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分享超级妈妈训练营】第二课分析

【绘分享超级妈妈训练营】第二课分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二课介绍了当前最火的3种育儿门类:正面管教+PET+蒙台梭利,它们的前世今生。面对受众群体广泛的育儿理论,思考以下问题:

是否存在全知全能的完美的育儿方法?

是不是凡事有效果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为什么心理学界,儿童心理界有这么多门类?从中你能梳理出什么?

“是否存在全知全能的完美的育儿方法?” 这个问题就好像“是否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包治百病?”。今年春晚有一个小品,葛优扮演的推销员,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蔡明、潘长江扮演的老年消费者。在旁观者都看得出是虚假营销甚至诈骗的情况下, 蔡、潘二人坚持高额购买伪劣商品,甚至不惜抵押房产。为何?葛优放了两个“钩子”,紧紧的勾住了两人最期盼的、心底的愿望:1.健康(老年人);2.长个(特别针对潘)。当事者迷,此话一点不假。当人陷入困境,甚至绝望的时候,任何一丝希望都是救命的稻草,都要紧紧把牢。当一位母亲、当一个家庭在育儿方面陷入焦虑或困境时,如果有人提供一种“全知全能”的方法,很多人都会信以为真,愿意为此付出代价,明明自己不学习,却要买个心理安慰“喏,我送孩子去参加培训了!”。这就是很多育儿机构先为家长“制造焦虑”,再提供所谓“解决办法”的伎俩。

究竟有没有完美的育儿方法呢?我要问,有没有一个完美的人?如果没有,何来完美的育儿方法?但我认为,“最合适的育儿方法”是存在的,它以儿童心理、生理发展规律为基础,以各种育儿理论为框架,构成知识底蕴,依托于妈妈对孩子的了解、不同行为背后的解读,调取理论化“道”为“术”,落地践行,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及时调整焦距。最合适的育儿方法,是知识、孩子特性、妈妈认知之间的有机互动。这对妈妈有的学识有着很高的要求,不断迭代更新育儿认知,做有远见的妈妈。(参考陆老师微课《做有远见的妈妈》)。

超级妈妈有了育儿的认知基础,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应该有能力判断“效果”是当下有益还是长远有益?手段是治标还是治本?打管用,为什么不能打?吓唬有用,为什么不能吓唬?饮鸩止渴不可取。

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心理学,都是“结果”,产生的原因要去历史、哲学、宗教、文明、政治、经济、生物进化史中去搜汲取养分。原以为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跟陆老师走到现在,才发现原来是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大成者,让我对自己在有生之年多读一些史书、多了解一些宗教哲学,产生了兴趣。像剥洋葱一样,一点点挖掘刷新自己的认知,思辨的看待问题,找到那些本可以好却不知为什么一直被牵绊的潜意识里的“固着”,瞬间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才是这个过程最爽的体验。

【绘分享超级妈妈训练营】第二课分析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绘分享超级妈妈训练营】第二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