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产品质量报告Vol.08:幼时的梦魇只剩下了影子

即使沉溺于光影世界,我们也不会孤单。

毕竟,多么热闹的气氛啊。

最重要的话放在最前面,对《侏罗纪世界》表明态度:这部电影除了特效外,在任何方面都无法与《侏罗纪公园》相提并论,但是当熟悉的主题音乐响起的时候,全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一股过电的感觉从指间直通大脑。

简而言之,卖的仍然是情怀。

影视产品质量报告Vol.08:幼时的梦魇只剩下了影子_第1张图片

虽然一切都升级了,无论是电影里的恐龙品种还是影院里的硬件施设,但是从制片方找来一个履历一清二白的新人导演就能看出用意——他会老老实实地向自己的监制表达敬意,而不必被自己的“风格”所累。最终我们在影院里看到的,也正如片方所设想的那样,几乎每隔5分钟就会出现一个向经典致敬的镜头,多到不胜枚举。

换句话说,《侏罗纪世界》只是《侏罗纪公园》的影子。

但看着经典长大的我们要的不就是这种感觉么?

那些没看过经典的孩子们,除了特效他们还会要别的什么吗?

影视产品质量报告Vol.08:幼时的梦魇只剩下了影子_第2张图片

虽然斯皮尔伯格拍出了《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的名单》,但如果挑选一部最能代表他的电影,我的选择一定是《侏罗纪公园》。并不是因为其他两部有什么硬伤,而是在我的理解中,斯皮尔伯格之所以为斯皮尔伯格,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有着其他大多数导演都缺少的一个珍贵品质——童真。

史蒂夫·斯皮尔伯格+迈克尔·克莱顿+约翰·威廉姆斯——这样的阵容再也不会有了。当看到《侏罗纪世界》编剧一栏中克莱顿的名字,心中只有遗憾,他才是《侏罗纪公园》的灵魂,但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在缺少了原著作者的侏罗纪世界,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场视觉表演。

明明大家想看的就是特效,为什么要讲灵魂?

因为特效总有过时的一天,能让电影永恒的是故事、是思考、是人性。

当二十年前的特效已经无法在吸引眼球,这时我们才惊讶地发现,商业片该有的一切,《侏罗纪公园》都堪称完美。

影视产品质量报告Vol.08:幼时的梦魇只剩下了影子_第3张图片

《侏罗纪公园》并没有作为绝对中心的主角,但如果我们仔细审视就会发现无论是处于剧情中心的孩子和科学家,还是处于边缘位置的律师和饲养员,每一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甚至有些角色的性格还有成长变化——比如一开始不喜欢孩子的考古学家最后和孩子亲如一家,比如在霸王龙面前惊慌失措的孩子们最后和速龙(迅猛龙)斗智斗勇——这就是克莱顿作为一名小说家的本事,这些并不能在第一次观看的时候就引人注意,但这是一个好故事的基础,如果没有丰满的人物性格作为基础,这个故事将会在二十年后迅速被淘汰,成为博物馆里的遗迹。

更难得的是,虽然是商业片,但《侏罗纪公园》在制造了张弛有度的故事的同时,也不忘履行科幻片的本分,无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人与科技的关系,影片中的讨论虽不能称得上深入,但是也给观众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影视产品质量报告Vol.08:幼时的梦魇只剩下了影子_第4张图片

而《侏罗纪世界》的问题在于,看完之后除了“星爵”的脸你还能记住谁么?他们甚至不愿意花心思像前作那样精心设置悬念,扑面而来的除了回忆只有密集的视觉轰炸。

最后吐个槽,打造接近完美的变种恐龙是一个好设定,但到片尾的决战阶段,讲故事的节奏已经完全乱掉了,用恐龙与人类的羁绊这种东西来解决问题绝不是一种聪明的选择。最后的不同种类恐龙的团队合作是什么鬼,真的不是编不下去了么?

影视产品质量报告Vol.08:幼时的梦魇只剩下了影子_第5张图片

我始终认为,讲故事应该是一切电影的本能,是商业片的职责。其实文艺片也讲故事,只不过方式不同,毕竟故事才是这个世界的本体。

当然,在这个影院被偶像们霸占的时代,能够和姑娘一起热热闹闹地怀念那首曾经让年幼的我们心惊胆战的悠扬乐曲,本身就是一件刺激而温馨的事情。

这就够了。


原创文章,喜欢请关注 蘭Society(Lansociety),转载请在作者栏及文章中表明作者和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视产品质量报告Vol.08:幼时的梦魇只剩下了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