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

有一天晚上,我在微信读书听了一篇说书,讲的是于娟的《此生未完成》。

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之后想找来慢慢品读,工作日早上洗漱整戴完毕后,只敢拿些杂书来看,还不太敢在早上看这本书,怕这本书令我触景生情,本来清早起来上班就够让人悲伤的,再看到悲伤的书,怕是迈不出这门了。

作者身性开朗大方,无论学业、事业、家庭也都是旁人艳羡至极,在三十多的年纪几经曲折,确诊患为癌症,书中描写的蚀骨之痛,即使未经历,也能从文字感受到那份痛。

第一次知道,癌症那么痛苦,且不说一只赫赛汀两万三,需要连续使用一年之久,钱财甚至在作者疼痛方面根本不值一提。

更要命的是,即使家人拼尽全力,作者最终坚持两年时间,仍然离世了。

这是怎样的悲哀,难道是连上天也要嫉妒这样的一个生命吗?

想当年,初高中时代,在小县城里,父母经常叮嘱我,要好好学习,才能立身社会,找到好工作。

我奉为使命,因为身边的老师、同学全部在用言语和行动告诉我,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于是,我也不管不顾了,即使自己天资并不聪颖,也拼了十二分的努力去学习,经常早上五点多逼自己起床背书,晚上熬到凌晨两点多不肯罢休,有时为了和自己赌气,甚至通宵熬夜。

可是,从来都没有人告诉我们,考了高分应该怎么去走接下来的路。

作者在书里提到,自己经常考各种证,但不遵从细水长流,经常是考前两个月,通宵复习,因此也大损精力。

通宵熬夜本来就是慢性自杀,有时内心有一种执念,于是会枉顾自己身体的损害,作者在临去世之前,用尽全身力气去给世人留下一些东西,这本书可是作者用生命思考留给漫漫众生的一个警醒,而我很感谢作者,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恍若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我们的文化和社会氛围,会将我们引导走向一条大众都期待的路,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很难改变的,但或许这条价值观并不太适合所有的人,往往我们最容易忽略,也最重要的是身边人。

年少时不必信誓旦旦,扬言功成名就时要报得三春晖,闲暇之余给父母买一双鞋子便是报恩。

情窦初开时不必要死要活,非他不娶,非你不嫁,悠长岁月陪伴是长情的告白。

工作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何必太过自责,换条跑道亦是风景。

究竟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名利权情,没有一样不让人辛苦,没有一样可以带走,这白驹过隙的一生,你究竟想好怎么过一生了吗?

日本一部纪实性电影《人生果实》,豆瓣评分9.3,修一和英子在迟暮之年,回归田园,闹中取静,在乡下一处房子周围种满果蔬和花木,春华秋实,冬藏夏吟,每天英子会做好两人食,坐在桌前和修一一起品尝,年近九十岁的修一说,“英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女朋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想这就是大家都期盼的爱情了吧。

他们年轻时也曾无限风光,修一曾是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英子是一个工厂老板的女儿,后来儿孙各自羽翼丰满,离家而去,退休后两人就隐居在此。

一天清晨,修一在园子内拔完野草,倒下后边再未睁开过眼睛,修一走的很平静,英子在一侧陪伴,眼神中有些落寞悲伤,但依旧很平静。修一走后很多年,英子每天依旧会做好两人份食物,一份供与修一灵堂前,一份是自己的 。

这样的垂暮之年,是多少人羡慕的?两位老人用一辈子的修为告诉我们,确定性是重要的东西,人们终其一生所寻求的,不是用之不尽的金钱,不是名权加身的束缚,不是对繁世的无限留恋,而是确定眼前人的爱是至纯的,确定眼前的一切是自己想要的,确定能了无遗憾走完这一生……

不愿此生未完成,惟愿余生无遗憾。

你可能感兴趣的:(此生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