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整理实验室的桌面,一个熟悉的红戳印章下,写着关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讲座报告心得体会。
细细想来,那是刚上研究生那会,我们慕名前往新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怀着激动而钦佩的心情聆听来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姚建铨院士,关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机遇与挑战”的专题报告。
姚建铨院士,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外著名的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其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中国激光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固体激光及调谐技术做出了卓越贡献。
那日,校长为我们隆重介绍了姚院士以及他的主要光辉事迹。
“姚院士于1980年至1982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及加州大学作访问学者。曾应邀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南加州大学及英、法、德、香港、台湾等地讲学及合作研究。多年从事激光与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的研究,完成“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73项目等数十项科研任务。
姚建铨院士发展了高功率倍频激光的理论,他还提出并发展了双轴晶体最佳相位匹配计算的理论及方法,被国际学学术界称为“姚技术”、“姚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双轴晶体最佳相位匹配计算––类高斯分布理论––准连续高功率倍频激光器––准连续激光调谐系统的技术体系。他在激光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领域取得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近10年来在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和周期极化晶体––准相位匹配技术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听完欧阳校长的介绍,我更加肃然起敬,非常期待接姚院士的发言了。
报告会上,你可以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挺拔地站在台上做报告,讲解得条理清晰、生动有序,时常与同学们一起互动交流,深入浅出,渗透人心,声音更是铿锵有力,除了那一丝丝的白发,丝毫看不出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教导我们在学习、科研、工作中均应保持“低头拉车,抬头看路”的良好态度,不能一味埋头苦干而不看方向,也不能好高骛远,而不实干。
作为个人来讲,一方面,要低下头来,踏踏实实把手头的工作做好,把业务钻研好;另外一方面,要抬起头来看一看世界发展的潮流,适当看一看政治、经济、外交等总的发展趋势,对于搞科技的人而言,要更多看看科技发展的动向。
最后,姚院士还与我们进行了现场互动,感觉他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为同学们解决疑难问题。这次讲座不仅仅带给我知识,更多的是对于姚院士的敬重,一位满腹经纶的老者,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为我们讲述知识,从他站起来开始专题讲座的那一刻起,直到最后讲座结束,他都没有坐下。
在这期间,我看到他好几次用手绢擦汗,工作人员给他送上去的水杯,他摆摆手,那一瞬间,从他身上看到了谦卑与伟岸,看到了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精神。
一位年近八旬的学者,即使他已经荣誉加身,即使他的科研成果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他依旧孜孜不倦,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个科研人员,高度认真负责,这种精神是我们大多数人所欠缺的。
想想姚院士,一位满头白发的学者,科研领域硕果累累,但是他还没有停下,继续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学识。
现在想来,当初那个说要反思的自己,说要学习他谦虚谨慎的科研态度的自己,说要多动手实践,也要勤于思考的自己,那个曾扬言要戒骄戒躁,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积极进取的自己,回顾这一年半的时光,只能感慨万千。
那些个数不清的熬夜的夜晚,那些为了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而时常加班的我们,有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我究竟收获了什么,我也不知道我有没有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但我知道,我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已经无悔己心了。
有的人,有些路,越走越轻松、越美好;但有的人,有些路,越走越乏力、越艰难;甚至有的时候,越走越迷茫、越无助。可是啊,难道就甘愿走到一半就放弃了吗?不,我想我们都不会放弃的。
抬头看看,看看自己,看看来时的路上那个奋不顾身的自己,看看此刻即将奔赴下一个路口的自己。
纵然前路漫漫,一切都是未知的,但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便是当下。无论未来是顺境还是逆境,未来的路究竟是坎坷,还是平坦,都取决于此刻的自己,取决于自己思想的高度和深度。
低头拉车,抬头看路。
这简单的八个字,却需要用一生去践行与揣摩。亲爱的自己,别着急长大,学会一个人思考,一个人面对孤独,一个人去勇敢地闯荡未知的一切。
无论何时何地,多加思索,“欲速则不达”,当你准备潜心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就全神贯注地去努力。只管去努力,不问前程,不问归途,但一定要记得抬头看看,你的努力与你要抵达的方向是否一致,要不断地自省与自悟。
正如姚院士所言,不但要“低头拉车”,也要时不时地“抬头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