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到“点儿”一种口语化的比喻,表达的是一种“切中要害”的意思,工作和生活中,如果你认真的把每个人的表述都画成一个“脑图”就会发现,他们回答问题和设计解决方案的时候大多是逻辑混乱的,也就是他们“平庸”的最显性表现:踩不到“点儿”上。
本周结合曲凯和笑来老师的观点,结合作者在“互联网行业分析”“管理咨询”等领域总结的方法论,为大家详细拆关于解决问题上的“万能思维模型”:
一、总体原则 — 聚焦&收敛
所有的解决方案的目标只有一个:聚焦
所有的论述过程的趋势只有一个:收敛
也就是上一篇文章《WARNING:前方发现个体崛起的终极武器,非战斗人员请撤离》中提到的“漏斗模型”,底层逻辑依然是对抗宇宙的基本定律“熵增”,所有的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收敛的过程,不断的定义范畴,收敛范围,聚焦答案。
平庸的人解决问题用的是过去的经验,所以他们的口头禅永远是“我感觉,我觉得”,而成功人士解决问题用的则是“方法论”(管理咨询行业成立的逻辑支点正在于此),仔细听听他们的日常的口头禅是不是这样:
在……的范围下,因为/根据……所以……的概率大概是……
与有这样口头禅人走的近些,他们都是潜力股哦~
二、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
明确和理解问题
定位和拆解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陈述和扩展应用
注:扩展应用是作者在曲凯老师四步法中的额外扩展
1.明确和理解问题
1.1学会提问:
高质量的问题就是一个“扩句”的过程,大家中学的时候都做过这个练习,一个丰满的句子要包括“主谓宾定状补”等要素,举例子:
问题:你跟别人请教问“我要不要换工作”
扩句1:现在这份工作的薪水太低了,我要不要换工作?
扩句2:现在这份工作的薪水太低了,我要不要换一份更高薪水工作?
扩句3:现在这份工作的薪水太低了,我要不要换一份更高薪水工作,比如去做管理咨询或去做产品经理?
扩句4:现在这份工作的薪水太低了,我得换一份更高薪水工作,管理咨询和团购App产品经理薪水都相对较高,我的目前能力可以胜任哪个,两者为我未来带来的薪水和能力增量价值又有多少呢?
你看,知道扩句到第四步才把问题的“雏形”描述出来,而且仅仅是“雏形”
会提问,才会解答
在寻找问题的限定词这个聚焦收敛的过程中,其实解决方案也就初露端倪了
总结一个正确提问的姿势:
为了XX目的,在XX时间XX地点,做XX,问题是XX?我已经盘点了什么,还需哪些未解决?
如果对方的问题不满足上述格式,送他一下几句话
RTBM--read the fucking manual
RTFS--read the fucking source
UTFW--use the fucking web(现在可以用UTFA--use the fucking App)
UTFGuse the fucking Google(现在可以用UTFBuse the fucking Baidu)
1.2学会反问:
反问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明确和理解问题的过程,当你会提问的时候,也就同时学会了反问,因此我们要的是校验一个问题是否有价值的公式:
5W2H= WHAT+WHY+WHEN+WHERE+WHO+HOW+HOW MUCH
翻译过来就是要明确什么时候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时间范围什么,地域范围是什么,要怎么做,有多少资源可以做
反问的另外一个姿势就是:站在提问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一遍5W2H,毕竟是为对方解决问题,要从对方所处的时空讲上述方向思考一遍,才能保证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落地效果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个H-How much,可以调动什么资源来解决问题,是问题解决方案的落地保障;
2.定位和拆解问题
如果对方接到一个问题后,直接说出对原因的猜测和解决方案,那你可以把他拉黑了
现在企业被黑的最深的“KPI管理方法”本质上就是落到小组织和员工头上的KPI推导过程并没有被员工理解,因此才“怨声载道”并组织间合作也也壁垒重重,请用下面的方式尝试拆解你的KPI吧:
2.1勾画问题树的五步:
A找出的问题核心(元问题)
B找到问题核心的前置问题(因)
C找到问题核心的演绎问题(果)
D根据因果逻辑勾画结构树
E用MECE原则和逻辑是否有普适性原则检查这个结构树
2.2如何拆解这个“元问题”
还记得四则运算么,加减可并未加法运算,乘除可并未乘法预算,大部分的企业KPI问题都是都是这两者组合而成
建议大家先找分类结构,也就是运用加法公式,再找数量结构,也就是应用乘法公式,加法和乘法的内部元素都要遵循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举例,如果我们要提升的淘宝网的收入,那这个问题的简单拆解如下:
(加法公式)淘宝总收入=商品交易佣金+推广广告收入
(加法&乘法公式)商品交易佣金=Σ商品交易均价×成交次数×佣金比率
(加法公式)推广广告收入=按位置付费的广告收入+按点击次数付费的广告收入
(乘法公式)按位置付费的广告收入=位置×刊例价×时间
(乘法公式)按点击次数付费的广告收入=页面的PV×点击转化率×单次点击收费均值
有了上面的拆解,为了解决目标问题该的各个元素都裸露在你的眼前,再进入下一步分析就方便多了
3.提出解决方案
原则如下:
凡是解决方案必有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
凡是数据结论必须类比(相似品类)和同比(长周期)
聪明的同学基本都是及其擅长“微观”分析,但忽略宏观分析,关于宏观分析请参考
关于数据数据结论,里面的猫腻就更多了,这一点准备单独写一篇文章论述,这里只说几个检查要点
3.1所有数据指标的定义范畴是否明确
3.2所有数据必须经过不同源的Doublecheck
3.3所有数据必须经过类比和周期性同比
3.4某些数据的相关性不代表因果性,这点是个大坑,请重点关注
最后关于一个方案整体是否合格的方法是“饼干厂方法”:饼干厂只是一个比喻,代表一个简单的企业,具体是说如果一个方案你发现会适用于很多公司或者一个随机场景,那他就不是一个好而具体的方案,而只是无法实际落地的侃侃而谈,这一点也是方案质量的判定上很值得警惕的!
4.总结陈述和扩展应用
总结陈述,就是可以把方案的内容循序渐进的表达出来,这个过程重点是:
引导听众的注意力
表述完整≠长篇累牍,要言简意赅
因为别人觉得是对的,永远比你自己觉得是对的更重要,关于这块的细节,例如从结论不断的分拆,直到那个“不可辩驳”的事实,每个层级要控制“要点的数目”和“论据的数目”这样防止听众注意力过渡分散的风险,其他细节请参考《为什么你的汇报总被怼》中的表述技巧部分
扩展应用是指对整体解决方案的适用性的升华,如果方案制定者可以将方案根据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规律进行扩展应用总结,则对可具备更高的战略指导意义。
本文总结:
若想方案踩到点;
聚焦收敛当为先;
拆解定位合逻辑;
总结陈述繁化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