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吗?
每当别人成绩或者工作比自己好的时候,你首先感受到的,不是事不关己,接着继续去做自己的事情,而是浓浓的妒忌扑面而来,心里唯一的感受,只有紧张和不满。
更为要命的是,每次你努力想要变得更好的时候,都要藏着掖着,生怕别人知道此时此刻的你,正在茁壮成长。
你不想让别人知道你关注了很多学习类的公众号,你不想让别人知道你买了很多关于自我提升的书籍,你不想让别人知道,你正在减肥,正打算练出自己的腹肌。
别人超过自己,你感到特别不开心,有时候甚至会很阴暗的想,还努力什么啊,赶紧放弃吧。
但轮到你的时候,你却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一路高歌,接着远远把别人给甩在后面,即使开着远光灯,也看不到你的背影。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我们人类最大的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
而人际关系之所以令人感到痛苦,都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内在价值,在和别人对比的时候,产生浓浓的挫败感。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但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却从来没有涉及如何去审视自己,而是通过将目光往外转移的方法来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我们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在哪里,也并不知道此时此刻,自己拥有多少的价值。
这种对于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茫然无措,让人非常的难受,为了缓解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我们往往会把目光投射到外界,通过对比的方式,以便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
1954年,社会心理学费斯汀格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体内存在一种评价自己观点和能力的驱力,当缺乏用来评价的客观源的时候,个体就通过与其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这个过程就是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有三个不同的方向,第一个是向上比较,也就是和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进行对比,这种对比的目的,是为了「自我改善」,在对比的过程中,找出别人的优点,或者是把别人当作是榜样,希望向其靠拢。
第二个是平行对比,也就是和处于平行位置的人进行对比,从而获得「自我评价」的功能,通过对比,知道目前的能力和水平,大概到了什么程度。
第三个是向下对比,也就是和比自己差一级的人进行对比,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对比方式,是因为个体想要「自我增强」,尤其是自己遭遇挫折,或者事业学业受挫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向下对比。
很多90后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到的对比方式,大部分都是「向上对比」,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说多最多的话语,大概是以下的这句: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他多棒,而你呢,简直了!
每次考试遭遇挫折,你的父母不会教育你如何去认识你自己,更不会借此机会,好好和你聊聊人真正的价值在哪里,而是通过“考的好,就可以获得奖励,考的不好,就只要脸色给你看”的方式,刺激你不断采取向上比较,从而可以获得他们的奖励。
学校是一个天花板极其低的地方,每个人与其说是在为了成绩努力,不如说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奖励和关心而努力。
每当你看到别人正在努力,你的潜意识里,都会感到格外担心,因为一旦别人超过了你,往往就意味着别人的排名会排在你前面,而一旦排名比你靠前,你被父母塑造起来的自尊心评价标准就会受到威胁,你会感受到自己低人一等,你会觉得自己会遭受鄙视。
当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赢过别人,从而才能够保证自己的自尊心,才能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那朋友同学对你的超越,将是不可接受的。
你目光所到的地方,不会考虑如何去向别人学习,而是默默地在心里面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排序,这个比你强,你就要把他给拉下来。
02
我们之所以会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一个原因是我们把自尊心等价于成绩和业绩,希望借此来获得父母的奖励和支持。
另外一个原因是缘于担心自己被群体落下,从而被人给抛弃。
我之所以认真读文学书,是因为我很享受故事情节伴随着文字,跳动进大脑的感觉;
我之所以认真进行创作,是因为我很喜欢个个方块字,在我的笔下有了有血有肉的意义;
我之所以认真练习健身,是因为我很喜欢汗水从额头滴落,将一天的疲劳随便带走的愉悦。
只有自己回想起,并把注意力投射到其他的规则之上,你才有可能发现,自己之所以去做某件事情,很有可能不是想要去超过别人,而仅仅是自己喜欢而已。
这种发自内心的真切喜欢,你不去关注和留意,它就会慢慢溜走。
最后,和过去的自己比。
如果只拿自己和别人进行对比,那我们的注意力有可能都投注到别人的身上,我们有可能一整夜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别人学习成绩那么好?
为什么别人的家庭那么幸福?
为什么别人赚到的钱那么多?
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到别人的位置时,你又开始更换新的目标,于是你又开始新一轮的转转反侧,难以入眠的人生大思考。
这种对比产生的欲望,即使你变得再优秀,你也同样会成为它的奴隶,被它用皮鞭抽打着。
而只有你在一定的时期内,拿自己和自己进行对比,只要自己将来比现在优秀,那就完全足够。
在这个时间段里,别人爱咋的咋的,爱干嘛就去干嘛,无谓的焦虑感,就不会在你的心中蔓延。
《王牌特工》有一句台词写得非常好:
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