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姥姥语录》(四)

回乡的三里路


每一个在乡村长大的孩子,都会怀有一段故园情。每一位从故乡到异乡的人,总有恋恋不忘的风景。

身为家喻户晓的主持人,倪萍走过很多路,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世面。可是在她记忆中,走不够的,却是从故乡荣成崖头长途汽车站,到水门口姥姥家那条三里长的小路。

这条三里长的小路,倪萍来来回回走了无数趟。第一次单独走,是在她六岁那年。

六岁的倪萍,小小的个儿,前后左右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远看就像个移动的货架”。

包里装满了居家过日子的物品,肥皂、火柴、茶杯、各种口味的罐头……衣服口袋里还藏着母亲缝裹好的钱。满载而归的倪萍,是姥姥翘首期盼的小货郎。

三里路其实不算长,但是对于一个满身背挎包袱的六岁孩童来说,却又显得冗长。然而这个“小货郎”走得步履轻盈,倍感幸福。

读《姥姥语录》(四)_第1张图片

每次,背着包走到镇口,倪萍总会放慢脚步,她想见一见一个叫彪春子的流浪女。

彪春子是镇上的名人,没有人不认识她,谁家的孩子哭闹,大人会提出这个名字进行吓唬。倪萍非但不像其他小孩那样怕彪春子,还常常想念她。

八岁那年,倪萍又独自回乡,在镇上遇到了彪春子。对方走近,主动讨吃的。倪萍从包里取出一个桃罐子递过去,彪春子将罐头往地上一摔,连泥带桃吃了一嘴,玻璃渣都不吐出来。

告别了彪春子,最期待的是丁子山,“层层叠叠绿绿幽幽,几乎没有缝隙地挤在一起”的山崖,还有“挽起裤腿提溜着鞋袜过河的男女老少”,成为倪萍心中永远的乡情。

走过丁子山,便来到水门口最大的甜瓜地,清香瓜味扑鼻而来,在前方牵引着倪萍。看瓜的乡人亲切地招呼“城里来的外孙女”,倪萍应邀吃上俩瓜,然后继续赶路。

沿河岸走着,倪萍同洗衣晾晒的妇女们逐一打着招呼。这个时候,能够看到不远处有两棵苹果树,树下便是姥姥家了。

“路过两棵苹果树,每次也都是这儿开始喊姥姥,等到过了长满茄子、辣椒、黄瓜、芸豆、韭菜、小白菜、大叶莴笋的菜地时,我已经喊不出姥姥了,嗓子里堵满的都是咸咸的泪水。”

三里的路途很短,留下的记忆很长。读着平实亲切的文字,我们仿佛跟随作者一起踏上了这条回乡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姥姥语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