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方向和计划,我们还是不能高枕无忧。相信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计划定得很好,可老是完成不了。
小林是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的销售员,今年第一个季度,她每周要卖出1万块钱的东西,才能拿到奖金。于是,她定了个销售计划,每周卖5套滑雪服和5个滑雪板。刚开始,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前3周都达标了。可是,一个季度过后,她没有拿到奖金。原来,2月中旬以后,冬季过去了,滑雪的人少了,滑雪板和滑雪服,慢慢卖不动了。而她呢,还是按着老计划,卖着滑雪用具,当然就完不成任务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呢?定了计划,就一条道跑到黑,只行动不思考,很容易吃亏。
比如,你打算在例会上,跟领导汇报工作中的困难,还没轮到你发言呢,领导就对另一位同事发火,说:“你每次都讲困难,难道等着我去给你解决吗?”这时候你就要知道,按原来的思路汇报很不讨巧,你可以改说工作的最新进展,至于困难,就留到领导心情好点再说吧。
而有的时候呢,我们又想得太多了,希望事先把每个问题都想透。等到开始行动时,已经晚了。比如,你为了要不要接这个项目,考虑了半天,想着这个风险我能不能承担,下一步我计划做些什么,等你考虑好,别人早都接过去了。
所以,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正确的方法是,边行动边思考,互相印证,及时调整,这样才能灵活反应,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那具体该怎么做呢?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准备、行动、总结循环法。
具体来说,在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分析问题,想出一些解决办法,其实也就是之前发表的《有效思考》;接下来,开始行动,每做完一步,就观察有什么结果,和我们预测的是不是一样,我们的做法有没有什么问题。接下来,回到准备阶段,重新分析问题,调整计划。
前面说过的小林,如果她能用这个方法去工作,结果就会很不一样了。我们来看看。最开始,她制定了第一季度的销售计划,每周卖滑雪板和滑雪服;接下来,她按照计划走,而且前3个星期,确实完成得不错。可是,到了第五周,任务开始完不成了。她通过总结发现,原来是冬天过去了,滑雪的人减少了。但接下来到了春天,爬山的人应该会增多,如果卖登山用品可能销量会不错。于是,小林改变了计划,决定每周卖5套登山服和5个登山包。如果接下来,登山用具的销量有变,她还可以继续总结和调整,直到完成任务,拿到季度奖金。
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有两点你需要注意。
你需要注意的第一点是:尽早行动,不要花太多时间去定计划。稍微花点时间,定一个初步的计划就可以了,因为计划永远不可能是完美的。你与其花10个小时,想出一堆办法,再一个一个去验证,还不如先想出最基本的三四个办法,然后一边做一边调整,可能只要3个小时,就能找到一个非常棒的方法。就像厨师做菜的时候,肯定不是先花两小时研究菜谱,想糖应该多放还是少放,而是先把菜谱看个大概,然后不断试错,不断改进,最终做出好吃的菜。
你需要注意的第二点是:记得及时总结。我们往往很讨厌总结,比如某个项目结束了,我们会把总结推迟到不能再推;写出来的呢,也无非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怎么怎么好,把最棒的数据展示给领导看;要么就是任务没完成好,让领导揪住缺点,臭骂一通。结果就是,这些总结全部流于形式,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对此,可以对照“总结问题清单”来思考,不要跑偏了。这个清单包括下面几个问题:首先,回顾过去,问问自己,我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有效?哪些方法,不太有用,应该怎么改进?我学习到了什么?接着,思考未来,想想过去的经验,以后可以怎么去运用。
好,我们刚才讲解了,个人在工作中,怎么把思考和行动结合起来。如果你能熟练掌握这个技巧,接下来就可以带领你的团队去做了。当然,带领团队实践,可比你一个人实践,要难得多。比如,有的项目负责人,把定计划完全看成自己的事,只管埋头做,不和相关人员事先沟通。计划执行以后呢,也不主动去了解具体情况,只想着按部就班地推进,把思考和行动完全割裂开来。等到问题越来越严重,再去调整就很麻烦了。咱们举个例子来说吧。
某个汉堡公司的管理层,讨论决定了下一年的销售计划,包括增加哪些汉堡,减少哪些汉堡,重点宣传哪些汉堡等等。可是,当门店的经理拿到计划的时候,差不多惊呆了,因为计划跟实际情况完全不同。可是呢,没人敢提反对意见,大家默默地按这个计划去卖,结果自然是赚不到钱。像这样,管理层和业务团队各干各的,看上去分工明确,其实非常不切实际。管理层没有亲自到过门店,对于人们喜欢什么样的口味,全凭书面报告和主观猜测,他们定出来的计划,市场反响会好吗?而另一方面,计划的执行者,也就是门店经理和售货员,虽然懂得人们的口味,可是没有定计划的权力,明明香辣汉堡供不应求,却不得不少做一点,因为这是计划的要求。可想而知,照这么干下去,汉堡公司很快就要关门大吉了。
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方法很简单,就是大家共同参与,不要模块分工。定计划的时候,管理者也好、执行者也好,都坐到一起来沟通,一方面说清楚为什么要定这样的计划,另一方面研究市场的真实情况,把各自掌握到的信息,充分地说出来;接下来,执行的时候,大家要定期总结。一是从工作本身来总结,比方说,我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做错了哪些事、以后应该如何做;第二点,也是我特别要提醒你的一点,是总结大家合作的方式,比方说我们是怎么沟通的,有哪些事情沟通不到位,为什么会这样,以后怎么改进。平常,我们很容易忽视这方面的问题,其实它特别重要。比如,之前说过的汉堡公司,就没有一个很好的沟通机制,导致管理者和执行者之间互不交流。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算今年磕磕绊绊过去了,明年的销售计划,照样是不合实际的。另外,你还可以跟团队成员一起,把所有的经验和教训都写下来,指导后来人的工作。例如,波音公司的工程师,在设计制造首批737飞机时,犯过很多错误。他们把这些经验,写成了一本厚厚的书,给后面所有的设计师学习和研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说汉堡公司的故事,看看他们是怎么扭转危机的。管理层终于发现,原定的计划不好使了,于是花了不少时间,来研究问题出在哪里。接着,他们邀请了各地的员工代表,到总部来一起开会,请代表们对新的计划提意见。他们先是分小组讨论,然后把意见汇总到一起,再讨论。因为自己说的话终于受到了重视,大家都很开心,也很努力。定出来的新计划,更加灵活,考虑到了各地市场的具体情况。公司还决定,每个季度都开一次碰头会,聊一聊销售的情况,看看计划该怎么调整。如果有重大问题,随时沟通。新的工作方法不但有效,还帮助他们快速度过了另一次危机。半年后,市场上出现了几家同质化的竞争对手,汉堡有点卖不动了。这时,销售经理立刻联系了管理层,一起调整了计划,推出了一款全新产品,反超竞争对手,抢占了市场先机。你看,思考和行动结合,边做边调整,能让我们更加灵活高效。
看到这儿,你可能要说了,这些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普通员工,我怎么可能单枪匹马去改变现状呢?没关系,下面我就来给你说说具体的方法。
假设你是刚才那家汉堡公司的一位员工。那么,销售计划发下来以后,你可以先观察事实,收集数据。比如,看看计划执行得怎么样,哪个部分能实现,哪个部分实现不了,具体的数据是什么。再问问身边的同事们对这份计划有什么想法,他们觉得哪里有困难。你可能会发现,鱼肉汉堡不好卖,但鸡腿汉堡供不应求;或者,上个月牛肉汉堡卖得好,是因为赶上学生放假,又做了促销活动,不能光凭这个数据来制定后面的计划。你可以把这些信息,写在邮件里,发给一个能影响决策的人,比如大区经理。注意,不需要同时发给很多人,不然,管理者就会觉得受到了指责,不但不重视,还会为自己辩护,甚至把责任推给下级。所以,发给一个人就好,由他来拿主意。要以提建议的口气来写,比如:“尊敬的领导,我想跟您分享一些关于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有的是我自己观察到的,有的是我从同事那里收集来的。您视野比我开阔,想得比我远,您可以看看,这些信息能不能帮得上忙。”接着,有条理地阐述事实,最后提出,计划之所以和实际情况对不上,就在于执行者和管理者之间,没有及时交流沟通。
不过,发这封邮件之前,你最好先取得直属上级的支持,比如门店经理,或者区域的运营经理等等。你可以这么说:“领导,他们定计划的时候,没考虑我们的情况,对吧?其实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不问,二是我们不说。如果我们主动说出来,那就好多了。”领导可能会说:“唉,我们以前试过了,没有用的!他们才不会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呢!”这时,你可以接着说:“嗯,您说得很对,谁都不想挨批。那我们就这么跟他们说:‘这是很重要的信息,对不起,之前没有及时告诉你们’,他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至于我们呢,因为是主动提出来的,所以也不会挨批。”
领导可能还会说:“我干嘛要费这个力气,替他们工作呢?就随他们去,免得我吃力不讨好。”
这时你就可以说:“当然啦,咱们是没有这个义务,不过,如果我们能稍微做点事情,日子会更好过,至少任务更容易完成,奖金更容易拿到,您也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我这里准备了一份报告,您可以先过目一下,看看我这么写行不行。当然,要不要做,这一切都由您拿主意。”
总之,提建议的时候,你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向领导描绘可能的前景,供他们选择。这样,你就更容易得到他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