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先生,图片来自网络!
大概几年前,QQ和微信推出了点赞功能,在评论与路过中间加了一层介于两者之间的认可程度,只需要轻轻地摁一下指尖,大拇指的图标闪烁,似乎证明了你对他人内容的了解或者赞同,相当于get it ,但是却不知道说什么。点赞形成了新的一种互动模式,路过、驻足、观赏、简单回味、表达认同、离开,在网际空间语言交流之外,表示关注。今天的这个故事,跟点赞有关。
2011年的一段时间,特别地想发表文章,然后从各种渠道加了一些杂志的编辑,然后就认识了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姐姐。
她是一个国内很著名的杂志的主编,加了她的QQ以后,虽然一次也没有聊过,但是可以看到她的空间。她是个很乐于在空间展现生活的人,经常会发很多照片,包括工作的状态,生活的状态,还有许多自己写的文章。
从她在空间里的动态,让我对她的优秀,从一开始钦佩于她年纪轻轻便做了大杂志的主编,慢慢地形成对她全方位优秀的了解。她身材很好,拍照也很好,所有上传的自己无一都是精致而细腻的;她的男朋友很优秀,是湖南媒体很有名的体育记者,经常采访包括世界杯在内的重大赛事;她的生活很丰富,工作优雅,平常游泳骑马旅游度假;她的文章很好,虽然似乎只在空间发表了三篇文章,但是看了第一眼我就惊呼,文章可以写得这么让人舒服,原来文章的题目还可以这么拟……
所有的一切,对于从西北农村出身,有些许文字的爱好,世界只有院落的四角勾勒出的天空的我来说,她是个优秀完美触不可及的人。
但是我没有觉得她是和我的偶像或者榜样,因为,当时我知道,我会和我的哥哥姐姐,身边的大多数同学一样,考一个固定的工作岗位,在甘肃兰州或者天水终老,做一个政府办事人员,或者小公司的程序员。
没有天赋,爱好只是爱好,脚踏实地,她的优秀,我只是欣赏,只是因为可以知晓优秀的人如何生活而可以作为和朋友聊天的谈资,教育后辈的例子。
有一次在机场候机的时候,书店里看到这本杂志,赶紧打开主页,看到了她的名字在主编的位置,然后买下了这本在甘肃的报刊亭很难买到的杂志;她在空间上说,她参加了某档节目,我真地去在网上找到了这个节目的视频,看了她逻辑精密的答题过程,虽然动态的她没有照片上呈现的好看,但依然是气场强大。
从加了她的QQ的那天起,基本上她发的每个状态,照片、文章,我都会点赞,我不敢评论,因为无论是生活还是才情,都差得太远,我只是她每次将近一百个点赞者中的一个数字。
后来大学毕业,我开始了考研,经历了第一年,第二年,我还是照例会给她每一次动态点赞;在复习到将近凌晨的时候睡下,刷刷空间,看到她的动态,会看一下,默默点赞;一个人在比家乡还落后的小县城的小旅馆,白天下乡送方便面,深夜在隔壁的摇声透过五合板的墙壁摇醒我的时候,给她点赞;在去日喀则的川藏线上,网络时好时坏,还是刷新几次,给她点赞;在悄无声息地蛰伏在中医学院的图书馆,几个月都不愿在空间说一句话的时光里,看她保持优秀,为她点赞。
她和她的男友似乎是那种天生的优秀,无时无刻的优秀,是与我完全平行而永远在上的人生。
这个故事的发展,不是那种,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跟你坐在一起和咖啡的励志故事,我从没打算跟她喝咖啡,或许从来也不会有机会。即使有可能遇见了,我也还是会毕恭毕敬地喊一声老师,因为她的优秀。而我与优秀的人的交集,就是轻轻地点赞,便足够。
2014年10月,中国队在长沙贺龙体育馆踢亚洲杯预选赛,我和朋友现场见证了比赛和一场精心策划的求婚,看台很高,我拿着别人送的票坐在另外一角,看不清浪漫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只是跟着大家唱《月亮代表我的心》,配合这场激动的求婚。第二天,各大网站和湖南的媒体也报道了这个新闻。
第二天,我也在她的空间,见证了她作为女主角出现,并表达了满满地幸福感,而我也作为一个参与了一个一直内心很推崇的人物的重要仪式而感到激动,也为第一次亲历了偶像剧一样的情节而跟家乡的朋友在聊天时,惊讶分享。我在她的状态留了言,她也回复,然后交流结束。
似乎经历了一些事情,年纪成熟以后,心里不会像很早以前那种粉丝被偶像@的热烈。我内心推崇的人,继续在平行的世界,发照片,发状态,让我看一眼,然后我点赞。
后来,有老师带我参加一个会议,我坐在后排,更多的是记录、倾听,帮同去的老师倒水。从我的侧脸往前一排,我看到了她,这位姐姐,我与她的距离不超过三米,她发髻干练,穿着得体,听别人讲话的时候,扬着头,笔在纸上慢慢划着。长沙的气温我还不是很适应,坐在有空调的会场,我依然擦着汗,听着不大懂的内容,记着笔记,偶尔看一眼这个认识了4年多的前辈,偶遇了点了无数赞的人。
在休会间,走廊上,远远地看到她走来,似乎跟我从网络上一直了解的她不太像,我还在想,我要不要喊一声老师好,也在确认是否我认错了人,她已经走到眼前,对视一眼,错肩而过,我想,老师,或许在心里喊一声就好了,或许在网际空间默默地点个赞就好了。
关于点赞,有人说是不含情意的敷衍,可是我觉得是敷衍与认真之间的妥协,对于受赞者来说,为你点赞的人,至少对你保持了关注,加了好友很多,点赞的人,永远只是少数。
点赞的人,那些触动你内心的内容,那些你关注的人的微笑,或许语言有太多歧义,而赞只是简单的美好。许多的时候,我们甚至连点赞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默默地关注,有时候,还要删掉所有关注的痕迹,就像从来没有路过,可是那张照片,那句话语,是你多想握在手心的内容,可是左下角那个小小的竖着的大拇指,却还是成为你难以跨越的鸿沟。
我的故乡拥有瓦蓝的天空和静寂的河水,在四面环山的小盆地里,庄稼丰沃,气候适宜。我和我的许多伙伴,穿过南河堤岸的油菜花田,在小小的高中读书,复读,考一所甘肃省内学校,傻乎乎地经过三年或者四年,然后在七月麦子收割的时候,大多数人继续返回故乡,安稳度日,生小孩,买新鲜的蔬菜,孝敬父母。
人生,不断认识优秀的人,又相继分开,最后只剩下网络联系,甚至好久没有聊天,只能通过他们的网络动态构成他们的拟态生活,看他们永远保持优秀,而我充满愉悦地对认识的优秀的人保持点赞的联系。看着一个师兄在北京创业自己的公司,买车买房;看着一个曾经的领导开始筹拍第三部电影;看着师弟在优秀的学府充实地生活;看着校园里的小同事在浦东的金融世界打拼自己的一方天地,看着留过学雅思考的很高的博士老乡坚持背单词打卡,看着新近认识的前辈同学专业地工作和优雅地生活。还是会自作多情的窃喜认识了这些优秀的人,曾经聊过天,工作过,一起努力过,想想就自我满足。
我的故乡天圆地方,我们有一起皮肤黝黑而笑容灿烂的成长;我们的青春简单粗暴,喝酒打球上课睡觉追女孩子找工作,然后天各一方;幸好网络给了我们简单的人际传播关系,或许QQ显示在几千公里之外,或许友人的头像亮在朋友菜单,自己却隐身了好久,但是我们还是会关注彼此的近况,或许只是网络展示的,彼此愿意展示的只言片语,但是也让我知道你过得好与不好。
这不是点赞之交,每一个点过的赞,或许是欣慰一笑,或许不觉间勾起了往事的回忆。
这位主编老师或许永远不知道,隔了千里之外的普通人在为她点了许多她不曾在意过的赞以后,与她有过一面之缘,终究没有对她喊出谦卑的一声老师。
她最近持续在发婚纱照,真的是很美,各种我从未见到过的美照,我还是悄悄地点赞。我老同学的儿子眼睛呼噜呼噜大,屁股白胖白胖很妖娆;我高中同桌家里的麦子今年又是丰收,一垄一垄的金黄在手机屏幕散发着面条和蒸馍的香味,我也要为他们点赞。这些都值得我停下来,花费一点点流量,对着右下角的大拇指,轻轻点击一下。
为你点个赞,想看你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