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感觉

文/凌清清

尊重孩子的感觉_第1张图片
凌清清 第52篇原创文章


01

“妈妈,如果老师看着我录视频,我说错了、或忘词了的话,我会很害羞,很不好意思的。我不敢啊,这可怎么办?”当我通过电话手表告诉7岁的女儿,我已经帮她约了老师指导并陪同她一起录制视频时,她马上如实地告诉了她的真实感觉。

女儿要参加一个讲故事比赛,初赛是通过录制视频的形式提交。我已经帮她录制了初稿。交给指导老师后,老师给了不少中肯的修改建议。其实,女儿还是很喜欢玩,不太愿意再花时间背一下稿子,也不太愿意重新录制,打算就这样提交作品了。于是我打算借着老师指导的机会,推动她一把。

“妈妈,你不是和我说过吗?除非很紧急的情况下,除非是和法律、道德、安全相关的事情,不然我的事情,你需要和我商量的,你不能替我决定的。你为什么不和我商量就和老师约好了?”还没等我回应她的情绪,女儿马上提出了对我的强烈抗议。

02

我的确说过这样的话,在平时生活中也的确是尽量这么做的。

原因很简单,我想尊重孩子的感觉。而尊重孩子的感觉,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过自己的人生,才能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快乐的孩子。

所以我选择了老老实实地向她道歉:“妈妈很谢谢你愿意这么坦白地告诉我,你的想法和心情。看得出来,你对自己情绪的感知能力很强哦,对自己的事情也有很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妈妈一开始觉得反正你录完的视频,也是要给老师看的,所以我以为你不会介意在老师面前录制呢。实在是抱歉哦。那我们就让老师指导一下,等老师走了,我们再录,好吗?”

“这还差不多。记住了哈,以后我的事情,一定要先和我商量,不能擅自替我决定。”

后来,和老师见面后,她的确是挺担心害怕和害羞的,甚至不愿意站起来落落大方地表演,最后只是坐着说了一遍。老师和她一起过了一遍所有的关键点,我也挺感恩老师的,老师始终没有强迫她,一直是采用鼓励式的引导。最后,女儿也爽快地答应我,再认真录制一次视频提交。

一场小风波,这才落下帷幕。还好,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强迫女儿按我的意愿行事。同时,我也坦率地道歉,并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她感觉到我很尊重她的感觉和感受,最后实现了我希望她认真把事情做好的初心。

尊重孩子的感觉_第2张图片
文 凌清清


03

著名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出精神胚胎的概念。这个概念认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带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精神胚胎。而每个人也会在他内在的精神胚胎的指引下,在不同的年龄段,产生想要做某事的想法和行为。所以,孩子的每一个自发的行为,都有其特殊的含义。

精神胚胎的概念中还提到,“感觉”是促使精神胚胎发育成长的最重要养料。如果作为父母的我们,没有切掉孩子和这世上一切东西的“感觉”,能做到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感觉”去行动,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充分发育自己的精神胚胎,从而成为真正的他自己,拥有自己的真实的自我。

然而,父母真正想做到这一切,却不容易。因为,让孩子有真实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行动,父母就会担心由于自己的尺度掌握问题,而养育出一个“熊孩子”,更担心这个“熊孩子”会不会很自私、很目中无人?

到底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这个尺度呢?我上过一个亲子课程,里面提到“关爱自己、尊重他人、顾及情境”的人际交往准则,我觉得这个准则就挺能用来把握这个尺度。

当孩子根据“精神胚胎”的指引,想做某事时,对于孩子的这个行为,父母其实也是需要尊重自己的感觉的,这个就是“关爱自己”。当然,在“关爱自己”的基础上,父母更需要“尊重他人”,即尊重孩子的感觉。

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亲子冲突,此时,怎么办?我们上一辈父母的流行方式是通过打骂的方式逼孩子就范。到了现在,很多新生代的父母已经有了民主意识了,但这种所谓的民主却有不少只是披着伪装的面具。比如,用看起来很温柔的方式来哄孩子,或者,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来引诱孩子,最后还是按父母的意愿处理。

尊重孩子的感觉,协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过他想过的人生。说起来挺轻巧的,实践起来却不是那么的容易,真的是很需要父母有大智慧

首先,需要父母真的有一颗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的心,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职责是协助,而不是强迫,孩子只是借助我们来到这个世上而已。

其次,需要父母有很强的界限感,清醒地意识到哪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哪些是我们可以放手的。

第三,需要父母有很强烈的平等意识,遇到事情愿意和孩子沟通商量,发现自己有不足或做得不对时,也能放下面子来向孩子道歉。

第四,在上述都能实现的基础上,需要父母在情绪平和的状态下,引导孩子做好沟通的工作,通过沟通来达成双方的双赢。既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感觉、又保证在养育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有明确的界限。

(本文图片来源6Q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尊重孩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