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1.
朋友聊天,其中一位聊起,他早年间从一位亲戚手中接手了一个铺面。
这位亲戚,90年代中期,就是靠这个铺面积累了第一桶金,而后返乡办厂去了。而他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接手,却一直做得不温不火。赚的钱生活是够的,离第一桶金的逼格,还是有距离的。
再说他这位亲戚,极会赚钱。大半辈子辗转好几座城市做生意,不止一次,把正兴隆的小生意,交给亲戚们去做。
可这些接手他生意的亲戚,竟没有一位,成功把他的赚钱路子发扬光大。甚至有人不出2年,做死了红红火火的旺铺。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其实不少。
经营一个小生意,开一间红红火火的铺子,看别人做得轻松,你想接手赚钱,哪里是做个工商变更那么简单就成了?
这看似毫不费力的赚钱背后,是对这小生意本质的认知,是一整套系统能力:你的市场敏感度够不够?选品能力如何?能不能建立起自己的生意人际网?供应链有没有搞定?扩大规模的窗口期有没有抓住?
如果你对这生意的相关认知没有系统地建立起来,做死正旺的铺子,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我们都赚不到,自己认知边界之外的钱。
2
而在我们的认知边界之外,亏起钱来,倒是十二分得容易。
有位读者,给我留言,说她前些年投资了一个公寓,如今闲置着心疼,问我怎么办。
说实话,我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她投资的这公寓,在5线城市。公寓周边据说规划了商务区,却一直没落实。本来还零星有些办公区,她说去年也陆续搬空了。卖掉且不说有没有人接盘,交易的税费就够喝一壶。租出去?周边没有景点没有大学没有办公没有商业,同类型公寓又超多,供远远大于求,租给谁?
前几年房产市场红红火火的时候,很多人怕错失机会,在对投资房产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入场。
我当时也收到过不少北京周边商铺啦、公寓啦甚至租赁权小产权房啦等等的宣传单。中介小哥一天一个电话、一口一个姐,劝你赶紧上车,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我身边也听说过不少人在没搞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的情况下,慌慌张张上车。
有人买了商铺,发现铺面周边人流量几乎为0,所有铺子都全天候大门紧闭;有人投资了写字楼格子间,结果整个一大幢写字楼,全年只租出去了2、3个小隔间;有人以为自己上车了地铁口住宅,一转眼成了办不下证的小产权房……
在自己的认知边界之外做决策,和赌博没两样,处处是坑。
3
因此,做投资有条铁律:不懂的不要碰。
有读者朋友给我留言,说自己的钱都存银行了,收益很低,跑不赢通胀。看我提过很多次买基金,他也心动了想买,但是也不想费脑子了解,怎么能直接买?
我劝说,不懂,且不想去弄懂,那就不要买。
见过很多人说要做基金定投,结果高位开心地买买买,指数跌了几个月,明明是追加筹码好时机,他们却忍不了了,先是停止定投,而后干脆割肉离场,心里默念着“再也不玩基金了,骗钱的”。
虽然我鼓励大家心有余力,都可以了解下基金,了解下基金定投,我自己也正在指数中投入越来越多的钱,打算一直拿住了。
但假如你真的暂时没有心力去学习它,那就不要期待在它上面赚钱。存银行挺好的,真的。
认知边界之外的世界,永远不应该是我们的战场。
举个极端的例子,买彩票。2块钱一张,我们都知道中奖概率低到可忽略不计,买了就当把钱捐了。
但是之前有条新闻,讲美国一拥有数学学位的老爷爷,发现了某彩票在特定情况下的概率漏洞,于是利用数学计算,大量购买这种情况下的彩票。十几年时间合法获利1.74亿。
在这位老爷爷的认知圈里,该彩票成了合理合法提款机。而我们这些数学渣渣呢?我们能奋起效仿,说我担心钱贬值、担心存银行跑不赢通胀,就去买彩票提款吗?
底裤都输没,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边界,都有自己的能力圈,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
很多时候,做投资、做事情,拎得清的人,与拎不清的人的区别,就是能不能知道自己的认知边界在哪里,能不能管住自己的贪婪,只赚边界内的钱,不心怀赌性指望逾越这个边界赚钱。
我们可以用力生长,有意识地去主动拓展这个边界。
我们读书,我们听课,我们工作,我们复盘,我们反思,我们与不同领域的人交流……这些都是在帮助我们不断拓展认知边界。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被颠覆,而许多颠覆的底层逻辑都是打通的,因此跨界拓展认知常常有奇效。
建筑界今年就有件大事儿,雄安新区的BIM管理平台,不是某家建筑企业中标的,而是阿里云中标的。且,综合评分高达91.12分,第二名才得了60.83分。
去年我们在做设计平台的时候,一开始有一个点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看其他类似设计平台,也没有做得出彩的。后来偶然间,我体验了一遭各大相亲平台的流程、套路,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巴菲特的黄金搭档芒格强调的多元思维模型,其实也是让我们拥有一系列高精尖思维武器,然后用他们去跨界打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