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漫漫,总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阻碍或不顺,需要我们去积极应对,需要我们具备抗挫折能力。可能有人会说:What?抗挫折是一种能力?
答案是肯定的,从心理学上来看:
“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者自以为是无法克服的阻碍和干扰时,由于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状态或行为反应。
”
因此,人们忍受、抵抗和排解挫折的能力就叫做抗挫折能力。
是否具备较强的抗挫折能力,甚至成为衡量一个人人格是否健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0-6岁学前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更多地体现在性格培养方面。培养0-6岁学龄前儿童的抗挫折能力都有哪些途径?
一、游戏中培养抗挫折能力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可以有意识地在游戏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妈妈(或其他养育人)和孩子(2岁)正一起搭积木,孩子开始有目的地把一块积木放到另一块积木上面,如此反复,初具“堆高”的搭建技能,但由于手眼协调能力较弱,当放到约第三块或第四块积木时,便容易倒塌。
每当这时,孩子便出现急躁、哭闹等情绪反应,妈妈可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对孩子进行抗挫折能力的训练。
妈妈对孩子说:“不要着急,积木倒了,我们可以重新再搭!”在给孩子口头鼓励的同时,也要表现出和孩子一起搭积木的行动,给予其更大的信心。当其搭建成功时,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或表扬。
二、户外活动中寻找契机
户外活动多以体育运动为主,蕴藏着更多的抗挫折能力的契机。
例如,大人和孩子(3岁)一起踢皮球,当孩子获得皮球时非常开心,可一旦皮球的控制权在大人时,许多孩子便表现出沮丧、不开心,甚至不玩了。
这时候,大人可以趁机说:“皮球只有轮换着踢才更开心,如果你不把皮球给我的话,那我就不玩了,你自己玩吧!”引导孩子认识到,这样的游戏只有一起玩才有意思。
同样是玩球,很多家庭也安装了儿童室内篮筐,供儿童玩投掷游戏,当孩子无法成功投掷的时候,家长也要注意给予鼓励和引导。
此外,家长也可以利用周末等空余时间,带着孩子(4岁)登山,当然要考虑山的海拔高度不可太高,较适宜亲子登山。
在登山过程中,鼓励孩子挑战自我,永登高峰,同时家长要注意及时给孩子擦汗、补充水分等,在安全的前提下,锻炼孩子的坚持、韧性,这也是抗挫折的重要基础。
三、日常生活中抓住机会
教育无痕,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抗挫折能力培养的契机。
例如,当一个孩子(2岁-3岁)已能熟练地走路时候,他出门时常常表现出要家长抱的诉求,当这一诉求无法全部满足时,便表现出沮丧甚至耍赖。
这时,家长要因势利导,培养其抗挫折能力。可以和孩子说:“你从这里走到前面的路灯那里,妈妈再抱你。”
在孩子走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放慢脚步,让孩子走在前面,并说:“呀,你走得那么快呀,妈妈都快跟不上你了。”诸如此类,增加孩子走路的趣味性。
当其到达约定的位置时,大人也要遵守约定,抱一段路后,再让其自己走,并约定更远的距离。
四、绘本阅读中锻炼能力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5岁-6岁),家长也可以给其挑选一些相关抗挫折教育的绘本,例如《没关系,没关系》《你真勇敢》等,在亲子共读中引导其对“挫折”“不顺”等树立正确的态度,加强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这种亲子共读要坚持不懈,既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总之,希望我们的孩子越挫越勇,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