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屠龙少年,渐变恶龙

滴滴:屠龙少年,渐变恶龙_第1张图片
architectural-architectural-design-architecture-879356.jpg

如果时间回到2013年,大概对滴滴和我们乘客来说,都是个美好的年份。(说起来那是5年前,怎么感觉隔了一个世纪了。)我记得当时我朋友圈里都是转发的红包贴,大家都在上下班时使用滴滴,坐出租车或者专车,既经济又方便。
随后而来的,不同城市中,有出租车对滴滴的抵制。不论是朋友圈里的评论还是大家聊起这件事,都站在滴滴一方——大抵是因为,我们都对出租车的服务不满意,原有的出租车服务但既没有评价系统又没有投诉机制,还没有替代方案,我们的诸多不满,只能忍着。
我们对滴滴的热情,除了红包之外,还有很大程度源自有其他选择的喜爱,对固有体系的挑战和热忱,现在回想,我们大概是给滴滴加持了屠龙少年的正义光环。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滴滴联接了超过2100万司机和车主、4.5亿乘客、汽车租赁公司、汽车经销商等生态圈,每天完成超过2500万订单。

全天候科技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滴滴出行2017年GMV(交易总额)达到250-270亿美元;主营业务亏损2亿多美元,整体亏损3-4亿美元;今年3月初,滴滴预计2018年其主营业务将实现盈利,净利润有希望接近10亿美元,公司整体“微赚钱”。

“滴滴分为快捷出行、品质出行、顺风车三大事业群。 其中快捷事业群旗下包含出租车、拼车,快车和优享,以及uber中国;而品质出行事业群则涵盖专车、豪华车,以及代驾;顺风车属于单独的事业线。”一位滴滴的知情人士透露,司机只需要提供身份证、驾驶证,没有犯罪前科证明,就可以成为滴滴顺风车司机,“为了扩充运力,顺风车司机就算不上传无犯罪证明,很多人也能通过。”

目前,滴滴主要运力来自快捷出行事业群,占比大概在70%左右。品质出行,顺风车总共占有30%左右。而快车又占快捷出行业务线的70%。”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从2016年开始,滴滴顺风车已盈利,并持续盈利,目前,专车也已阶段性实现盈利。“顺风车不需要给司机提供补贴,同时也无需付出管理成本。”

另有接近滴滴的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滴滴至今没有司机管理部门,同时,也没有自营车,自营项目意味着司机和车子都是滴滴自己经营;2015年,滴滴内部孵化自营车,2016年落地,但在2017年就宣告失败了,就没在全国范围内推。

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王富民28日透露,目前已有20多家网约车平台在广东省获得经营许可证,但在网约车管理上,滴滴出行无论在广东还是在全国,都拒绝将数据接入政府部门监管,不肯提供详尽的驾驶人员和运营车辆数据,因此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执法,只能靠原始的围堵来执法。

梳理脉络,我们就能理解一家打算在2018年上市的企业,为什么对下线顺风车业务这么心不甘情不愿了。滴滴对顺风车司机的资质审查如此轻忽,甚至不肯将数据接入政府部门进行监管。

写到这里,真是难过。“美好出行”是谁的美好呢,司机?乘客?还是股东?

能力越大,自然应该责任越大

能力越大,自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哦,滴滴还不是运营的能力大,而是资本的能力大。

悲剧发生之后,居然还有人说这不是滴滴的责任,司机又不是滴滴的司机。那要这么说的话,所有的平台企业,都不必负上责任了,买假货你找什么淘宝啊。是谁将罪犯与无辜少女联系起来的?这其中巨大的风险还在于,本来是社会生活中绝无交叉的群体,通过滴滴这个平台放大了风险。

与生命相关的行业,都不可轻忽。

说起来,滴滴通过娴熟的资本运作,不断收购和并购,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90%。好了,当年的屠龙少年屠龙之后,拔剑四顾,渐成独大的恶龙了。

2015年罗辑思维做过一期节目,《我们应该反垄断吗?》,大致的结论是说,“自由市场竞争形成的自然垄断,看来不是一件坏事情。” 但是,资本狂飙突进形成的垄断也不是坏事情么?我看未必。

到底是不是有诚意的道歉

事情过去4日,终于等来了滴滴的道歉。团队价值观迷惘的部分就不贴了,面对自己理应承担的责任还有迷茫,我只能说,那说明价值观打根上就不对。

过去的几天时间里,团队反复梳理了案件的每个细节,并且深刻反思了背后的原因和管理问题,将在以下方面落实行动:
1.滴滴不再以规模和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为核心的考核指标,组织和资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体系倾斜;
2.安全产品整体功能升级,优化紧急求助、行程分享等功能。对于人身安全的客服投诉问题,我们会采取三方连线拨打110的方式,确保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给到警方;
3.顺风车业务模式重新评估,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无限期下线;
4.与公安部门深入共建用户安全保护机制,高效响应各地公安部门的依法调证需求,并且启动测试已开发完成的警方自助查询系统。
虽然安全工作永无止境,虽然我们很难完全杜绝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平台做出不法之事,但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守护平台上的乘客和司机,让网约车行业的犯罪率持续降低,配合警方将所有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恳请社会各界对我们进行监督和批评,时刻鞭策我们。

我们再对比下之前海底捞出问题的时候,出的道歉信。

滴滴:屠龙少年,渐变恶龙_第2张图片
20170825151247_3750.png

这不是公关水平的差异,这是认识水平的高低。企业的管理水准不可能超越老板的管理理念和格局,老板都觉得不法之事杜绝不了,执行的人自然觉得出事也是正常。

所有的后续措施,都是理念的,不是执行层面(看看海底捞后续的处理结果,不仅有执行方案还有具体责任人。)这个道歉很大程度上就是走过场了。

一个所谓世界第一大的出行平台,与乘客对接的客服部60%外包,与司机对接——压根儿就没有司机管理部门,在后续行动中也看不到要建立司机管理部门。

看来滴滴的重点都在如何利用数据开疆拓土上了。难道美好出行的意思,是数据流量么。对于很多互联网企业来说,用户大概就是个数据。

鱼的记忆有7秒?事件热点的记忆有7天?但是互联网有永久的记忆,不珍惜用户的信任,那这点信任也就慢慢飘散……也许去期待下一个屠龙少年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滴滴:屠龙少年,渐变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