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 - 认知革命 读书笔记

写在前面:
我把《人类简史》的读书笔记整理成了一份思维导图,本篇文章其实是导图的文字版,如果你对我整理的内容感兴趣,建议直接访问我整理的本书的思维导图:
http://naotu.baidu.com/file/066187362117164671d2e0dcd56676b9


认知革命 Cognitive Revolution

时间:7万年前

人类其实是一种没什么了不起的生物

在阅读本书之前,总是把人类以“高等生物”的高贵身份和其他动物相区分。但其实在200万年前的东非,我们的祖先和其他动物没什么不同。但我们的祖先一定想不到,他们的后代现在竟然可以漫步月球、分裂原子、甚至改造基因。

智人的起源都来自东非

阅读本书之前,我错误的以为直立人(其中包括北京猿人)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这个观念完全是被初中历史书误导了


第二章 知善恶树

在200万年前到1万年前,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人种


总结一下智人的亲戚们:

在生物学中,通过“界门纲目科属种”来对生物进行分类,智人属于 灵长目 人科 人属 人种。生物学家会用两个词来命名生物,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我们是Homo Sapiens(人属 智人)

在人种中,不只有智人(再次强调一下智人其实是一种没什么了不起的生物)。只不过目前在 人种 中,只剩下我们智人。人种下还有:

  •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身材魁梧,位于欧洲和西亚;
  • 直立人(Homo erectus):位于亚洲;

其他在金字塔顶端的动物(例如狮子、鲨鱼)是通过好几百万年的演化,才终于通过演化站上顶峰。生态系统有时间发展出种种制衡,比如随着狮子越来越强壮,演化让羚羊也跑的越来越快。
然而人类很快到达食物链顶端(通过文化演化的道路),让其他物种都猝不及防,来不及进化。人类历史上众多的灾难,不论是生灵涂炭的战乱还是生态遭逢的浩劫,其实都是源自这场过于仓促的地位跳跃。


其他人种为什么都灭绝了?

在15万年前的东非,已经有了智人。7万年前,智人从东非开始扩张到阿拉伯半岛、欧亚大陆。智人到达阿拉伯半岛时候,已经有了其他的人种。那些人种后来去了哪里?
观点一:混种繁衍
当智人到达东亚后,智人和直立人混种。所以这种观点下,中国人就是由智人和直立人混种而成;
观点二:替代理论
其他种族都被智人毁灭掉;

这两种理论最终会对种族理论带来重大影响。如果替代理论正确,那么7万年其实对于演化来说一点也不长,所以各个地方的人在基因几乎没有差别。如果混种繁衍正确,那么各个洲的人之间基因就会有很大差异。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
2010年,有科学家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定序,发现欧洲人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这就说明混种繁衍理论是占有优势的。


会发生认知革命的原因为何?

我们无从得知。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认为,某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连接方式,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
这次突变,几乎就像是吃了《圣经》里那棵知善恶树的果实一样。为什么这只发生在智人的DNA里,而没有发生在尼安德特人的DNA里?我们现在只能说这就是纯粹的偶然。


为什么是智人统治了世界?(为什么智人能从一个没什么了不起的生物达到食物链的顶端)

简单来讲,是因为人类绕过了“基因演化”,搭载了一条“文化演化”的快车道。
展开来讲,是因为:

  1. 人类语言的独特
    在认知革命中,可能是由于基因的突变,让人类的语言不仅能够描述客观现实,还能够描述不存在的东西(拥有了想象的能力)。其他动物的语言也能描述“小心,有狮子!”,但是人类的语言能够说出:“狮子是我们部落的守护神。”
  2. 集体想象
    人类不仅能够想象,更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比如《圣经》、国家、公司都是我们的共同想象。
  3. 共同合作
    因为有了共同的想象,这样的虚构故事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让我们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
    其他动物也能够在一起协同合作,比如蚂蚁、黑猩猩。但是这种合作的数量有限,是150。但是人类却能超过这个规模的数字,形成了有数万居民的城市、有上亿人口的帝国?就在于虚构的故事。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识的人,只要同样相信某个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4. 人类可以迅速改变合作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人类能够根据所讲述的故事,迅速改变人类的合作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人类开启了一条“文化演进”的道路,相当于绕过了“基因演化”。人类走上这条演化的快速通道后,就开始远远的甩开其他人类和动物物种。


人类想象出的现实究竟有多么强大?

认知革命以来,智人一直就生活在一种双重的现实之中。一方面,我们有像是河流、树木和狮子这种确
实存在的客观现实;而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像是神、国家和企业这种想象中的现实。随着时间过去,想
象现实也日益强大;时至今日,河流、树木和狮子想要生存,有时候还得仰赖神、国家和企业这些想象
现实行行好、放它们一马。


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有证据显示,自从采集时代以来,智人的脑容量其实是逐渐减少!

要在那个时代活下来,每个人都必须有高超的心智能力。而等到农业和工业时代开展,人类开始能靠着别人的技能生存下来,就算是低能的人也开始有了生存空间。例如只要肯挑水或是当个生产线的工人,就能活下来,并把自己那些平庸无奇的基因传下去。
采集者不只深深了解自己周遭的动物、植物和各种物品,也很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感官世界。他们能够听到草丛中最细微的声响,知道里面是不是躲着一条蛇。他们会仔细观察树木的枝叶,找出果实、蜂窝和鸟巢。他们总是以最省力、最安静的方式行动,也知道怎样坐、怎样走、怎么跑才能最灵活、最有效率。他们不断以各种方式活动自己的身体,让他们就像马拉松选手一样精瘦。

现代人必须专精于自身小领域的知识,但对于其他生活中的必需,绝大多数都是靠着其他各领域的专家,每个人懂的都只限于自己的那一小方天地。就整体而言,现今人类所知远超过远古人类。但在个人层面上,远古的采集者则是有史以来最具备多样知识和技能的人类。


但整体而言,比起后来的农夫、工人或上班族,采集者的生活似乎要来得更舒适,也更有意义。
以前我总以为远古时期的人类过的是“非人类的生活”,但读了这一章之后才发现,其实农业革命以后,我们人类过得越来越辛苦。

在现代的富裕社会,平均每周的工时是40到45小时,发展中国家则是60甚至80小时;但如果是狩猎采集者,就算住在最贫瘠的地区(像是卡拉哈里沙漠),平均每周也只需要工作3545小时。他们大概只需要每三天打猎一次,每天采集36小时。一般时期,这样就足以养活整个部落了。而很有可能大多数的远古采集者住的都是比卡拉哈里沙漠更肥沃的地方,所以取得食物和原物料所需的时间还要更少。

最重要的是,这些采集者可没什么家事负担。他们不用洗碗,不用吸地毯,不用擦地板,不用换尿布,也没账单得付。这样的采集经济,能让大多数人都过着比在农业或工业社会中更有趣的生活。

像是现在,如果在血汗工厂工作,每天早上大约7点就得出门,走过饱受污染的街道,进到工厂用同一种方式不停操作同一台机器,时间长达10小时,叫人心灵整个麻木。等到晚上7点回家,还得再洗碗、洗衣服。
而在3万年前,如果是个采集者,可能是在大约早上8点离开部落,在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晃晃,采采蘑菇、挖挖根茎、抓抓青蛙,偶尔还得躲一下老虎。但等到中午过后,他们就可以回到部落煮午餐。接下来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聊聊八卦、讲讲故事,跟孩子玩,或者就是放松放松。当然,有时候是会碰上老虎或蛇没错,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他们倒也不用担心车祸或工业污染。


骨骼化石的证据显示,远古时期的采集者比较少有饥饿或营养不良的问题,而且比起后来的农业时代,他们身高较高,也比较健康。虽然平均寿命显然只有30~40岁,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儿童早夭的情形十分普遍。
只要能活过危机四伏而意外频现的生命早期,当时的人就大多能活到60岁,有的甚至还能活到超过80岁。


第四章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人类首次抵达澳大利亚(大约45000年前)的重要性不亚于哥伦布抵达美洲或是登月

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离开亚非大陆生态系统,狩猎采集者首次登上澳大利亚海滩的那一刻,就正式在这片大陆登上食物链顶端,也从此成为地球史上最致命的生物物种。
在这之前,虽然人类有些创新的调整和作为,但他们对环境还没什么太大的影响。虽然他们能够迁移到各种不同地点,而且成功适应当地环境,但并不会大幅改变新的栖地环境。而这些前往澳大利亚的移居者(其实是征服者)所做的不只是适应当地环境,而是让整个澳大利亚生态系统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人类一直以来都是这个世界上最致命的物种,人类的每一次扩张,都带来的是动物界的灭绝
别以为人类的祖先总是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早在工业革命之前,早就是造成动植物灭绝的最大元凶

第一波的灭绝浪潮是由于采集者的扩张,接着第二波灭绝浪潮则是因为农民的扩张;这些教训,让我们得以从一个重要观点来看今日的第三波灭绝浪潮:由工业活动所造成的物种灭绝。
或许,如果有更多人了解了第一波和第二波物种灭绝浪潮,就不会对现在自身所处的第三波浪潮如此漠不关心。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已经害死了多少物种,就会更积极保护那些现在还幸存的物种。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类简史》 - 认知革命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