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战略课”2班21组 朱燕飞
项目过半了,还记得刚来时的目标吗?如果更清晰了,是因为做了什么?或者发生了什么事?
刚来时我的目标是想通过不断学习知识的源头、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在职业生涯及综合素质方面都获得更好的成长。
做一名有责任感、有爱心、有影响力的媒体工作者,帮助自己走在“助人达己”的路上。
项目过半,我的目标更清晰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做了以下三件事情:
1 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
“个人战略课”设计的内容可以说是干货满满。
从课程中“盯需求、做稀缺”的战略六字要诀,到设计发展路径的四种方式,到对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我看到了解决复杂问题和创造性问题的重要性。
我完成了自己的行业全景图、职业路径探索和职业发展策略。做出了具体的可执行计划,正在一步一步行动实施。
古典老师曾分享过“后悔做砸了一件事情和后悔没有去做一件事情,不在一个重量级别上,前者让你更智慧,后者让你更懦弱。”
通过课程学习,我觉得他说的其实就是“去行动”、“事上练”的重要性,要避开“完美主义导致的等待与拖延”之大坑。
错不可怕,做错了,然后知道哪里做错了?如何可以改错?接着,学习正确的方法,再慢慢把事情做正确了。
而错过才可怕,因为一次次“期待完美憋大招”的等待导致的不敢尝试,继而一次次错过机会、蹉跎了岁月,那才是最可怕的。
通过“对标人物”的分析,我以“读机会”的心态发现了榜样人物的具体可借鉴之处,要“见贤思齐”,继续在行动中不断地“自我完善。”
2 我参与了小组讨论、班级群互动式学习和周末路演,在“事上练”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721学习法则”中,提到习得一种技能,10%来自于理论知识的学习;20%来自于伙伴们之间的交流与探讨,70%时间来实践练习,强调了“实践出真知”、练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而PBL的这种教学项目,刚好把10%的理论知识、20%“交流、谈论”和70%的自己参与“事上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得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通过与伙伴们的思想碰撞,我看到了自己在各方面提升、进步的空间,更好地消化着学到的理论知识。
当你站在高楼上,俯瞰全局时,就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在十字路口的徘徊迷茫的自己了。
3 令我最有收获的事情就是认真回答“每日一问”。
“个人战略课”打造得有高度、有深度,而“每日一问”的问题设计又是那样的巧妙、有创意。
回答问题时,我有时会感觉似乎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指引着,不得不做前所未有的自我探索与思考,自己都吓到了自己。
我认知到,群里智慧的教练、助教和优秀的伙伴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认知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约等于你的职业竞争力”。于是重新思考了“逃避的懦弱与面对的勇敢”,一次次提醒自己,不要逃避、勇于直面现实与问题,做一个问题的解决者。
就像艾伦老师说的,课程的目的就是帮每个人提升认知能力,更了解自己、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不止一次地做了前所未有的、淋漓尽致的独立思考与自我探索,作业四次被评优。
不少伙伴与我分享说,我的作业给他们带去了启发和鼓舞。
说真的,看到“震撼和启发”的字样,我也非常震撼。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认可与鼓舞!
我没有想到,真诚的自我探索与坦诚输出,能收到这样意想不到的“交流效果”。
有人说“写作是最好的社交”,不行动、无不同”、“不分享无成长”。
而当我们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去不断分享时,无疑也获得了最好的成长。
当然,通过这样的独立思考、认真分析,如果正好输出了对他人真的有启发、有用的内容,那岂不是圆了我的初心——走在了“助人达己”的路上吗?
最后,分享几张我特别喜欢的图片:
(图片来源:加拿大女王大学 Cindy)
成功不是直线上升的,有时会起起伏伏。但只要我们努力,总会走在不断上升的路上。
(图片来源:张晓楠的微博分享)
要努力取得进步,而非追求完美。最好的成长,是每个今天都比昨天更进步一点点。
(图片来源:新精英生涯)
这是古典老师在今年第一届《做自己节》上分享的一张照片。
根本没有什么所谓自我,你要终身跟那些很强的,很可怕的,水准很高的东西碰撞,然后才知道什么叫“自己”。
项目过半,我的目标更清晰了,因为通过与课程内容、教练老师、助教老师和那些优秀的伙伴们,当然,还有我们选择的“对标人物”的碰撞,我更清楚了什么是“自己”。
(图片来源:朱燕飞,拍摄于首届“做自己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项目过半,我通过学习与探索,更坚定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和“尽人事而后听天命”的信念。
因为我相信,成功绝非终点,失败不是终局,唯有勇气与希望,将伴随着我们这些有着相同信仰和方向的伙伴们——一路前行!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