很多各式的新鲜物品。一切都在变化,变化的更加美好。当十几年后陪着侄子再逛母校,站在曾经我上学的楼下,回忆着种种,心绪难宁静。那些年的小学,每年新学期开学,母亲总是拉着我找校长打欠条才能领书。因为校长是爸爸的高中同学,老爸从不愿意露面,为此两人没少吵架。回忆里装载的都是母亲红着脸,双手恭敬的握着,来回焦虑的在走廊上踱着步,时不时眺望一下办公室里忙碌的老师们,看着一个个领到新书的孩子,翻阅着、交流着、欢欣雀跃的下楼离开。

我怯怯的站在圣神的校长办公室门口,那间办公室在我的心里是多么的威严而不可亲近,占据了我所有的小小的心灵。等上一上午,拿到校长打好的欠条,待到老师们都忙完,领上新书回家。那时候我总在心底对自己说,永远不要再看到校长的那张脸,要是哪天我有钱了,一定盖个教学楼,少年的赌气真的就是赌气,二十年后,我终没法一雪前耻,小学的校长一批批的换届,后来才知道,当年的校长,退休后中风差点没缓过来。

80年代的村庄还到处残留着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孩也是传家人的标语。可见女孩多不容易。我上小学的年纪,同村的姑娘就有几个,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兄弟姐妹多,人们还没有外出务工,只能靠着一亩三分地的收入维持一家的生活,碰到不好的年份,那真的会危及到孩子上学,当父母做出谁有权利上学,谁无缘求学选择的时候,伤害是必定的。我曾经就听到过女孩愤愤地抱怨,为什么我是个女孩子,为什么我就要辍学给弟弟上学呢。

大多数家庭的父母意识里,都觉得女孩子不上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年少时家里帮衬着干干农活,到了待嫁的年纪,父母做媒便早早嫁人为人父母,收到的彩礼还能给兄长或者胞弟娶亲,两三年后也同自己的母亲一样,屈服于命运,屈服于眼界,屈服于当下的世俗,相夫教子度过着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想上学,依然是件艰难的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