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命令

前文学习

Linux没有什么捷径,只有自己后天性的练习。
登录服务器的查看命令
防火墙是否禁用

firewall-cmd --state

selinux是否禁用

getenforce

系统镜像是否挂载以及挂载位置

df -hT | grep “/dev/sr0”

查看本地网络状态:mac地址、ip地址、设备文件名称

ip a

inux一切皆文件
1
文件类型:
方法1:根据颜色区分

白色—普通文件
蓝色-- 目录
绿色—可执行文件
黄色—设备文件
浅绿—链接文件
红色—压缩文件

[root@localhost ~]# ls /boot /dev

方法2:根据表示方法

:普通文件、可执行文件、压缩文件
d :目录
l :链接文件
b :块设备文件(光驱、硬盘、u盘等)
c :字符设备文件(键盘、鼠标)
[root@localhost ~]# ls -l /boot /dev

一、常用命令

(一)服务器控制管理

1.systemctl 系统服务控制
systemctl 控制类型 服务名称

控制类型:
start 启动
stop 停止
restart 重新启动
reload 重新加载
status 查看服务状态
enable 开机启动
disable 开机禁用

2.runlevel 查看运行级别

3.init 运行级别 ----切换运行级别

4.关机、重启
shutdown -h +n分钟 ‘提示内容’
-h 关机
-r 重启

reboot 重启

(二)目录和文件基本操作

man 命令字 ----- 查看命令的操作手册

ls 查看目录
-l 长格式
-d 目录本身
-a 所有
-R 递归
-h 人性化显示

3.pwd —显示当前所在目录

4.cd 切换目录

5.alias 别名

alias 命令别名 = 命令

取消别名
unalias 命令别名

6.du 统计目录、文件大小
-ah 分别统计
-sh 统计本身

7.mkdir 创建目录
-p 嵌套创建多级目录

8.touch 创建空文件或更新文件

9.ln 创建链接文件
-s 软链接

10.cp 复制命令
-f 强制
-i 提醒
-r 递归

11.rm 删除命令

12.mv 移动命令
可以实现重命名操作

which 查找命令文件

find
采用递归方式,根据目标的名称、类型、大小等不同属性进行精细查找

find [查找范围] [查找条件表达式]

-name 名称
-size 大小
+ 大于
- 小于
单位:kB、MB、GB
-user 所有者
-type 文件类型
f 普通文件
d 目录
b 块设备文件
c 字符设备文件

-a 并且
-o 或者

(三)文件管理

一、查看和检索文件
1.cat 命令

-n 显示行号

2.more、less —分屏查看(用于大文件)

3.head、tail —查看文件的开头或结尾
默认显示10行
-n 指定行数

-f 跟踪查看
例: tail -f 日志文件

4.wc —统计文件内容
-l 行数
-w 单词个数
-c 字节数

5.grep — 检索过滤文件内容(根据内容中的字符串)

-i 忽略大小写
-v 反转

^ —以……开头
$ —以……结尾

^$ —表示空行

(四)备份与恢复

一、压缩和解压缩
压缩时自动生成带扩展名称的压缩包,解压缩时注意调用正确的工具

.gz .bzp2文件

1.gzip、bzip2 —压缩命令
-9 提高压缩比
-d 解压缩

2.gunzip 、bunzip2 解压缩命令

二、归档与释放 tar 命令
格式:
制作归档文件
tar 【选项】 … 归档为文件名 源文件或目录

释放归档文件
tar 【选项】 … 归档文件名 【-C 目标目录】

-c 创建一个新归档
-x 从归档中解出文件
-v 详细地列出处理的文件
-f 使用归档文件
-P 大写‘p’保持原始文件的绝对路径
-p 小写字母“-p”选项用于保持原始文件权限
-t 列出归档内容
-C 改变至目录 DIR
-z gzip方式压缩
-j bzip2方式压缩

tar命令使用技巧

1)归档时常有选项组合 zcvf 或 jcvf

2)归档时最好切换到该目录
3)查看归档文件中列表 tf
4)释放归档 zxvf 或 jxvf
-C 指定释放的路径 (源码包 /usr/src路径)

三、vi文本编辑器(vim是增强版)

1.工作模式
命令模式(默认)
输入模式
末行模式

(一)输入模式
a ---- 光标后
i ---- 光标前
o ---- 另起一行

(二)命令模式:
1、使用上下左右方向键

2.光标跳转
gg — 首行
G —末尾

nG #第n行

3.复制、粘贴、删除、撤回
nyy --复制n行

p — 粘贴

x —删除一个字符
dd — 删除一行
ndd — 删除n行

u —撤回

4.搜索

/字符串 ---- 搜索

n —下翻

5.行号
:set nu #显示行号
:set nonu #取消显示行号

(三)末行模式:使用冒号
1.替换

练习:
替换文件中所有
:%s/旧/新/g

退出时不保存
:q!

退出时并保存

:wq

(五)安装及管理应用程序

一、rpm管理工具
1.rpm软件包一般命名格式
软件名称–版本号-发布次数.适用系统.硬件平台.rpm

2.查询验证
2.1 已安装 注意使用软件名
rpm -q[子选项] [软件名]

-q 查看
-qa 查看所有已安装
-ql 查看安装列表
-qc 查看已安装配置文件
-qd 查看已安装文档文件
-qf 查询文件由那个rpm包安装
-qi 查询rpm包软件信息

2.2 未安装 注意使用包名全称
rpm - qp[子选项] RPM包文件

3.安装、升级、卸载
**注意升级需要在线环境并且有最新的版本
注意安装时软件有依赖关系

rpm [选项] RPM包文件 …

-ivh 安装常用选项组合

-i 新安装
-U 升级(如果未安装,则先安装)
-F 更新(如果未安装,则放弃)

2)卸载软件

rpm -e 软件名

3)辅助选项
–force 强制安装
–nodeps 忽略依赖关系
-h 以‘#’号显示安装进度
-v 显示详细信息

4.维护rpm数据库
重建rpm数据库(在rpm软件包安装报错时,可以尝试)
rpm --rebuilddb


rpm --initdb

5.导入公钥

rpm --import /media/cdrom/RPM-GPG-KEY-CentOS-7

二、源码包安装

1.md5sum 校验工具

2.确认源代码编译环境
gcc --version

make --version

3、编译安装过程 解包—配置—编译—安装

1)tar解包:解压并释放源代码包到指定的目录
-C /usr/src 通常习惯解压到此目录

2)./configure 配置:设置安装目录、安装模块等选项
./configure --help 查看配置参数

注意:配置过程中出现’error’,‘failed’,'not found’等关键字,通常是缺少相关的依赖软件包所致

–prefix=/usr/local/

3)make 编译:生成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

4)make install 安装:复制二进制文件到系统,配置应用环境
测试及应用、维护软件

(六) 用户和组管理

useradd 添加用户
常用命令选项
-u、指定uid
-d、指定宿主目录
-e、指定失效时间,可使用YYYY-MM-DD格式
-g、指定基本组名
-G、指定附加组名
-M、不建立宿主目录
-s 指定登录shell 默认shell (/bin/bash)
2.passwd 设置/更改用户口令
常用命令选项
-d、清空密码
-l、锁定账号
-S、查看账户
-u、解锁账户

例:
echo 密码字符串 | passwd --stdin 用户

3.usermod 修改用户账号的属性
常用命令选项
-l、修改登录名
-L、锁定用户
-U 解锁用户

4.userdel 删除用户账号
-r 表示连用户的宿主目录一并删除

5.groupadd 添加组账号
-g 指定组id号

6.gpasswd 添加删除组成员
-a:向组内添加一个用户
-d:从组内删除一个用户成员
-M:定义组成员列表,以逗号分隔

7.groupdel 删除组账号

8.用户查询
1)id —查询用户身份标识
显示用户id、组id、附加组id

2)groups —查询用户所属的组
groups [用户名]

3)finger命令----查询用户帐号的详细信息

4)users、w 、who命令----查询已登录到主机的用户信息

(七)文件和目录的权属

1.chmod 设置文件和目录的权限
语法:chmod [ugoa] [±=] [rwx] 文件或目录…

chmod nnn 文件或目录…

u — 属主
g — 属组
o — 其他用户
a — 所有用户
nnn — 3为8进制数

-R:递归修改指定目录下所有子项的权限

2.chown 设置文件和目录的归属
语法: chown 属主 文件或目录
chown :属组 文件或目录
chown 属主:属组 文件或目录

-R:递归修改指定目录下所有文件、子目录的归属

(八)磁盘和文件系统管理

1.fdisk 基本磁盘管理
查看磁盘分区
fdisk -l [磁盘设备]

管理磁盘分区
fdisk [磁盘设备]

交互模式中的常用指令
  m : 查看操作指令的帮助信息
  p ; 列表查看分区信息
  n : 新建分区
p — 主分区
e — 扩展分区
l ----逻辑分区

d : 删除分区
  t : 变更分区类型
  w : 保存分区设置并退出
  q : 放弃分区设置并退出

2.lvm逻辑卷管理
功能 物理卷 卷组 逻辑卷
扫描 pvscan vgscan lvscan
创建 pvcreate vgcreate lvcreate
显示 pvdisplay vgdisplay lvdisplay
删除 pvremove vgremove lvremove
扩展 vgextend lvextend
缩小 vgreduce lvreduce

1)pvcreate 将分区或整个硬盘转换成物理卷
pvcreate 设备文件

2)vgcreate 将1个或多个物理卷创建为卷组

语法:vgcreate 卷组名 物理卷名1 物理卷名2……

3)lvcreate 从指定的卷组中分割空间,创建新的逻辑卷

语法:lvcreate -L 容量大小 -n 逻辑卷名 卷组名

4)vgextend 扩展卷组的磁盘空间

*当卷组空间不足时,可以添加物理卷扩展磁盘空间
语法:vgextend 卷组名称 物理卷名称

lvextend 动态扩展逻辑卷的空间
语法:lvextend -L +大小 /dev/卷组名/逻辑卷名
3.创建文件系统
1)mkfs命令----创建文件系统(格式化)
mkfs -t 文件系统类型 分区设备

2).mkswap命令—创建交换文件系统
mkswap 分区设备

swapon 挂载交换分区
swapoff 卸载交换分区

4.partprobe 探测硬盘分区的变化

5.mount挂载、umount卸载文件系统

mount命令
挂载文件系统、ISO镜像到指定文件夹
mount 【-t 类型】 【-o 挂载参数】 存储设备 挂载点目录
-t 指定文件系统类型
-o 描述设备或文件系统的挂载方式

2)umount命令–卸载已挂载的文件系统
方法1:
umount 存储设备位置
方法2:
umount 挂载点目录
!!由于同一设备可能被挂载在多个目录下,一般建议用方法2卸载

6.df 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语法:df [选项] [文件]
常用选项:
-h 显示更易读的容量单位,
-T 显示对应文件系统的类型
-i 显示文件inode节点数

7.xfs_growfs命令在线调整文件系统大小
注意:如果逻辑卷已挂载使用,当扩展空间后,需要使用xfs_growfs命令在线调整文件系统大小
xfs_growfs 设备文件

(九)磁盘配额管理

磁盘配额管理步骤
1)以支持配额功能的方式挂载文件系统
启用文件系统的配额支持—添加 usrquota、grpquota 挂载参数

自动挂载支持配额模式
vi /etc/fstab

逻辑卷名称 挂载点目录 xfs defaults,usrquota,grpquota `0 0

临时挂载支持配额模式
mount -o usrquota,grpquota 逻辑卷名称 挂载点目录

2)编辑用户和组账号的配额设置
使用 xfs_quota 命令编辑配额设置(针对xfs文件系统)

用户配额设置
xfs_quota -x -c ‘limit -u bsoft=N bhard=N isoft=N ihard=N 用户名’ 挂载点

组配额设置

xfs_quota -x -c ‘limit -g bsoft=N bhard=N isoft=N ihard=N 组名’ 挂载点

常用选项
-u、限制用户
-g、限制组
-x、专家模式(非交互模式)
-c 直接调用管理命令‘’部分

限制字段
bsoft、容量软限制
bhard、容量硬限制
isoft、文件数软限制
ihard 文件数硬限制

-a 所有
-i、文件数限制
-b 、容量限制
-u、用户
-g 组
-v 详细

3)验证磁盘配额功能
dd命令–设备转换和复制命令
语法:dd if=指定输入设备或文件 of=指定输出设备或文件 bs=指定读取数据块大小 count=指定读取数据块数量

4)查看磁盘配额使用情况
查看文件系统(分区)的配额使用情况
xfs_quota -x -c ‘report 选项’ 挂载点

(十)进程查看与控制

一、查看进程
1.ps 查看静态的进程统计信息
选项:
aux 显示系统中所有的进程信息
-elf 以长格式显示系统中所有的进程信息,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root@localhost ~]# ps aux
USER 启动该进程用户名称

PID 进程id号,当前系统中唯一

%CPU cpu占用百分比

%MEM 内存占用百分比

STAT 显示进程当前状态
S —休眠
R —运行
Z —僵死(应予以手动终止)
< —高优先级
N —低优先级
s —父进程

  • —前台进程

2.top 查看动态的进程排名信息
P—根据CPU占用情况对进程列表进行排序
M----根据内存占用情况进行排序
N—根据启动时间进行排序
h—可以获得top程序的在线帮助信息
q----可以正常退出top程序
空格键----可以强制更新进程状态显示

pgrep 根据特定条件查询进程 PID 信息
语法:pgrep 选项 参数
-l 输出对应的进程名称
-U 查询特定的用户运行的进程
-t 查询特定终端运行的进程

pstree—以树形结构列出进程信息
-a:显示完整信息
-u:列出对应用户名
-p:列出对应PID号

二、控制进程
后台启动:在命令行尾加入“&”符

2.改变进程的运行方式
2.1 Ctrl+Z 组合键----将当前进程挂起,即调入后台并停止执行

2.2 jobs 查看处于后台的任务列表
-l 显示该进程对应的pid号

2.3 将后台的进程恢复进行

bg --将后台的任务恢复运行,并继续在后台操作
fg —将后台进程恢复到前台运行,可指定任务序号

2.4 终止进程的运行
1)Ctrl+C 中断前台正在执行的命令

2)当无法终止程序或需要结束在其他终端或后台运行的进程时
2.1)kill、killall 命令

kill—终止指定PID号的进程
killall----终止指定名称的所有进程
-9 强制终止

2.2)pkill----根据特定条件终止相应的进程
常用命令选项

-U:根据进程所属的用户名终止相应进程
-t:根据进程所在的终端终止相应进程
-9:强制终止

(十一)计划任务管理

一、at 一次性任务设置
1.date 日期查看与设置
date 月日时分年.秒

日期格式化输出
%Y —年
%m —月
%d —日

date +%Y%m%d

2.at 命令
可以在at交互环境中输入多条命令,最后按Ctrl+D组合键提交
语法:at [HH:MM] [yyyy-mm-dd]
at 【时:分】 【年–月–日】

3.atq 查看at任务列表(已设置但尚未执行)

atrm 序号 ----- 删除计划任务
二、crontab 周期性任务设置
1.crontab 计划任务命令
-e 编辑
-l 查看
-r 删除
-u 指定用户

crontab 任务配置的格式
格式:分钟 小时 日期 月份 星期 命令

分时日月周
命令----绝对路径

分钟-- 0-59整数
小时 – 0-23整数
日期 – 1–31 整数
月份 – 1-12 整数
星期 – 0-7整数(0,7均表示星期日)
命令 — 要执行的命令或程序脚本

1)时间数值的特殊表示方法

表示该范围内的任意时间
1
, 表示间隔的多个不连续时间点

表示一个连续的时间范围
1
/ 指定间隔的时间频率

(十二)网络命令

1.ifconfig 查看与设置网络接口信息
1) 查看
ifconfig [网络接口名]

inet—网络接口的ip地址
netmask—子网掩码
broadcast—广播地址
ether----物理地址(mac地址)

2)设置网络接口参数
方法1:
ifconfig 接口名 ip地址 [netmask 子网掩码]

方法2:(常用)
ifconfig 网络接口 ip地址[/掩码长度]

3)禁用或者重新激活网卡
ifconfig 网络接口 up
ifconfig 网络接口 down

4)设置虚拟网络接口(临时测试用)
ifconfig 接口名:序号 IP地址

2.hostname 查看或设置当前主机名
hostname [主机名]

3.route 查看或设置主机中路由表信息
1)查看
语法:route [-n]
-n:将路由记录中的地址信息显示为数字形式

destination—目标网段
gateway----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
iface----发送数据的网络接口

目标网段:

  1. default —表示此行是默认网关记录
    下一跳:
    gateway—表示目标网段与本机直接相连。

2)添加到指定网段的路由记录
route add -net 网段地址 gw IP地址

-net 目标网段
gw 指定下一跳路由器ip地址(默认网关)

3)删除到指定网段的路由记录
route del -net 网段地址

4)向路由表中添加默认网关记录
route add default gw IP地址

5)删除路由表中的默认网关记录
语法: route del default gw IP地址

4.netstat 查看网络连接情况

*查看系统的网络连接状态、路由表、接口统计等信息
语法:netstat [选项]

常用选项
-a、显示所有活动的网络连接信息(监听、非监听服务端口)
-n、数字形式显示
-p、显示与网络连接相关联的进程号、进程名称信息(需要root权限)
-t、显示TCP信息
-u、显示UDP信息
-r 显示路由表信息

1)netstat -r 等同于 route -n
2)常用选项组合 -anput 或 -tuln

ping 测试网络连接
语法:ping [选项] 目标主机
-c 包数量 ping包的发送数量

网络故障代码:
1)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目的主机不可达

2)network is unreachable
没有可用的路由记录(如默认网关),无法达到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

3)request timeout 连接超时
*通信过程不稳定(网卡故障、病毒、网络攻击)
*目标主机有严格的防火墙限制

6.traceroute 跟踪数据包
*测试从当前主机到目的主机之间经过的网络节点,并显示各中间节点的连接状态(响应时间)
语法:traceroute 目标主机地址

7.nslookup 域名解析
语法:nslookup 目标主机地址 [DNS服务器地址]

故障代码:
1)no servers could be reached
不能连接到指定的dns服务器

2)can’t find xxx.yyy.zzz:NXDOMAIN
表示要查询的域名不存在

8.启用、禁用网络接口(某一个接口而不是所有接口)
ifup 网络接口名称
ifdown 网络接口名称

二、相关知识
(一).默认文件系统
xfs 日志文件系统
swap 交换文件系统

(二).swap分区一般设置为物理内存的1.5—2倍

(三).运行级别 runlevel
0 ----关机
1 ---- 单用户模式(系统维护)
3 ----字符界面
5 ----图形界面
6 ----重启

(四).命令的特殊字符
| — 管道符:将前面命令的处理结果作为后面命令的处理对象

重定向符:

---- 覆盖原有文件内容

---- 在原有文件末尾追加
< ----- 将某个文件内容导入

命令分隔符:
; — cmd1;cmd2;cmd3 命令同时执行

&& — cmd1 && cmd2 && cmd3 前一个命令执行再运行下一个

(五).管理目录和文件的属性
1.访问权限
读取 r:允许查看文件内容、显示目录列表

写入 w:允许修改文件内容,允许在目录中新建、移动、删除文件或子目录

可执行 x:允许运行程序、切换目录

2.归属(所有权)
属主:拥有该文件或目录的用户帐号
属组:拥有该文件或目录的组帐号

查看文件/目录的权限和归属
2-4字符:属主权限
5-7字符:属组权限
8-10字符:其他用户
r、w、x、- 权限字符还可分别表示为8进制数字4、2、1、0

(六)日志文件分析
1.日志文件的分类
*内核及系统日志
。由系统服务syslog统一进行管理,日志格式基本相似

*用户日志:记录系统用户登录及退出系统的相关信息

*程序日志;由各种应用程序独立管理的日志文件,记录格式不统一

日志保存位置:/var/log 目录下(默认)

2.日志消息的级别(日志消息的级别,级别数字越小的日志消息反映的问题越严重)

0 EMERG(紧急):会导致主机系统不可用的情况

1 ALERT (警告) :必须马上采取措施解决的问题

2 CRIT(严重):比较严重的情况

3 ERR(错误):运行出现错误

4 WARNING(提醒):可能会影响系统功能的事件

5 NOTICE(注意):不会影响系统但值得注意

6 INFO(信息):一般信息

7 DEBUG(调试):程序或系统调试信息等

3.日志记录的一般格式
[root@localhost ~]# more /var/log/messages

内核及系统日志文件中的每一行表示一条消息,每个消息由4个字段的固定格式组成:

时间标签:消息发出的日期和时间
主机名:生成消息的计算机的名字
子系统名称:发出消息的应用程序名称
消息:消息的具体内容

三、相关文件
(一).文件类型的分类
1)根据颜色区分
白色—普通文件
蓝色—目录
绿色—执行文件
黄色— 设备文件(例硬盘、u盘、等等)
红色—压缩文件
浅蓝 ---- 链接文件

[root@localhost ~]# ls /boot /dev

2)文件权限位
“-” — 普通文件
d ---- 目录
l ----链接文件
b ---- 块设备文件
c ---- 字符设备文件
[root@localhost ~]# ls -l /boot /dev

第1块以太网网卡ens33的配置文件路径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二).根‘/’下主要目录
/bin 、 /usr/bin ---- 普通用户可执行命令

/sbin 、 /usr/sbin -----服务器管理命令

/boot ----- 启动引导目录
/dev ----- 设备文件目录
/etc ----- 配置文件
/home ----- 普通用户家目录
/root ----- 超级用户家目录

/lib 、 /lib64 、 /usr/lib 、 /usr/lib64 ----函数库文件

/media 、/mnt ---- 挂载点目录

/var ---- 动态生成的文件存放目录

/usr ----- 第3方软件目录

(三).常见文件

/usr/share/doc 应用程序文档文件

/usr/share/man 应用程序手册页文件

/usr/src 源码包解压后保存目录

4./usr/local 源码包安装路径

5.用户相关文件
1)/etc/passwd 用户账号文件
*保存用户名称、宿主目录、登录Shell等基本信息
*每一行对应一个用户的帐号记录
字段1:用户帐号的名称
字段2:用户密码字串或者密码占位符“x”
字段3:用户帐号的UID号
字段4:所属基本组帐号的GID号
字段5:用户全名
字段6:宿主目录
字段7:登录Shell信息

2) /etc/shadow 用户账号文件
*保存用户的密码、账号有效期等信息
*只有root用户能够读取文件中的内容,并且不允许root直接编辑该文件中的内容
每一行对应一个用户的密码记录
字段1:用户帐号的名称
字段2:加密的密码字串信息, 或!! 表示密码为空
字段3:上次修改密码的时间,表示从1970年01月01日(可理解为Unix系统的诞生日)算起到最近一次修改密码时间隔的天数
字段4:密码的最短有效天数,默认值为0
字段5:密码的最长有效天数,默认值为99999
字段6:提前多少天警告用户口令将过期,默认值为7
字段7:在密码过期之后多少天禁用此用户
字段8:帐号失效时间,默认值为空
字段9:保留字段(未使用)

3)/etc/group:保存组帐号基本信息

4)/etc/gshadow:保存组帐号的密码信息

5)/etc/skel 用户账号的初始配置文件目录

6)/home/用户名 普通用户的家目录

7)/var/spool/mail/用户名 普通用户的邮箱文件

/etc/fstab 设置文件系统的自动挂载
1).分区
2).挂载点
3).文件系统类型 xfs ext4 iso9660 fat32
4).挂载参数,即mount命令“-o”选项后可使用的参数,如defaults、rw等
5).表示文件系统是否需要dump备份(dump是一个备份工具),一般设为1时表示需要,设为0时将被dump所忽略

6).该数字用于决定在系统启动时进行磁盘检查的顺序,0不进行检查,1优先,2其次。对于根分区应设为1,其它分区设为2
警告:设置自动挂载时要慎重,如果配置错误会造成开机时服务器无法启动

7./dev/zero 设备零文件

8./dev/null 设备空文件

/var/spool/cron/用户名
设置了周期性计划后生成的同名文件

10.日志类文件

1)内核及系统日志
1.1 /var/log/messages 内核及公共消息日志
1.2 /var/log/cron 计划任务日志
1.3 /var/log/dmesg 系统引导日志
1.4 /var/log/maillog 邮件系统日志
1.5 /var/log/rpmpkgs rpm软件相关日志

2)用户日志
/var/log/lastlog:记录每个用户最近的登录事件。
/var/log/secure:记录用户认证相关的安全事件信息。
/var/log/wtmp:记录每个用户登录、注销及系统启动和停机事件。
/var/log/btmp:记录失败的、错误的登录尝试及验证事件。
/var/run/utmp 记录当前登录用户信息事件

11.网络设置相关文件

1)/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网络接口配置文件所在目录

2)/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第1块以太网卡的配置文件
TYPE:接口类型;常见的有Ethernet,Bridge
NAME
DEVICE:此配置文件应用到的设备

HWADDR:对应的设备的MAC地址

BOOTPROTO:激活此设备时用到的地址配置协议,常用的dhcp,static,none,bootp

MM_CONTROLLED:MM是NetworkManager的简写,此网卡是否接受MM控制;建议为“no”

ONBOOT:在系统启动时候是否激活此设备

UUID:设备的唯一标识

IPADDR:指明IP地址
NETMASK:子网掩码
GATEWAY:默认网关
DSN1:第一个DNS服务器指向
DNS2:第二个DNS服务器指向

3)主机名称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 全局网络配置文件
/etc/hostname 主机名称文件

4)etc/resolv.conf 域名解析配置文件
修改立即生效
最多指定3个,(3个以后的会忽略),优先使用第1个

5)/etc/hosts 本地主机映射文件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linux,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