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这部90后心中的动画神作,在18年后登上了中国的银幕。
我第一次看这部动画电影,是初中的时候。当时根本没看懂,觉得这只是个有点吓人的故事:
主人公千寻和家人闯入了一个魔幻世界,然后千寻经过一番冒险,拯救变成猪的父母,一起回到了现实世界。
第二次看,就在半年前,我已是研究生了。
之所以想到去看,是因为我隐约地感觉到,千寻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也许能带给我一些启发。
这就是神作的魅力吧。将近十年之后再看,我才能稍微看懂了一点。
最近,很多公众号发了有关这部动画的文章,其中不乏很有深度的解读。
不得不佩服宫崎骏,能够将很多东西,经济、社会、人性、成长等等,融入到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中。
接下来,就简单聊聊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成长,就是一场“千”与“千寻”的重逢。
“千”指的是别人眼中或期望中的自己,而“千寻”指的是与别人无关、真正的自己,包含着自己的本心、初心。
所谓的重逢,意思是在自己的人生中,塑造出“千”与“千寻”,然后让它们俩和谐地共处在自己这副躯壳之中。一个个体,容纳两种身份。
1. 关于“千”
在千寻找到汤婆婆,求得一份工作,签好劳动合同后,汤婆婆夺走了她的名字,只剩下“千”这个字。
就像在工作、生活中,一般不太会有人叫你的全名,经常是根据姓氏,“小赵”、“小李”这样子称呼,或者是根据名字里的其他字,取一个绰号。
这样的称呼、绰号,不仅是为了叫起来方便,更象征着别人眼中的你,隐含着别人期待你是怎样一种形象。
结果不知不觉中,我们不再是我们,我们活成了别人眼中的我们。
学习上,我们要做别人眼中的“学霸”“大神”;
工作上,我们要树立“靠谱”“能干”的职业形象;
感情上,我们要成为对方心中的“亲爱的”;
……
当然,这些都没什么不好的。能够活成别人眼中的我们,也就是塑造出了“千”,这也是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印象很深的一幕,就是带小千在魔幻世界里工作的小玲,朝着远处的小千喊道:“小千,我以前觉得你笨手笨脚的,我现在收回那句话!”
然后,小千举手致意。我相信,这一刻,她的脸上一定会有欣喜而自信的微笑。
2. 关于“千寻”
不过,在努力成为别人眼中的我们时,很容易失去真实的自我,也就是忘记自己的名字,就像电影中的白龙那样。
而且这种真实的自我,这个“千寻”,也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答案,不像“千”那样,别人已经告诉你那个期望中的形象了,然后你去塑造就好。
这个“千寻”,就像它这个名字所言,是要经过很多次,也许上千次的寻找和探索,才能发现、铭记并且践行的。
所以,白龙要带小千去看看她那变成猪的父母,并且提醒她,要记住自己的名字“千寻”,否则就回不去了——“我是千寻,我从现实世界来,我要救出父母,回到现实世界中去。”
于是,小千怀着这样一份初心,回到自己的工作中。她在作为“千”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是“千寻”,没有失去自己的善良与纯粹。
这就使她能够抵挡与她的初心无关的诱惑。面对无脸男堆出的金子,她说:“我不要金子,谢谢你。”
当时她正急着去救白龙,而且她工作也不是为了金子,她工作,恰恰是为了不用在这个魔幻世界里继续工作。
相比之下,忘记自己名字的白龙,就很容易被汤婆婆指使着去做坏事、偷印章。失去真实的自己,那就只能活成别人的木偶了。
所以,也就可以理解,当千寻帮助他想起来自己的名字时,他为什么这么开心了。
这种寻找到真实自己的豁然开朗、自由自主的感觉,确实能让人欢呼雀跃,一下子变得年轻。
3. 关于重逢
“千”与“千寻”,这两种身份都很重要,都是成长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角色。但有的时候,两者却是矛盾的,无法出现在一个个体上。
就像魔幻世界里的小千,她只能做“千”,没办法做自己、做“千寻”。
那她是怎么救出父母,做回“千寻”的呢?
她是通过拯救白龙和无脸男,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拯救了自己的父母,争取到了重回现实世界,做回“千寻”的机会。
而拯救白龙和无脸男的关键,在于那颗河神送她的药丸。之所以能得到河神的赠予,是因为小千在自己的工作中,让作为客人的河神感到非常满意。
所以说到底,想做真正的自己,还是要通过做好别人眼中的自己。
把“千”做好的过程,就是成为“千寻”的过程,就是在迎接“千”与“千寻”重逢的那一刻。
在这场重逢之后,“千”与“千寻”和谐地共处在一个身体中,而且能够从心所欲地调节两者显现出来的比例。
从此,我们终于是我们,我们不再只是别人眼中的我们。
来自公众号:戴小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