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失业”逆袭的三个原因和两个问号-《布隆伯格自传》读后感

今年11月,身价550亿美元的布隆伯格挑战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且经费自掏腰包。同为金融科技从业者,我不禁好奇买了布隆伯格的自传。自传开头,非常吸引人:39岁的老布失业了,感到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开始了“逆袭”生涯,如何逆袭呢?读完总结了三个因素:

第一个是定位,让“交易简单”

老布自己总结了一下:自己是科技里面最懂金融的(他在投行干了十几年,了解所有金融业务)也是金融里面最懂科技的(最后一份工作是负责投行的IT),那就做金融科技吧。于是出钱招人开干,做了个彭博终端

过去买卖证券的人需要手工算账,速度极慢还不一定准,这个终端提高了交易效率,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虽然因为打破了信息不对称,证券的利润也少了,但扩大了交易量,很快这个终端就成了华尔街的“苹果”。虽然很贵(每年2万美元)却越来越流行。这些人又很有钱,所以卖脱销了,甚至“彭博我”成了华尔街身份的象征,因为他有个彭博终端。

第二个是勤奋,“永远到场”

老步毕业之后就拼命工作,70年代就开始996了,他是早七点到晚七点的776,所以六年就升到了合伙人,但是他这个776其实也很爽,他大学时候就喜欢到处参加活动,在所罗门干销售,经常出席各种豪华场合,跟客户打高尔夫,他最喜欢的就是礼拜一上班,老布总结说成功很简单,就是永远“到场”。

第三个是创新,所谓“正和奇胜”。

老布鼓励创新,具备完美“互联网思维”,一直采用“最小化原型”这样的思维,强调快,不做长时间的计划、先把产品做出来一个小功能开始用,然后一边做一边改进。拿下第一个美林的单子,就是因为美林内部要6个月之后才开始做,他6个月就把终端做出来了,靠美林这个客户把公司养大;那时候老布裁员拿的1000万违约金已经花了400万了,也是背水一战。值得一提的是,80年代彭博终端就开始用人工智能自动写报道,这老头也太超前了。

但是,读完这本书我对布隆伯格也有两个问号

一个是,老布的个性是啥?这本书写的,大多展现了老布好的一面,虽然有很多幕后故事,也写了很多沮丧和挫败,但在尔虞我诈的商场,很多故事只写了一半,比如他拿到美林的单子?只从正面的角度写,没有那么生动和立体,少了一些惊心动魄。布隆伯格勤奋、中规中矩,未免显得老派、保守。甚至提到自己年轻时候的成功,很大原因是因为年轻时候没有结婚,如果他是总统,喜欢新鲜的千禧一代和有家有口的中产阶级会喜欢他吗?老布写自传是不是再多点八卦和爆料,才让人感到更亲切真实?

另一个是,很多最精彩的部分,老布写的不够深入。书中提到老布主抓创新和变革过程中遇到各种麻烦,比如在所罗门内部作为CIO推动使用共同标准;刚成立“彭博社”的时候,美国和日本新闻界都嫌彭博太小不给他们采访身份;在跟IBM等大公司竞争的时候,很多客户都不愿意改变习惯将他的销售员拒之门外。尤其是我最喜欢的书中第七章《人与机器》提到了作为创新者,对组织信息化变革的痛点分析极其准确,让人拍案叫绝。这些困难相信大多数老布都克服了,写的却不够翔实生动。也许老布会在后面当完了总统,或者后人写的时候补上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39岁“失业”逆袭的三个原因和两个问号-《布隆伯格自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