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B.目标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2.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是指( )。
A.教材
B.课程
C.学科
D.教学计划
3.“春风化雨”,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定法
4.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 )提出。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皮亚杰
D.布鲁纳
5.按文献中所提供的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去查找文献的方法称为( )。
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1. 参考答案:D
【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难度的计算通常用某道题的通过率或是平均得分率。
2. 参考答案:D
【解析】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它是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的。道德行为包括一般的行为和经多次练习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3. 参考答案:A
【解析】显性课程资源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用于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等。隐性课程资源指以潜在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风气,社会风气,师生关系,家庭氛围等,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
4. 参考答案:A
【解析】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并且具有特殊性:表现为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
5. 参考答案:B
【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四六级考试取了一个绝对的标准425分,只要超过425分,则通过,因此属于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既不是在被评价群体之内确立基准,也不是在群体之外确立基准,而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如有些学生即使通过了依然频繁的去考大学四六级,目的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是为了刷新成绩,和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看自己是否有进步。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定量评价则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在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规律性的结论。
【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难度的计算通常用某道题的通过率或是平均得分率。
1.各级学校和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相应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其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2.教学片断: 师: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位世界文学大师是“安徒生”。谁能说说你对安徒生的了解?安徒生创作了一共160余篇童话作品,拥有数以亿计的读者,他的作品雄踞全球发行排行榜第二位,仅次于《圣经》。他创作的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一代又一代全世界少年儿童的心中。2005年,安徒生诞生200周年,世界各地都开展纪念活动。在丹麦,举行了大型的安徒生生平及作品展览,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纷纷到他的故居和展览馆参观;在中国,也开展了名为“点燃下一根火柴“的巡展活动。教师在介绍安徒生时运用了( )。
A.讲述技能
B.讲解技能
C.讲读技能
D. 讲演技能
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不足之处不包括( )。
A. 常常是结构较差的活动,如果组织不严密,容易变得杂乱无章
B. 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创能力和创造才能
C. 讨论过程中,不是所有要点都能提出,不是所有信息都是精确的
D. 需要花费时间去维持讨论的秩序,时间利用率
4.教师利用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 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引入新课的方式,属于直观演示法学的( )。
A. 形象化语言式导入
B. 电化渲染情景式导入
C. 组图式导入
D. 实物演示式导入
5.一位教师在讲授“犯罪”这个概念时,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违法”的定义,然后根据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掌握“犯罪”的概念,这种讲授方法被称为( )。
A. 解剖分析法
B. 温故知新法
C. 具体抽象法
D. 举例说明法
AABBB
1.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讲述分为叙述式和描述式。
3.A、C和D选项都是讨论法的不足。讨论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独创能力和创造才能是有利的,因此B选项不属于讨论法的弊端。
4.考查电化渲染情景式导入的定义。
5.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违法”的定义属于温故,使学生掌握“犯罪”的新概念,属于温故知新。
多选题
1.“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其主要的意思包括( )
A.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
B.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C.教师的教学方法都由教师来决定
D.教师中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
E.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无关
2.在运用惩罚时,应将惩罚与对学生的尊重相结合,其基本要求包括( )
A.注意惩罚的目的是教育,不能为惩罚而惩罚
B.惩罚强度必须是足以警醒学生
C.惩罚必须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
D.惩罚的实施还应有时机的意识,注意场合与火候
E.适合公开处罚的应充分发扬民主,扩大惩罚的教育面
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其主要意思包括( )
A.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
B.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C.教师的教学方法都由教师来确定
D.教学中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
E.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无关
1.题干意指教学方法多样,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收到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故选ABD。
2.惩罚与对学生的尊重相结合,一方面惩罚强度必须足以警醒学生,另一方面惩罚教育是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通过使其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责任,达到使学生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法。故本题选ABCD。
做题啦 多选
1.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关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转变学习方式,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
A. 激发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B. 加大压力性——变“家长管”为“都来管”
C. 增强体验性——变“我苦学”为“我乐学”
D. 发挥独立性——变“我怕学”为“我能学”
E. 尊重差异性——变“统一学”为“我选学”
2.根据讲解方式的不同,教学讲解可以分为( )
A.叙描式讲解
B.诠释式讲解
C.剖析式讲解
D.推导式讲解
E.评述式讲解
3.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包括( )
A.明确教学目标
B.明确社会需求
C.明确概念的内涵
D.配合其它教学方法
E.能够具有启发性
4.以下属于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有( )
A.谈话法
B.练习法
C.讲授法
D.实验法
E.实习作业法
ACDE ABCDE ACDE BDE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依法聘任校长的部门是( )
A 省级人民政府
B 县级人民政府
C 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2.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的是以“白板说”著称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洛克
D 马卡连柯
3.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说明德育工作要遵循( )
A 因材施教
B 方向性
C 疏导原则
D 长善救失原则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 国学
B 私学
C 太学
D 乡学
5.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负责,自己规划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这种组织形式是( )
A 导生制
B 设计教学法
C 特朗普制
D 道尔顿制
1.参考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依法聘任校长的部门是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2.参考答案:C
【解析】洛克提出白板说,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
3.参考答案:C
【解析】题干内容体现了循循善诱原则。循循善诱原则又叫疏导原则。
4.参考答案: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是私学,主要代表有儒、墨、道、法四大家。
5.参考答案:B
【解析】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主张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负责,自己规划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
1.将教育评价的结果作为决定升留级,分班编组,选择教程及至指导职业定向的依据。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
A 调节功能
B 激励功能
C 诊断功能
D 管理功能
2. “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 锻炼法
B 陶冶法
C 说服法
D 榜样法
3.成语‘百折不挠’体现的意志品质主要是( )
A 自制性
B 果断性
C 坚韧性
D 自觉性
4.有大器晚成者也有少年早慧者,这体现了个体能力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个别差异性
C 互补性
D 阶段性
5.“率真,耿直”反映个别心理现象是( )
A 能力
B 兴趣
C性格
D 动机
1.参考答案:D
【解析】教育评价的管理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具有使管理活动及评价对象的行为得到调节、控制和规范,题干中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组织协调教学活动体现了这一功能。
2.参考答案:A
【解析】题干强调通过活动经历提升人的品德,体现了锻炼法。
3.参考答案:C
【解析】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执行决定阶段个体能以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题干体现了坚韧性。
4.参考答案:B
【解析】题干体现了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发展速度上。
5.参考答案:C
【解析】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指那些表现在人对事物的一贯态度上的特性。“率真,耿直”反映的是人的性格特征。
今日练习
1.荀况认为‘人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这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体本位论
C 无目的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2.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 单轨学制
B 双轨学制
C 分支型学制
D 综合型
3.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并制约着教育结构变化的社会因素是( )
A 法律制度
B 政治经济制度
C 精神文明
D 社会生产力
4.为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注重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间的彼此关系,这体现的新课程结构特征是( )
A 均衡性
B 选择性
C 独立性
D 综合性
5.华生提出,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这种观点反映的身心发展动力理论是( )
A 原发论
B 内发论
C 外铄论
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参考答案:A 【解析】题干强调“礼仪”等社会规范的重要性,体现了社会本位论。
2.参考答案:C【解析】我国的学制是分支型学制。
3.参考答案:D【解析】社会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并制约着教育结构变化。
4.参考答案:D【解析】题干表述的是强调学科的联系,体现了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特征。
5.参考答案:C【解析】题干表述的内容强调了外在力量的重要性,属于典型的外铄论。
做题啦
1.李明在帮助了别人后,感受到快乐、幸福与满足,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是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中的()。
A.生存性功能
B.发展性功能
C.享用性功能
D.回馈性功能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主体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间接性
3.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是维护学生的()。
A.荣誉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身心健康权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
C.作业
D.评价
5.“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反映了()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系统性
D.巩固性
CCCAC
1.参考答案:C
【解析】德育的享用性功能: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愿望、需要,从中体验到快乐、幸福、满足,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因此本题选C。
2.参考答案:C
【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含义是老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影响巨大,在题干中突出表现的是教师劳动特点的示范性。因此本题选C。
3.参考答案:C
【解析】学生的人身权中隐私权包括: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其他课程在此均不合题意。
4.参考答案:A
【解析】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上课。因此,本题答案选A。
5.参考答案:C
【解析】教学的系统性原则又称循序渐进原则,其强调教育教学的顺序性,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因此本题选C。
再来5题吧
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2.我国新课程改革理论背景不包括()。
A.人本主义思潮
B.建构主义思潮
C.多元智能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3.人看到“梅子”两个字,牙齿就发酸,这属于()。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条件反射
D.膝跳反射
4.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是心理学家()。
A.冯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巴甫洛夫
5.小学生在识字阶段学习的时候,常常把形似的字弄混淆,这说明小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1.参考答案:A
【解析】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因此,本题答案选A。
2.参考答案:D
【解析】我国新课程改革理论背景包括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本题答案选D。
3.参考答案:B
【解析】看到别人吃梅子就流口水;由抽象的语言文字引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如看到“梅子”二字,牙就发酸。因此,本题选B。
4.参考答案:A
【解析】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因此,本题选A。
5.参考答案:A
【解析】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笼统、不够成熟、精确性比较差。
每天上班都是倾盆大雨️
湿漉漉的天气做题也不要停哦
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2.我国新课程改革理论背景不包括()。
A.人本主义思潮
B.建构主义思潮
C.多元智能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3.人看到“梅子”两个字,牙齿就发酸,这属于()。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条件反射
D.膝跳反射
4.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是心理学家()。
A.冯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巴甫洛夫
5.小学生在识字阶段学习的时候,常常把形似的字弄混淆,这说明小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1.参考答案:A
【解析】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因此,本题答案选A。
2.参考答案:D
【解析】我国新课程改革理论背景包括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本题答案选D。
3.参考答案:B
【解析】看到别人吃梅子就流口水;由抽象的语言文字引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如看到“梅子”二字,牙就发酸。因此,本题选B。
4.参考答案:A
【解析】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因此,本题选A。
5.参考答案:A
【解析】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笼统、不够成熟、精确性比较差。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 )
A 2006.9.1
B 2007.1.1
C 2007.9.1
D 1994.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A 追究民事
B 追究刑事
C 吊销营业执照
D 口头警告
3.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
A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 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 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 知识—经验—活动
4.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
A 一种主体活动
B 一种实践活动
C 一种认识活动
D 一种文化活动
5.学校教育基本途径是( )
A 教学
B 上课
C 课外活动
D 校外活动
1.参考答案:A
【解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2006年。
2.参考答案:C
【解析】该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3.参考答案:A
【解析】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编写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每门学科都有对应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门学科一般具有相应的教材。因此,本题选A。
4.参考答案:C
【解析20世纪40年代,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本题选C。
5.参考答案:A
【解析】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因此,本题选A。
做题啦
1.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
A 融合课程
B 广域课程
C 核心课程
D 合并课程
2.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科书
D 教学目标
3.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 )
A 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 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 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
D 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4.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 )
A 斯宾塞
B 卢梭
C 杜威
D 洪堡
5.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A 整体性原则
B 迁移性原则
C 生理适宜原则
D 合理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