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 收获 成长——《对话生活》项目化学习设计总结

       2020年我度过了人生最有意义的一个寒假,这是一场具有非凡意义的心灵奇旅——《2021教师寒假冬令营PBL项目化学习设计》,她时而让人欢喜,时而让人忧愁,时而感觉“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而又感觉“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起21号晚上的小组成果汇报,现在还激动不已。来自全国不同省市不同学校的60多位老师经历了一个月的网上共学、共创,呈现出11个精彩纷呈的项目化学习设计方案,每一个项目都是智慧的结晶,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都加深了我对项目化学习设计的理解和认识,我认真地倾听、记录和思考着。

       根据各个小组汇报的情况和罗院长的点评,我也不断在修改着自己的汇报材料,虽然只有短短一分钟的汇报,内心却是充满了紧张,当然也很激动和期待,一面又劝自己:平静,把当下最好的状态发挥出来即可。相信自己,展现最好的自己!

       我们小组按着预定计划流畅地呈现了我们的设计,既有面向学生视角的对项目的生动解说,又有面向专家视角的关于项目的why、what、how的清晰阐述。刘校长总揽全局、总体把握、理解深入、激情昂扬,张瑞芬老师和梁子老师沉稳干练,沈洁老师生动灵活,表现力十足,我也竭尽所能,展现了当下最好的自己!在每一个当下,调整自己到最好的状态,做最好的自己!

       最神奇的是这一个月以来对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过程,它充满了曲折的探索、痛苦的磨砺,又充满着神奇的魔力,指引着我们在痛苦中不失前行的动力!在痛苦中收获,在挣扎中成长,就像吴校说的没有痛苦就没有成长,就没有拔节向上!

       回顾一个月来的经历,正是体现了杜威的“做中学”的理念,是关于“如何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的项目化学习,让我们体验了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项目化设计”的历程。

        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PBL,也不知道什么是项目化学习,如何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所以首先从读书开始,每天读夏雪梅博士的《项目化学习设计》这本书,进行重点勾画、读书分享、思维导图总结,力求最大程度地加深理解和认识。边读书学习,边进行思考自己要设计的项目。在这期间还有每周日晚上项目专家讲解的支持及视觉笔记、极简技术课程的技术支撑。当然还在每周两次的小组学习共同体的研讨和支持。

        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中遇到的第一个卡点是: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项目?通过听邱磊老师的《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我认识到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基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所以选择的项目应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但是生活太丰富了,从哪里入手呢?什么样的项目既是联系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并愿意主动探索、在其中学有所获的呢?后来经过我们小组的头脑风暴,最终确立了“身边的菜市场”的主题。

       确立了小组主题后,每个人需要在小组主题下确立自己的子主题,这时我再次犯难:菜市场?现在的孩子好像都不太去菜市场买菜,他们对菜市场有了解吗?菜市场也很丰富,他们会对菜市场的哪方面感兴趣呢?我要从哪个角度去切入菜市场呢?这时,在小组研讨中刘校长的一句话给我指明了方向:大家可以结合自己下学期的教材内容看一看,于是我认真研读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发现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中关于动植物繁殖的知识可以和菜市场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联系起来,瞬间感觉有了方向,内心很是激动、兴奋。后来通过读书的持续进行,我也认识到学科项目化学习不是学科的活动化或学科学习的拓展,项目化学习设计不是从项目或活动开始,而是要以国家教材为主,不额外大量增加课时,就是原有的单元课时的时间,设计者要借助课程标准、教材等材料寻找关键概念和能力,通过对教材单元内外的创造性重组和精选相关资源进行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刘校长能够在我们茫然不知所措时为我们指明方向,其实是源于她对这本书的多次研读,在这之前她已经有了至少4遍的对《项目化学习设计》的读书经历和多次的项目设计实践。

        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中遇到的第二个卡点是:如何设计合适的驱动性问题?现在我已经明确了要基于关于《生命的延续》动植物繁殖的教材内容,通过研讨教材和课标我确立了核心概念,并且这个内容要和菜市场的情境链接,但是这个内容要怎么呈现给学生?要设计什么样的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进行持续性的探究呢?当我茫然没有头绪时,凉水井中学《对话孩子》的课程给了我启发,项目的设计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什么不去了解一下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呢?于是我将KWH表发放给班内的学生,调查孩子关于动植物的繁殖、遗传和变异等部分,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运用这些知识想解决怎样的问题。孩子的反馈给了我一定的启发,而且在这一阶段我感觉到了走近孩子、对话孩子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都是按照书本-传授知识,好像从来没有考虑过知识和生活、知识和孩子、孩子和生活之间的连接。孩子被当作知识的容器,至于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学了对孩子的生活和未来有什么意义,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是多么的可怕!并且在对话孩子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连接,彼此赋能,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变得生动了起来。教学本该就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过程,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看到孩子、看到自己,才能达成师生间的灵动的共创。突然想到一位北大教授说过的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是口号,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或许这在项目化学习中是可以实现的。

        结合学生的反馈以及我们小组研讨时刘校长“以终为始”的点拨,一下子有了灵感,我将驱动性问题定为“如何帮助一种动物或植物繁殖”?

        当有了驱动性问题后,就可以进行一步步的设计了。我感觉驱动性问题是整个项目化设计的核心和主线,驱动性问题是通过有趣的、与学生亲和的方式驱动学生投入项目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及持续性地思考和探索。驱动性问题是指向核心知识的,对驱动性问题的回答意味着学生对于核心知识的理解程度;驱动性问题同样会引发学生的高阶思考,并直接影响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过程和成果。

       接下来我一边设计整个项目化学习的流程,一边思考学生为什么要帮助一种动物或植物繁殖?繁殖出来的动物或植物有什么用?如何来呈现成果?有了困惑后,晚上睡觉是想着问题睡着的,早上是想着问题醒来的。当突然想到学生繁殖成功的动物或植物可以放在学校实验室的一角,作为实验室的特色,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每个植物或动物标签上用二维码呈现学生的成果制作过程或结果,这时我特别激动和兴奋,学生是不是也特别有成就感?于是整个项目从入项到实施到成果呈现感到特别清晰了。这样我的第一版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就逐渐完成了,这时也到了小组成果汇报的时间。

        可是这时我发现我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已经偏离了我们整个小组的围绕菜市场的主题,不符合小组汇报的要求,好像一切要从头再来,瞬间感觉任务压力山大,不知从何入手。我意识到越焦虑、越着急越无法思考,于是我就先去做其他事情,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并且我坚信我最终一定可以完成任务的。不急于求成,慢就是快,于是慢慢又有了思路,于是才有了最终的成果呈现。但我明白,这个成果只是这一阶段的暂时结束,却是下一阶段新的开始,在项目的真正实施过程中肯定会有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我想这也许就是项目化学习设计的魅力所在吧。

       在整个项目化学习设计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创也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和帮助。我感受到了小组每一位成员的学习力都非常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态度非常认真,也非常努力。刘校长作为组长,既有总体方向的把握,也有具体细节的指导,学习力、领悟力、把控力都超强;陈兴凯校长作为一个偏远教学点的校长,在我们组年龄最大,但是学习力最强,在各个课程和打卡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梁子老师在学习的进程中总能最快地把握问题的本质,给我们很好的示范,而且考虑问题非常全面周到。沈洁老师最年经,但思维也最活跃,既有能力又有努力,综合素质超强,我仿佛看到她不可限量的未来。张瑞芬老师也非常有自己的想法,聪慧干练。他们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优秀影响、激励着我,感谢与他们同行!

        经历了项目化学习设计的摸索和实践后,就特别渴望得到专家的点评和指导,也特别想看看别的小组是怎样设计的,所以在PBL成果汇报会上,我认真聆听着每个小组的汇报和专家的点评。通过专家的点评,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驱动性问题要真实、聚焦,设计驱动性问题要有同理心,要考虑到我们的用户即学生的需求,要让学生感兴趣,对学生有吸引力,同时驱动性问题要指向目标和产品,产品是为问题服务的。

        在听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我也逐渐意识到对于孰优孰劣的评判并不重要,而抱持着“我从每个小组中能学到什么”的成长性心态才最有益于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体验 收获 成长——《对话生活》项目化学习设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