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想】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

这部分之前写在【荐】里边的,昨天看完了第二册,感觉后边内容还不少,索性每册的感想都独立出来。


  每天一章的节奏看完了第一册,这一册应该算是旧版的重写,其他册则是有针对性的、更详细的探讨。

  这本书已经出版了二十多年却仍旧畅销,用作者的结尾话来说:“人类一直都是社会性的人。技术可能会改变,但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将永远存在。”
  现实中感觉这类理论的践行者并不多,本书的最后一章也对此做了一些分析。
  我觉得,现在的人们“害怕”改变且越发追求“速食”,很多人只是把工作看做“养家糊口”的工具而已,根本不会深层次的思考如何改善;知道如何改善的人可能暂时还没有那个机会去践行;有能力践行的人又会迫于很多压力没法很好的落实执行。

知道的多点总是好的,多看书、少走弯路!

感想

如果没有人使用产品,再好的产品也没有价值。
设计的目的是产生一个出色的产品,一个成功的、客户喜爱的产品。

没有人玩,得不到玩家的认可的游戏,也就失去了其作为游戏的价值。
游戏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其价值可大可小,小到只是日常消遣,大到作为人们情感的寄托。
书籍、电影、游戏其实也是产品,只不过是满足人们更高需求层次的产品而已,设计是产出好产品的基础。

认知试图搞清楚这个世界,情感赋予其价值。

人之所以为人,产品之所以分得出好、坏,就是因为人类有着其他生物所没有的情感。
那么为什么在设计中不将情感因素考虑在内呢,要知道有情感的产品更容易打动人哦!

事后诸葛亮总是打败深谋远虑。
除非你做得更好,否则不要批评。
很难让人们承认自己犯了差错或报告别人的差错。

如果我们故步自封,我们将永远不会进步。
目的不是惩罚,而是决定如何改变,使它不会再次发生。

现实是:没出错时压根不考虑出错的可能性,出了错也根本不去正视“差错”(无论是失误还是错误),更有甚者即使知道错了也鲜有愿意承认的。
在工作上,自认为已经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压力大、有突发事件等等,就成了“可以出错”的最好借口,仿佛犯再大的错都情有可原,还要求别人能给与理解~只想说两个字:少来!
说别人的时候头头是道,到自己就哑口无言,这样的人真的值得信任么,至少我很难信任这样的人。

确认正确的问题;制定正确的方案。

遇到问题不要着急,沉着冷静应对往往会事半功倍,操之过急搞不好适得其反。
解决正确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在错误的问题上花时间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感觉很多人已经失去了探究问题根本原因的能力,不问理由、不问对错、匆忙的过着每一天就真的天下太平了么?

混乱的不是厨房,而是心理。
物品的复杂性是基本特性,混乱才是不必要的。
一旦了解了事物何以复杂,复杂的事物就不再繁杂(混乱)。

个人认知、心理决定了看待事物的角度,换位思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也没那么难,遇事尽自己所能思考全面,哪怕多考虑一点点呢,也是好的呀。

科技终究会让人变的更好还是更平庸。

世界不论如何变化,始终会有那么一部分“聪明人”,他们会不断创造新的科技,并且利用新的科技实现他们改变世界的梦想,聪明的人会越聪明。
人类金字塔顶端始终会有人存在,那是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人也就“平庸”的过一生而已,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就好,没有那个决心的人就别总把理想挂嘴边。

失败并不是件坏事,失败意味着你具有远见,敢于承担风险,用于努力尝试。

失败并不可拍,可怕的是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勇气。

社会压力可以克服,但它们强大到无处不在。

哎~的确是无处不在,克服、克服、克服!坚持做长期的斗争~

尽管理想与实践有很大差距,坚持理想还是有很大好处,但对待时间和预算的挑战要采取现实的态度。

坚持、坚持、再坚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想】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