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理工科思维之一

    作为“得到”的忠实且资深用户,过去一年中订了诸多课程、关注了课程背后的各领域学者、大咖,通过碎片化时间的学习希望可以逐步的系统积累提升。这其中,唯独“精英日课”阴差阳错竟没订,但万维刚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

    这几日,偶然的机会同事分享了一本书:《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作者正是万维刚老师,于是赶紧拿来拜读,书中说理之新颖、科学,让我虽未读完但仍旧忍不住拿来与大家分享。今天,分享关于人性。书中所谈的人性,都是通过认知科学的实验研究,得出我们自身的认知倾向。这些倾向并非十全十美,往往造成我们的错误认识。了解我们自身思考过程中的陷阱,可以有意识地避免很多常犯的错误,学会用理性审查直觉。

                              (一)

    tradeoff,取舍思维,两个好东西我不可能都要,那么我愿意牺牲(off)这个,来换取(trade)那个,这是理工科思维的起源。“tradeoff”要求我们知道每一个事物的利弊。世界上并没有多少事情是“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所谓“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情况下兴一利必生一弊,而利弊都不是无限大的。做过利弊分析,理工科要求妥协,随时根据新情况调整策略。

    不懂取得,生活仍然可以对付着过下去,但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在整个社会的尺度上进行“tradeoff”。

    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一书,把人脑的两套系统称为系统1和系统2。前者自动起作用,能迅速对事物给出一个很难被改变的第一印象;而后者费力而缓慢,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进行复杂的计算。系统2根本不是计算计的对手,然而系统1却比计算机强大得多。直到2012年谷歌用了1.6万块处理器,才让计算机会识别猫的脸——而且它肯定还不会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分辨表情。系统1这么快,显然是它在漫长的进化史中非常有用的缘故。我们可以想见一个不会算数,甚至不会清晰地逻辑推理的人只要知道谁对他好谁对他坏,基本也能在草原上生活得不错。只有到了现代社会,他才会有大麻烦。文人思维显然是系统1的集大成者,而理工科思维则是系统2的产物。

    “tradeoff”要求量化输入和预计输出,这也是理工科思维的最根本方法。如:请问在以下死亡方式中,那种是最值得担心的?子啊海滩游泳被鲨鱼攻击、恐怖袭击、还是被闪电击中?直到9.11事件让恐怖袭击的戏份突然变大,美国媒体上曾经充斥着鲨鱼攻击的报道。而事实上,美国平均每年死于鲨鱼之口的还不到一人,从这个角度说鹿比鲨鱼危险得多,死于开车撞上鹿的人数是前者的三百倍!一个美国人在过去五年中死于恐怖袭击的概率只有两千万分之一,而根据《经济学人》最近提供的一个各种死法危险的排名,其在一年内死于闪电击中的概率则是一千万分之一,闪电比恐怖分子厉害十倍。

    现在到了用理工科思维的时候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理工科思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