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

留白_第1张图片


我不是一个懂画的人,但我喜欢看画,希望以后有机会学水粉,画出这世界的五彩缤纷。不过真让我能在一幅画前呆呆看上半天的,倒是浓墨烟灰的水墨画,画面留有大量的空间,只有小小的帆静静划过,或者一个老头和小孩在岸边坐着。

因为喜欢,“留白”这个词一直深深的印在心里,但没有咀嚼。


练习瑜伽时我发现一个现象,越是优秀的老师口令越短。“下犬~右脚起~武士准备~起~~落~~”口令干脆绝不单调,如行云流水的叫板节拍总是恰到好处的落在呼吸里,老师有足够的时间把握节奏,习练者也在一个又一个的间歇得以关注自己身体。

人际交往中我也观察到,影响力更大的人往往说话不多,反而是听者在每次交谈后会细细琢磨他说过的话,还会拿来和其他朋友讨论某一段甚或某一句的含义。而有威望的领导布置工作时绝不重复,倒是下属们战战兢兢的私下揣摩含义究竟有几层。

我还遇到一位导师,每每你请教她时,她总是欲讲未讲,留下自己带着二份清楚五分含糊,还留三分是对这位导师的好奇。自己的疑问又回到自己脑子里挖空心思想了很久,还真有开悟的一刻。

以上的现象都有留白的艺术吧。


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是因为我看到我的“满”。和同事谈工作时,我侃侃而谈,总有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和孩子聊天时自己占据主动,总是聊学习的事、自己的感受;每天穿梭在微信群、朋友圈中观看各种信息......

表面上我工作能力大家认可,孩子遇到大些的事情会征询我的意见,也能在各类信息中汲取很多营养。但,总有哪里不对劲,我面对的同事、朋友、家人,还有我自己,总是不够自如,就是我期望的人生当歌、一起起舞、生机勃勃的画面很少出现。

我早已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学习了领导力的艺术,还当老师去讲“聆听”,日记上常常记录自己在这方面的反思,可是成效不大。

我总是苦恼于自己在这方面没有本质的改变,却也没深思其中的原因。



这段时间,仿佛石头里开出了花,有许多的认知冒了出来。

欧,原来是这样的呀。

原来,我还是傲慢。以为对方说的我都已想到,没有耐心听她啰里啰嗦。已有的经验成了我的禁锢,没有给对方留出表达的空间,挡住了奇思妙想小芽芽的阳光。

原来,我还是充满控制欲。我想让别人一刻不迟的按我的意愿成长,按我的计划执行。我只在乎我的,我好像关心你的,可我才不要你活你的。即使我的有些想法更有建设性,可我没想过信任对方,给成长的时间。

原来,我还是恐惧。我怕一停步就不懂流行的商业模式,就被朋友遗忘,就脑袋空空如也没有资本......这样的恐惧推我一直往前走,但不敢探寻真正安心的自己在哪里。



写到这里时,有些刺痛感,又有些轻松。我想做的那个我,可以更快些吧。

我会时时的提醒自己,给生活这幅画多些留白。

和人交谈时,耐心倾听,给对方更多的空间表达,可能会多费些时间,可和丢掉的温和耐心相比又算什么呢?

谈论自己的想法时,不必长篇大论,练习用精确、简单、生动的词语说出要做的事情,最后总结性的归纳就好。所谓言多必失,又有“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古语,留大片的空白给自己,是强制容易情绪化的自己不把评判、批评代入事情里。在大多数的事情里,需要负责任的是把这件事做好,而不是把对方教育好。在身体力行的把事情做好的同时,就给对方留下了空白去思考,恰当的做法是什么,包括有效的教育方式又是什么。又或对方并没有感受,那么即使再多的话语,除了多了“刻薄、恶人”的风险外,也无多余的用处。

看人的品性也如此。“相爱要慢”大约说的就是多留些“白”,让表白飞一会,看实际的行动。语言、文字的表达多有些艺术加工成分,更多的是自我意淫,充斥了交往的空间,有耐心等待虚无的雾气散去,让真相呈现。

对待学习,停下练习,给自己留下找寻的成长空间。反复研究文章的结构,文字的句式,揣摩临写。又要舍得放弃看似有价值的众多信息,把学问和实际相结合,根扎的更深些。

生活里,自己多付出些,给对方留些休养的空间。 那份白,不是冷漠的等待,也不是荒芜的沙漠,是自己种植出的一片阳光洒落绿树环绕,间或淡淡花香,又有热气腾腾的烟火气的一片田园。我终于想明白,不要等那个人停留时再耕耘,是谁来或不来,都在这个安然的空间里有活泼泼的生命力,有有趣的灵魂,有美食佳肴,有大大的一片空间。



陌上花开,可以缓缓归矣。这句话你觉得我在表达什么?留个白,你猜。

你可能感兴趣的:(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