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方法让你真正掌握看过的书籍和学习的知识

最近读了《认知天性》,它的中文翻译比较高深,但是英文翻译很好懂,make it stick

用人之心理学的角度讲解的书籍,让你很快掌握事物与实务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的效果。

大部分人一般都是通过画重点,不断重复背诵书本的内容来学习准备考试,可是这样的学习方式真的是对的嘛?

你是不是觉得读完一本书,老是忘记书中的内容,应该怎么样才能有更好地阅读效果呢?

这里推荐一种方式就是,当你看完一本书的时候,你可以拿出纸和笔尽最大的努力重新回想这本书中的内容,先写出这本书大致的架构,然后从架构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者不熟悉的内容,然后练习把这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让人人都能够听得懂。就像费曼的理念,要把知识变得让5岁小朋友都能够听得懂。

我们上学时期都会遇到这样两种同学,A同学上数学课不认真听讲,东张西望,B同学则非常认真,认真记笔记划重点。但是考试一出来A同学的成绩就是比B同学好,这种案例在我们身边肯定出现过。

研究表明80%的人都是通过重复阅读和画重点来学习知识,不过心理学家会告诉你B同学的做法往往是低效的,因为在需要使用知识的时候,要把它拿出来使用就需要长期记忆,但是重复阅读不能带来长期记忆。尤其在你重复阅读、回顾笔记的时候,会产生已经记住知识的错觉,那是因为你的元认知对你产生了误导,重复阅读不能带来长期记忆。

PS元认知:就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判断,例如B同学判断自己已经学会了数学课上的内容,但是实际上B同学只是听老师讲的时候,以为自己学会了,到真正地考试的时候就不知道了。

那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掌握学习过的知识呢?

那就是书中提到的检索:主动回忆某件事件的过程。

学校为什么会有考试,那是因为考试属于检索的一种方式,通过考试,我们会去回忆检索学习过的内容,从而提高记忆的效果。

《认知天性》有这样一个研究案例:在哥伦比亚市的一所学校里,实验人员将学生分为2组,第一组的老师带着他们学习、重复阅读,没有做任何的随堂测验。而第二组的老师经过在课后做随堂测验,一段时间后进行考试,第一组学生的平均分是C,而第二组同学的平均分是A。从C到A这个差距比较巨大,第二组的同学通过随堂测验在成绩上大幅度超过了第一组的同学。

在学完知识进行检索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到很不舒服和痛苦,这就对了,说明你有在进步。在学习这件事上,学习越轻松、效果就越不好。那些不停阅读背书的同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3种方法让你真正掌握看过的书籍和学习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