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培训师”向“教练型导师”之转型伊始

2015年在我怀孕8个月的时候拿到ACC的认证,成为一名有牌照的教练,至今已经到了第一次续牌的时候了,因为孩子的出生三年来我并没有让这张ACC的认证有最大地发挥它的价值,回想自己当初写下的教练愿景:修炼自我,点燃他人,改变世界。我希望自己能够让更多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转眼做培训师也已经有6年的经验了,这6年让我从一个培训师菜鸟成长为一名资深培训师,但是接下来呢?

我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通过自己点燃别人的人生,于是便坐进了《教练型导师培养计划》的课堂。希望学完之后能够通过自己向更多的人传播教练的理念和技术,让更多的人能够向我一样受益。

这两天的课程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烧脑“,3年的时间吴导的课程已经更新迭代了好多次,许多的新知识让我应接不暇,在佩服她老人家这种与时俱进不断自己提升的精神之外,更多地让我感受到了差距,我已经out了。

同时也点燃了我的内心,2018年我一定要给自己新的目标,从培训师向教练型导师转型。


课堂笔记

“培训师”与“教练型导师”的区别

1. 培训师关注知识的传递,用什么方法去传递,传递的效果如何?教练型导师则关注人的感悟,信念和价值观,方法也有很多,但都是从心而发,也许会让人产生顿悟

2. 培训师关注术,教练型导师关注道。

3. 培训师通常自己讲很多,滔滔不绝,但是教练型导师却需要多听、多问、少说,做直接到位的区分

4. 培训师注重体验互动,会在过程中增加许多感官和身体的互动体验,而教练型导师注重提问互动,通过有效提问带领对方做心灵的互动

5. 培训师会给对方直接的答案,而教练型导师则要发现答案,前者是给予,后者是探索

6. 培训师更关注内容,而教练型导师更关注行动

如何成功转型成为:“教练型导师”?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练型导师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吴导说她专注教练20年才成就了如今的她。

首先教练型导师需要“三观正”,喜欢影响别人,愿意公开自己的故事,是一个有温度的 “人”,而非机器,要拥有非常专业的教练技术和技巧,才能在传道的过程中收放自如、知道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什么讲什么不讲、什么先讲、什么后讲、哪些轻一点哪些重一点,哪些是关于人的,哪些是关于事的。

而更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表里如一,自己成为自己的成功案例,才能更有影响力和可信度。

简单来讲就是要不断刻意练习,练习再练习,不惧怕失败,不断增加生命的频次

再来就是坚持学习,坚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保持最新的信息咨询,保持自己教练的专业度。

最后需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转型的路上相互扶持,相互激励,相互学习,那这一路虽然很长,但是会很有趣~

           
课堂情景演练
课堂讨论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培训师”向“教练型导师”之转型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