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文章目录

  • 贝尔实验室
  • 贝尔实验室成功之路
    • 高密度的人才
    • 尊重员工的工作成果
    • 良好的工作氛围
    • 消除等级偏见
    • 听取反馈意见
    • 其他
  • 贝尔实验室衰败史
    • 管理层对与新技术不感冒
    • 试图从软件中赚钱而忽略客户需求
    • 疏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 总结

贝尔实验室

现在很少人能够听到贝尔实验室, 不过我们使用的手机, 电视,电脑, 网络通讯等等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都和这个实验室有个千丝万缕的联系。

贝尔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推出27000多项专利,平均每个工作日推出4项专利。共有9项诺贝尔奖是因获奖者在贝尔实验室工作期间的成果而颁发的。

如果没有时间看书中的内容,想大致了解内容,书中的内容可以看下B站的“技术胖“ 的介绍。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y4y187fe

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_第1张图片
这个众神汇聚的地方,而如今已经人去楼空。
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_第2张图片

其实很好奇为什么这里会汇聚这么多优秀的人才,而且创造出一项又一项的奇迹。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的萧条的情景。

贝尔实验室成功之路

贝尔实验室的早起研究涉及物理,化学, 材料学和通信系统。 研究员们有追求兴趣的自由, 相关问题的环境资源也非常丰富,若想探索既满足科学兴趣又能有抑郁贝尔系统,乃至全世界领域,并非难事。

高密度的人才

贝尔实验室的人才密度非常高,丹尼斯里奇、肯.汤普森、史蒂夫.约翰逊等等, 这里汇聚了大量的精英一起工作,讨论,超前的意识和想法。可以对比国内的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公司。他们的产品更为超前,不断的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高密度人才带来的另外一点好处是吸引更多社会顶尖的人才加入到团队当中。因为这里更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更容易获得成功。

记得马云辞去CEO的时候,很多人质疑阿里云的命运。但是马爸爸说出对于阿里的遇见性: 阿里巴巴拥有了最好的人才、最好的技术、最多的资源,阿里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阿里, 一个企业不能靠某个人而长远发展。

人才的密度是一个企业的发展之根本。

尊重员工的工作成果

管理层支持图书写作,虽然贝尔实验室保留了书的版权,但作者可以获得版权费

贝尔实验室非常尊重员工的工作成果, 支持员工创作内容,而且会保留员工的著作权,而且会获得版权费用。

工作过几年的可能对与马斯洛理论又一些了解, 而且对比自身的发展,你工作不开心, 不断的抨击996。
2-3年的员工更关注自身的生理,安全,情感的归属。 也就是我们说的工资和情感的需求。 但这些时间被工作占据时,因为自身权利和能力就会不断的抱怨。
3-5年的工作的人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满足之后,对于基本的内容会淡化,他则更关注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更想得到尊重。

记得樊登老师举过一个例子,袁隆平院士其实这几年在农业方面不断的突破,但是得到的荣誉却是特别少,但是在袁老心里其实对于基本的生理和心里的需求已经淡化了。他更多的想自我实现,所以才能在农业方不断的突破。
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_第3张图片
贝尔实验室管理层支持图书写作,虽然贝尔实验室保留了书的版权,但作者可以获得版权费,这对于那些有经验的人能够满足自我实现的价值。如今那些经单的著作《C语言程序设计》《编译原理》《编程珠玑》都出自这里。

能够创新的是哪些无知, 行事古怪,贫穷的人, 是哪些秉性浪面, 时间充裕的人。

良好的工作氛围

贝尔实验室可以了的安排空间,独立办公室虽然比开放式区域成本更高, 但也给了员工安静平和的空间。让员工可以不接受旁边每晚没聊的噪声影响。专注工作, 还能够保存图书, 文件, 关上门沉思或私聊。

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_第4张图片
良好的工作环境其实不用去讨论大家都是有共鸣的。 我是从小幻想有自己的一个独立的空间来做自己的小的工作室, 这里不会有人打扰, 自己可以布置和管理自己的空间和空间(不知道有没有共鸣的同学)。

贝尔实验室为员工提供了独立的隐私空间和共享的空间。 这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注意力,而且提供了一种轻松的交流方式, 坦诚的面对彼此。 本书的作者认为这种工作环境是非常棒的。

这本书中提到,肯.汤普森当时在太太休假3周,带着一岁大的儿子去了家里福尼亚,就在这3周没有外界打扰的时间,完成了Unix。这也充分说明了私人空间的重要性。可能大部分有老婆的人更心有体会。

消除等级偏见

这里给我印象挺深刻的一个是那个代表身份的红地毯。就跟90年代的开奔驰宝马一样,代表一种身份的高低。可是红地毯这种形式慢慢的消失了,也说明这种等级制度在贝尔实验室中是不存在的。

人类特质研究的理论名词叫做双重表征, 人们更容易被他人左右想法,甚至同意自己反对的想法。就比如,“你是领导你说的算”, “领导的想法应该比我想的更全”, “领导就是个傻X,这都不懂”, “还是别说了,反正领导也不会同意”… 等等。

这种等级偏见可能会导致我们会想象出一些内容,带上个人的情绪来评判。

在批判性思维当中提到过观点事实的却别。
观点泛指一个人的想法,达了个人的价值观和兴趣偏好,观点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它更多的基于人的想法、态度、信念、见解、经验。 很多人在工作当中处理不好工作,工作不开心, 协调不好资源,认为领导的对自己有偏见,其实都是利用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才导致自己不开心,认为自己工作不顺利。 就像是一个演员,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就非常讨厌他。别人说你喜欢的这个爱豆啥也不是,就是个小白脸,你为次伤心了好几天,其实道理是一至的, 这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

事实是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的,因为他是客观存在,而且不能因为任何人所左右的。就比如地球是圆的不是方的,健全的人有两条腿。这些都在表述一个事实。

所以等级制度更容易让等级高的人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下面的人,导致一些事实没有真正的反馈出来。

贝尔实验室这种无等级偏见的环境更促进了交流和合作,根据现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创造出一系列我们熟悉的工具(diff,vim, awk, grep …)

书中还提到一个胸牌的故事,也挺有意思,大家可以自己阅读一下。

听取反馈意见

Unix房间的成员通常在下午一点吃饭,午饭时间就兼具了社交与技术讨论的功能。席间话题从大大小小的技术想法,到不受限制的政治观点,不一而足。

贝尔实验室的公共区域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讨论各种话题和意见。

作者书中对于道格有一段描述:

他是个优秀的评论家, 经常率先尝试新的程序和想法。本贾尼.斯特劳斯特鲁普经常来找我套轮C++,阐述一些新的想法,然后沿着走廊到几道门以外的道格的办公室听取他对语言设计的反馈意见。

这种反馈的机制其实很重要的, 当然这个反馈不仅仅包含员工与员工之间, 还包含员工与领导之间, 用户与企业之间。 我们工作当中尝尝提到的头脑风暴其实就是反馈的一种手段。

如果没有反馈,就像是你的系统没有监控一样,服务挂了你都不知道,企业更是如此。

其他

作者也在书中提到贝尔实验室成功的几点内容

  1. 稳定的环境至关重要:资金,资源,组织结构,管理,文化都应持续可预测
  2. 经费保障,研究人员不用考虑钱的问题。
  3. 富含难题的环境
  4. 招聘优才,慎于雇人。
  5. 技术管理,管理者必须了解他们所管理的工作。
  6. 协作环境。贝尔实验室规模庞大,规格高级,几乎在每个技术领域都有多名专家,而且往往是各自领域的世界顶尖人物。
  7. 乐趣,享受你的工作以及与你的同事一起工作的时光

贝尔实验室衰败史

管理层对与新技术不感冒

虽然贝尔实验室的歌级管理层都有丰富的技术知识,但AT&T的上层管理人员似乎对新的技术不感冒,适应变化的速度很慢。

管理层对于技术不感冒这种情况可能对于我们职场人来说也是经常见到的。

东北有句老话叫做棒打狍子瓢舀鱼,形容东北的物产丰富。当时很多重工业在东北兴起, 那时候真的是兴盛一时。 BB机,大哥大这种先进的事物也很常见。
可是后来没有技术的革新,后来资源和物产没有了,很多的工厂都已经破产。年轻人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离开东北。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很容易理解,企业和员工如果不跟上潮流很容易被末位淘汰。

道理大家都懂, 但为了KPI和财报数据好看,技术革新其实是名存实亡的。 领导会感觉你在浪费资源,这种东西不一定适合我们等等,各种原因等着我们。

试图从软件中赚钱而忽略客户需求

AT&T 公司试图从软件中赚钱, 对Unix的许可限制越来越多,其中也包括搞笑如何使用Unix的限制。BSD没有这种限制。

后来出现的,SunOS,MacOs, Linux, Minix 等着,更为亲民的系统不断地出现, 而当时的AT&T公司还在为了保护专利和如何赚钱中。

当时的共享单车也是一样,谁存活,谁灭亡已经有了结果。存活下来的是那些质量好,而且亲民的商品。

疏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及时AT&T的源代码收到保护,系统调用接口实际也是在公共领域,而社区存在着大量专业人士,创建不受AT&T许可约束的版本几乎是手到擒来

AT&T公司在保护自己的代码时,其实为时已晚。 市场出现了大量的类Unix系统。如果在项目初期,领导层足够有遇见行和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其实后面的可能事情也不会出现。

《王者荣耀》和 《全民超神》也可以看到Unix当时兴衰的影子具体的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

总结

正如本书的作者在文中最后提出的观点一样, Unix成功的原因还有一大部分来自非技术因素。好的公司养人, 坏的公司毁人, 可能我说的有些绝对,但在现在信息透明的时代,其实大家心里都会有一杆秤,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我们出生时就是一张白纸,我们生来并不是所有都知道的, 我们现在的管理方式不一定会比之前的公司要好, 但我们可以借鉴历史,针对现有的环境进行调整。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参考文献《Unix传奇历史与回忆》 《不拘一格》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