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指责他们,你在指责什么

我常有一个毛病,喜欢用约束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要求别人做的跟我一样。

昨天晚上恰好跟妹妹发生了些矛盾,缘由一件很小的事情。

妹妹就读的大学要将宣传资料寄回原来的高中进行回访,她不想“劳烦”高中班主任,想要我冒充其接收函件以及接受电话回访。这听起来就有点荒谬的事情。我本能反应是拒绝的,可妹妹的一些回复,直接点燃了导火索,促使我原地爆炸。


当你指责他们,你在指责什么_第1张图片

我当时认为在这件事情上,她不对的有以下几点(事实上我总能给她列出一二三个点):

第一、她不应该在这么熟悉的情况下,还要去问家里的地址跟我的电话号码。这明明是自己有能力唾手可得的信息,却还要指望他人来提供。

第二、正常的大学回访就正常地去接受,不必扭扭捏捏,更不要自作主张地要我去冒认顶替,做些不诚实的事情。事情一旦败露,出糗的不止一个人。

第三、你请求别人帮你完成一件事情,却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态度。

我当时还在燃点上,有意地说了一句很伤感情的话,我说:“有本事以后自己完成所有事情不要麻烦我,我不欠你的。”

妹妹直接退出了我们的微信聊天群。

其实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却演变成为一个这么尴尬的结果,大家都下不来台。另一方面我也不得不去反思,我是不是做错了,我讲的那些话是不是伤害到她了,我为什么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

是的,我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生气的时候,恨不得把所有难听的话扔出去,势要把对方伤的体无完肤才肯罢休。

当你指责他们,你在指责什么_第2张图片

这时我开始怀疑自己有指责型人格的特征。

什么是指责型人格?

(来自百度百科)指责型是萨提亚提出的生存姿态,责备的姿态用不一致的方式反映了这样一条社会准则,即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接受来自任何人的借口、麻烦或辱骂。我们决不可以表现得“软弱”。

而我的指责型人格有以下明显表现:

1、易怒,具有爆发性,攻击性。当别人不同意或者反驳我的观点时,几乎是本能的我就要奋起反抗,不接受来自任何人的借口、麻烦或辱骂,绝不示弱。

2、我永远是对的,你都是错的。大部分我只看到别人身上的错误,很难正视自身的错误,擅长捉住一点小错误,上纲上线,无限放大。

3、自我认知困难,从来不承认自己是指责型人格。当指责完别人的时候,再深深陷入自责当中。

在现实生活当中总是可以看到,具有指责型人格特征的人很难变得积极乐观向上,他们看待事情大多是抱着负面情绪。他们总能找出一件事情,甚至一个人身上的错误,一旦发现就沾沾自喜并且紧咬不放,他们经常完全忽略了别人身上的优点。长期以往,导致了他们的心理变得非常狭隘,严重的亲人朋友回避远离,进一步影响自己的社交关系。

你们身边也存在着这样的人吧?他们可以是父母、爱人、朋友乃至陌生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指责型人格无处不在。

那么如果一旦确诊,我们应该如何去改变自己这个缺点呢?

严格地说,在我看来完全改变有较大难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指责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是多年来形成的一种心理习惯。

前面我说了这类型的人易怒,具有爆发性,他们很难真正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旦被点燃就要马上爆发。当感觉到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会首先发起攻击保护自己,而不会先去考虑是非对错。虽然,大部分人事后会陷入自责当中,他们不是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的,他们大多数都可以。只是当下一次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的时候,却还是会不能自控,恶性循环。

当你指责他们,你在指责什么_第3张图片

虽不能完全舍弃,但我们可慢慢培养自己的理解思维,遇事遇人首先回想一下别人身上的优点,学会把优点放大化把缺点缩小化。不要因为一时冲动把难听的话通通脱口而出,冷静下来再说话,必要的时候先不说话。这里放在大多数矛盾当中同样适用。

将心比心,没有谁愿意被指着脊梁骨去指责,当你指责别人,其实也是在指责自己。遇事不指责,是一种修养,原谅别人比指责别人更有杀伤力。

如果你也有过这种经历,就点个赞示意一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你指责他们,你在指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