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丹传记《牛角上的血滴》之九

转载自《体坛周报》颜强专栏

温特的习惯

在公牛队,温特是一座桥梁。半个世纪的经验以及“三角进攻战术”,没有人不尊敬他。在克劳斯和杰克逊的斗争中,许多信息的传递、指令的执行都是由温特来担任中间人——他从1959年就和克劳斯相识,同时杰克逊对他也非常信任,所以温特的存在维护了公牛队的稳定性,连罗德曼也对温特言听计从,每天跟着他练习10分钟的胸部出手传球和罚球。可乔丹和温特的关系却很冷淡。温特在公牛队当了乔丹13年的教练,但两个人没有任何私下的交往,连交谈的次数都不多。

很多人以为是杰克逊成为主教练后采纳了“三角进攻战术”,从而导致乔丹对温特很反感,因为“三角战术”约束了乔丹的控球时间,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老温特的童年时代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他的生活习惯以及篮球理念和乔丹有着巨大的差别。温特从来不认为公牛队是因为乔丹而伟大,他一直强调:“篮球是一项5个人合作的集体运动”。温特说他用了3年时间才“适应和乔丹呆在一起的生活”,虽然温特从来不解释为什么难以接受乔丹,但公牛队里每个人都知道,温特一直认为乔丹太个人主义,这和他的篮球哲学相反。乔丹从不否认他对温特的尊敬,但他常常取笑温特,因为这个老头的许多生活习惯是公牛队队员们难以接受的。

“用吝啬来形容温特,这也许还不够恰当,”,前公牛队训练师沙菲尔说,“他经历过大萧条时代的痛苦,所以他对物质财富看得特别重。”温特在公牛队的薪水非常高,这是杰克逊走后他继续留在芝加哥的主要原因。温特的节俭到了一般人无法想像的地步:每天吃饭时,他会盯着身边的人,如果有谁漏了一块蛋糕或奶酪,他会毫不犹豫地吃掉;乔丹每次比赛前都要拆一双新鞋上场,温特会在他上场后把鞋盒子从乔丹的更衣间里拿回家;每次新闻发布会后,温特会把记者留在桌上的报纸都捡起来,这样他又可以节省当天买报纸的钱。

乔丹对温特感到不可理解,因为温特早就是个百万富翁了,所以乔丹常在训练时嘲讽温特,有时甚至会闹些恶作剧。1998年春天的一次训练中,乔丹溜到温特身后,突然把他的短裤给拉了下来:“我们想看看这个吝啬鬼会不会买内裤。”不过这种取笑的次数并不多,乔丹心里还是很尊敬他,只有一次他和温特真正冲突了起来。

1998年4月,公牛队在季后赛第一轮和新泽西网队交锋,乔丹又进入了他的精神紧张期。在第二场比赛开始前,他向自己的更衣间走去。 乔丹有个习惯:每场比赛前都是公牛队最后一个进更衣间的,他要先洗个澡,换上球衣,然后在更衣间里默默地呆一会儿。这时谁都不能打扰他,因为乔丹正在为比赛作准备。克劳斯有一次误闯更衣室,打扰了乔丹静思,结果被乔丹大骂一番。但这次乔丹走近更衣间时,却发现温特坐在他的位置上,兴致勃勃地和两个记者聊天。

温特以为乔丹已经上场了,所以来找乔丹留下的鞋盒子,正好两个记者溜进来,他便开始接受记者的采访。乔丹站在更衣室中央,不耐烦地看着温特,但谈兴正浓的温特根本没有起身走的意思,于是乔丹拿出了一双新鞋,大声地问温特:“德克斯,你要这个吗?”温特点头说要。乔丹笑了笑,低头看看盒子,然后把它扔在地上。尽管乔丹平素对队友很严厉,但对教练他从来没有做过这种带有侮辱性的举动,温特一声不吭,掉过头去继续和记者谈话,乔丹极不情愿地用皮彭的更衣间换上了球衣。 这件小事发生后的一个月内,乔丹和温特没有说过一句话,直到东部决赛与步行者队的第7场比赛前,乔丹和温特才勉强地握了握手。

“三角进攻” 对“三角进攻战术”,乔丹从来都给予高度评价,但“三角进攻”是不是公牛队夺得6个总冠军的主要原因?这是乔丹一直在回避的问题。如果说乔丹和温特之间存在矛盾,那就是对篮球的理解。在杰克逊刚开始使用“三角战术”时,乔丹是这种战术的最大障碍。

“三角战术”的意义就是让所有的场上球员都参与到进攻中来,让球和球员都在不停的运动中完成进攻。可在公牛队,乔丹是最锋利的进攻武器,每次他拿球在手,就是要得分,“三角战术”要求乔丹把球分给其他队友,但队友们的能力无法和乔丹比,乔丹心中总是有疑虑:“如果投篮命中的机率是一种赌博,为什么不相信自己?”所以在乔丹早年,他总是一个人在场上单干,这为NBA带来了许多经典之作,连伯德在乔丹得了63分后都惊叹“乔丹是上帝的化身”,可乔丹高得分的场次并没有为公牛队带来更多的胜利,在他得分过60的4场比赛中,公牛队只赢了一场,乔丹也老是被人批评“爱独食”。 乔丹不愿意接受这些批评,即便是在“三角战术”已经非常娴熟的1996—97赛季。1997年3月,公牛队和76人队相逢,乔丹拿下24分后胜局已定,他下场休息,看到76人队新秀艾弗逊一人单干拿下40分,乔丹问身后的记者:“我当年也像他这样自私吗?”记者们都不回答,隔了好一阵子,一个记者答道:“艾弗逊的传球可比你当年要多。”乔丹脸一下子涨红了,后来再也不和这个记者说话。

杰克逊清楚公牛队拿冠军的关键是让所有的队员参与进攻,从而分散乔丹的压力。但乔丹的个人能力实在太强,有的晚上,当他进球感觉良好时,要让他分球给别人很难。于是杰克逊不断地做乔丹的工作,让他“带动起所有人的积极性夺取总冠军”。到1991年春天,乔丹才逐渐接受了“三角战术”,公牛队也开始了总冠军历程。不过这时的“三角战术”总会为乔丹留下充分发挥的空间,这和温特30年前带领堪萨斯州立大学击败不可一世的张伯伦时运用的“三角战术”已经有很大区别了。

当1995年乔丹复出,公牛队却在季后赛被魔术队淘汰后,温特对自己经营了一辈子的战术失去了信心。他嘱咐杰克逊去问乔丹,这套战术还管不管用,因为乔丹不断抱怨自己投篮机会太少。乔丹的回答让温特一晚没睡着:“这是公牛队的脊梁。失败只是运用得不好,我们必须依靠‘三角进攻’夺回总冠军。” 乔丹虽然这样说,可他从来没有向温特请教过任何关于“三角进攻”的问题,甚至连互相交流都没有过。温特对这种自己推销了一辈子、最后在杰克逊手中发扬光大的战术很自信,可是他也承认没有乔丹,他的“三角战术”很难成功。杰克逊的助手克莱门斯曾在小牛队用过“三角战术”,结果输得一塌糊涂,最后卷铺盖走人到CBA去当教练;安吉刚上台时也用这种战术,结果太阳队差点进不了季后赛;温特本人70年代在火箭队当主教练时也推行“三角进攻”,可最终是失败。

温特从乔丹的冷淡中,觉察到了乔丹的微妙心理:乔丹知道“三角进攻”能调动起所有队员的积极性,能发挥出公牛队最大的潜力,但乔丹总是觉得“三角进攻”对他的个人能力有制约。乔丹对“三角进攻”的感情,就像他和温特的关系一样,既近又远。 到了第6次冲击总冠军的1997—1998赛季,公牛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皮彭受伤需休养两个月,朗利受伤无法稳定发挥,库科奇的状态时好时坏。主力阵容无法保证的公牛队,在整体战术上遇到了巨大挑战:如果继续运用“三角战术”,布莱尔、科尔这些队员能力有限,很难让他们打出流畅的进攻,在战术变动不大的第一阶段,公牛队战绩很差,揭幕战就输给了凯尔特人队,杰克逊用“我们像一辆破旧货车”来形容当时的窘况。 公牛队在内忧外患中开始了这个赛季,怎样调整好战术是杰克逊和乔丹不能逃避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乔丹传记《牛角上的血滴》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