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十岁的心心聊性

从一个避孕套开始

前几周,和心心散步回到小区。经过垃圾桶,我偶然间一抬头,看到垃圾桶旁边的墙上,挂了一个长方形的黄色箱子,玻璃板后面放了两只包装着的避孕套。

算起来,搬到这个小区已经有十年了。这还是我第一次注意到垃圾桶旁边有这个设备。不知道是自己以前从来没有留意过,还是最近才刚刚放上去的呢。

就在我抬头的一瞬间,十岁的心心来了一句,“妈妈,你可以弄个避孕套。”

我顿时石化。马上压了压惊(凉水呢?),故作镇定地问她,“为什么?”

她一本正经地回答,“你不是说,不想再有第三胎了吗?”

瞬间汗崩。我竟一时无言以对。

回到家里,和外婆说起这件事。

外婆不以为然地说,现在的小朋友都懂的。之前外婆和另楼里外一位奶奶聊天。那位奶奶的孙女和心心同龄。奶奶问孙女,想不想要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孙女说,妈妈不会再有小弟弟了,因为妈妈现在已经不来月经了。

我只能说,好吧。

推荐几本书

第二天上班,和同事交流了一下这件事情。同事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两年级,她表示有同样的忧虑,觉得应该开始进行那个啥啥启蒙教育了。

我说你忧虑啥呀?你家是儿子呢。

同事说,现在社会上针对小男孩的犯罪也很多,所以也要做好教育工作,让小男孩学会保护自己。

好吧,看来姐姐弟弟都要教育。任重而道远呀。

同事的执行力超强,过了几天就和我说,她上网选了一本书,已经运到了。儿子收到书以后可高兴了,捧着回房间看去了。

我连忙要来了书名,《男孩女孩》,作者丁利民。

去网上查书评,顺便又看了网站推荐的其他几本相关的书。哎,对于大数据,真是又爱又恨呀。基于用户偏好的数据挖掘和推荐功能,的确非常好用。可是另外一方面,在网上裸奔的感觉可不好。

看来看去,最后选了三本给小朋友看的书。除了这本《男孩女孩》,又另外,买了胡萍写的《成长与性》的上、下两册。

我自己看了胡萍的《善解童贞》0到6岁,那是一本写给大人看的书。《善解童贞》是一个系列的书。晚点还要看一下6到14岁的。

这本书例子挺多,有点絮絮叨叨的感觉。总结下,书里的宗旨就是。

  1. 面对孩子的提问,要了解、接纳、不要大惊小怪。
  2. 针对儿童的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不欺骗、但也不能采用对成人的沟通方式,这样只会使儿童感到困惑。

对照书中的描述,回忆了一下自己在心心成长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的处理方式,庆幸自己也还算是一个淡定的妈。

之前心心也问过关于,“我从哪里来?”、“弟弟从哪里来?”之类的问题。每一次,我还是可以和她很好的沟通。前一阵也特地找了“小威向前冲”和她一起看。看完问她,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问我的。她说想不到。

只是这次关于“避孕套”的这个对话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想到了应该要买一些这方面的书给她看一下。

总结下,

  1. 买一些适合孩子看的书。
  2. 家长自己也要看看这方面的书。学习一下。

网上这类书很多的,搜一搜、看看书评。

关于避孕套的后续讨论

之前看那本著名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的大部分观点都给我启发,唯有一点,关于孩子的那个啥啥启蒙教育,作者的观点大概是,关于“那些”知识,孩子长大了自己自然会懂。

对于这点,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父母应该尽到正确引导的责任(当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段和接受、理解能力),不能指望“孩子长大自己就懂了”。

如果孩子不能从父母这里得到正确的观念和知识,而是从其他一些不知道什么渠道获取到这方面的信息,结果可能是灾难。

尤其现在网上、微信上充斥着大量不适合孩子的信息,父母尤其需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里引出下面的话题。

书送到了以后,心心花了一个晚上,一口气把三本全看完。

看完以后,她说:“我刚知道原来避孕套不是给女生用的呀。”

我趁机问她,“你原来是从哪里了解到避孕套的呢?”

她说,“我是在另外一本书上面看到的。我还以为是‘避免怀孕的套装’呢。”

这个解释真是亮了。

所以,关键是坦诚和开放的沟通。要让自己成为孩子信任的人,有什么事情会问妈妈、会和妈妈讲。

还是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

前几周和同学吃饭,聊起这件事。我说等我家弟弟再长大一点,我要买一些这方面的绘本给他看。

同学分享她的经验,觉得买绘本不好。她家弟弟今年六岁。之前买了一本《小鸡鸡的故事》,后悔死了。我问她怎么回事。

她说买了这本绘本以后,她家弟弟就一直盯着这本绘本,其他绘本都不要看了。

我说那不是挺好的吗?你买来不就是为了给他看嘛。

她说,“各么也不用一直盯着这一本看的呀,多看有什么好看的啦。我把这本书藏起来了,伊从柜子里面翻出来继续看。最后我一气之下就把这本书扔掉了。”

我们讨论的结果是:也不用太刻意。顺其自然,等孩子问起来的时候再买相关的书给他看吧。

大家有别的看法和经验,欢迎留言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十岁的心心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