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2):为什么只能“担心”不能“耽心”

昨天在《咬文嚼字(1):“无须”还是“无需”?》一文的最后说:

所以,你“无须”太认真,不用“无需”就“无须”担心了。

可是,写下“担心”,这两个字,我忽然想,是“担心”呢?还是“耽心”呢?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是学过用“耽心”的。不过,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词典中,我们可以注意一下这两个词的注释方式。

在【担心】这一词条后边,用了(耽心)。在“耽心”这一词条后边,只写了“见【担心】”。

咬文嚼字(2):为什么只能“担心”不能“耽心”_第1张图片


咬文嚼字(2):为什么只能“担心”不能“耽心”_第2张图片

根据词典文前的解释,如果不出词条,或者只出词条,但是写“见某页【某】”则属于已有国家试用标准规范的非推荐词形。这就表明,“担心”是有国家试行标准的推荐词条。而(耽心)已经基本上被废弃了。

除了“耽心”一词,同样待遇的还有“耽忧”。

“耽心”“耽忧”被废弃,还是令人心有戚戚。这个词,看起来怎么也比“担心”更加优美。

在百度上,看到古人,以及不是很古的作家用“耽心”和“耽忧”之处若干:

# 明 袁宏道 《广庄·大宗师》:“二乘之士,以寂灭为不死,是故耽心禅观,趋向虚无。”

# 清 恽敬 《与李汀州》:“盖由耽心禅悦,障阂未除;过推其虚,反没其实也。”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只是有一件事,我很代你耽心。”

# 丁玲 《过年》:“ 小菡 常常总听见老鼠在那房里叫,耽心妈床上的帐子被褥会让老鼠占着,做起窝来。”

# 明 陈子龙 《陟桐岩岭》诗:“耽忧自忘倦,遇险若贻安。”耽,一本作“躭”。

# 《红楼梦》第九一回:“那时薛蝌又有信回来, 薛姨妈看了,怕寳钗耽忧,也不叫他知道。”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吾村连岁械斗,弄得家家不安,人人耽忧,现在不若奉此小郎君为主,一切听他指挥,倒可解怨息争,安居乐业,大众以为何如?”

# 克非 《春潮急》二九:“张福林听后,虽没说什么,但心头的耽忧大半放下了。”

古人可用,大作家可用。我们已经不可用。

很多中小学生已经没有见过“耽心”这样的用法了。语文老师,务必要让学生写标准字形,否则高考可能丢分。

但是,把同义词变成一个词,把“推荐词形”变成唯一正确词形,这真的好吗?其实我不赞同。

我想,“耽心”“耽忧”会消失,肯定不是多余的“担忧”了!

————————

北邮人课堂,各种知识,给你好玩!

你可能感兴趣的:(咬文嚼字(2):为什么只能“担心”不能“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