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图/网络
1
这是一位大姑子的控诉。
我偶然在回老家的小巴士上听见,不由想说给大家听。因为它很典型很具代表性,想必也是不少大姑子小姑子的心声。
下面,我把故事简单复述一下。
这位大姐的弟弟,出身农村,从小便志向远大,懂得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学习一直很刻苦很努力,最终考了个重点大学。
毕业后,弟弟通过考试进入某国企,各方面待遇还可以,算是家族中第一个扎根城市的人。
顾家的男孩,从此便开启了报恩模式。
为家中添置各式家具电器、给妈妈和姐姐买首饰、承包父母所有医疗开销,就连小外甥的学习费用,做舅舅的也义不容辞……
他明白姐姐和姐夫的日子苦,总想在能力范围内帮一把,多少缓解些生活压力。
家人眉开眼笑,逢人便夸这有出息有良心的孩子,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但这样的生活,只维持了三年左右。
因为弟弟结婚了。
娶的是个普通女孩,彩礼只象征性收了一万,但也变成冰箱洗衣机带回了新房。后来,两口子合力买了一套房,贷款20年,还计划在两年内要个小孩。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弟弟变“抠门”了。
不再替外甥交学费,给家里买东西的频率降低,对姐姐姐夫偶尔的哭穷也充耳不闻,最多只说几句鼓励话。
“有个P用!”
大姐愤愤不平。
2
最让人愤恨的事情,发生在半年前。
父亲腿部出了问题,需要做个手术,花费在2万左右。弟弟和弟媳妇请了假赶来,却背着父母询问,姐姐能不能也出一部分钱?
“也是没办法,我们供房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弟弟面有难色,但言语毫不含糊,“这么多钱,我一个人负担不了。”
当时,弟媳妇一言不发,只低头摆弄一只水杯,算是默认丈夫的提议。大姐立刻火冒三丈,认定弟弟是受了媳妇撺掇。
“多少男人都这样,娶了媳妇忘了娘,被老婆教得忘恩负义狼心狗肺!”
大姐恨得牙痒痒,时隔半年仍义愤填膺。她的同伴则关切地问,最后怎么样了?钱你出了没?
“没!”那位大姐干脆利落地回答,“我跟弟媳妇大吵了一架,我算是看透了,这女人把我弟给教坏了。可你猜怎么着?我弟竟然还护着她!气死人了,我简直想跟他绝交!”
她气呼呼的,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同伴亦随声附和,两人同仇敌忾,把弟媳妇狠狠骂了一顿。
我真替那不知名的姑娘委屈。
原来在大姑姐心中,自己的丈夫必得对原生家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能换来一句“有良心”。
原来真心实意过日子的自己,也要担一个“教坏男人”的罪名!
不过,也别忙着指责这位大姑姐。
因为她习惯了向弟弟索取,从未意识到弟弟已经结了婚,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
而那个家庭,才是他的人生主场。
说白了,依然是界限感与距离感的模糊。
在某部分婆家人眼中,儿子永远不能也不该脱离原生家庭,更不能明明白白地分出“你”和“我”来,以至于大家都理所应当地认为,他必须舍小家顾大家,哪怕代价是牺牲妻子。
就好比《都挺好》中的苏明哲。
3
朋友近期也遇到类似情况。
老家盖房子,开口就向大儿子要10万,理由是大儿子在城里工作,务必得帮着建起房买辆车,为弟弟找老婆添砖加瓦。
可怜夫妻俩都是工薪阶层,存款少得可怜,身上还背着房贷车贷和育儿三座大山。
做妻子的便商量说,能不能少出一部分?毕竟我们很少回老家,房子盖好也难得回去住,意思意思一下,算是对弟弟的支持。
谁料婆婆暴跳如雷,劈头盖脸把夫妻俩骂了一顿,用的依然是最常见那句骂:“娶了媳妇忘了娘的白眼狼!”
最后甚至放出狠话来:你滚!就当我们没养你这个儿子!
老公最后服了软,拼拼凑凑四处找人借钱,这才换来父母的点头赞许。
事情是解决了,但未来几年,一家三口都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妻子和孩子的利益,再一次遭到无情践踏。
妻子心里不好受,难免会把情绪挂在脸上。
丈夫烦了,也会义正辞严地指责一番,“你根本不拿我弟当一家人!”、“你怎么那么计较钱财,这根本不是钱的事儿!”
嫁给这种男人,苦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在他心中,优先被扮演的角色是孝子,其次才轮到丈夫和父亲。
这么一看,我倒很钦佩那位大姐的弟弟。
至少,他懂得区分“大家”和“小家”,能认识到“丈夫”这一角色的职责所在。
4
需要申明的是,以上两个故事,都是极端例子。
大部分老人能体恤儿女辛劳,不会把所有压力都推给其中一个孩子(哪怕他较有出息),更不会用“断绝关系”一类的狠话来威胁。
毕竟,那种做法跟无赖差不多。
然而与原生家庭纠缠不清,依然是大多数中国式婚姻存在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大家都习惯把娶媳妇看作是添丁进口。小家的存在,是为了辅助甚至成全男方的大家庭?
但恕我直言,这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
那个曾经的大家庭,注定要分崩瓦解。
儿女一个个长大,陆续结婚生子脱离原生家庭而组建再生家庭。
说起来或许有几分伤感,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原本就指向分散与别离啊。
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最终要伸向不同的地方去。
我不是让你淡漠亲情。
血脉之情天然而纯粹,是人生最不可或缺的情感支撑之一。不过,请保持距离,拿捏好分寸,不用“血缘”绑架他人,更不拿“亲情”为难自己。
我也不是劝你自私。
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照顾家人是没错的。但最好不要打肿脸充胖子,更不能牺牲小家利益,来换取大家安宁。
除非你能力超群,有本事在原生家庭与再生家庭间游刃有余。
你是儿子、是兄弟,但也是丈夫、是父亲!
厘清人生排序,是每一位婚内人士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