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工作的几点看法

关于教学工作的几点看法

内乡县第六小学  郭学志

本学期学校新入职人员多,年轻教师多,听了多数青年教师的课,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在不同场合和青年教师交流探讨,衷心希望我校广大青年教师都能够尽快成长为优秀教师。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急之所思,恰逢今日拜读原一高校长、内乡县教育界专家张维新老师所著的《学校教育与管理》一书,借用他的文字,结合学校实际,整理了一些思路,作为今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的指导。期盼!期待!

(一)关于教学环节

1、课前静息。静息不只是让学生走进教室坐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调整情绪,集中注意力,能够以平静的心境上课。学生在静息时间内复习、预习、作好上课准备。任科教师应要求学生人人朗读课文或背诵数学概念,或唱歌调节气氛。如此长期坚持、形成良好习惯、对于增强语感、加强积累,甚有意义。

2、开始上课。上课铃响后、教师要从容进入教室、在讲台中央站定。学生起立后、教师应扫视全体学生,如发现有学生站立不好、应提示他纠正或以目光示意。然后教师端庄还礼,学生呼班级口号,振奋精神。学生“起立、口号”和教师“还礼”,不能流于形式、因为它不仅表明开始上课了,而且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交流师生感情、培养学生文明礼貌行为的作用。

3. 复习提问。课前提问是对学生已学或已预习内容有侧重的检测。一般地说,问题要简明且具有思考价值。教师每次发问,可以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但在指名回答时,不宜要求一个学生回答两个以上的问题。盯住少数学生连续发问就会影响多数学生思考。教师要就问题的内容、难度、提问顺序,让什么程度的学生回答预先设想、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能以“对”“错”简单评判,而应以准确的语言、做出科学的评析(或要求其他学生评析),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当然,教师提问,学生可能答错或不会回答,教师应以“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为原则,启示、激励、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钻研、化难为易。如果该生仍不能回容,教师就应该重新找学生回答。回答结束后,教师应该关照前一位学生,看他对问题弄懂了没有,并及时让他坐下。

复习检测的方法宜多样,如提问、演板、小测验、观察实验等。教师要使学生眼、手、口、脑并用,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复习检测一定要记分,且记分要公开、公道。然而,在特定的气氛中,如果气氛活跃,或为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或质疑问难关系重大,也可以尝试采用“变式记分法",绩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好,可以给较高的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好,可以给较低的分。这样,记分对差生起到了激励作用,对优生起到了督促作用。但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用得体的语言说明,不然,较差的学生会有被“施舍”之感,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优生则会有“鞭打快牛”之感,产生怨气。

4. 新课引入。导入新课要自然、简洁、有新意,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的方法应多种多样,或结合课前提问总结上节内容自然引出新课,或总结预习情况呈现教学重点,或回顾公理、定理、原理、概念、法则、公式等引人新课,或观看演示实验,或讲一个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引出新课,或从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入手导入新课……总之,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方法,并以精练生动的语言恰当地导入新课。

5. 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要切实注意以下几点。

(1) 要优化教学方法。在备课时,即应设计教法的优化组合。教师决不应满堂灌,要运用双向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做到讲练结合,学以致用。教师要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按照认识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坚持科学的教学程序,灵活地组织活动形式,敢于放手让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练习、操作、议论、做笔记,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在探索知识中,增长智慧,锻炼技能,发展能力。

(2) 要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办法。教师当然应十分清楚每节课要达到的目标,要突出的重点、要突破的难点、化解的疑点,然而仅此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达到目标的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的方针。教师采取有效的手段,选择良好的方法十分重要,否则,就只能以讲代学,以讲代读,以讲代练,一讲到底,禁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依赖教师不动脑筋的坏习惯。注入式教学的最大弊端,就在这里。教师讲完了,教学目标就达到了吗?学生是否学会、会学了?试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主动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从而增长能力,怎能记忆准确清晰,理解正确深刻,并初步学会操作运用呢?如果课堂上不解决学会、会学的问题,把学习的任务再都压到课外,能保证学会、会学吗?培养强固学生的学业素质基础,关键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指导思想不正确,把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复杂问题,简单地以“我讲你听,我出题逼你,我发

卷子压你”来处理,只能表明教师的头脑也太简单了。大面积差生的出现,主要是教师长期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呆板陈旧造成的。难道这不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3) 在讲新课的过程中发问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启发性。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思考,教师让哪个层次的学生回答,要做到心中有数。鼓励学生举手发言,提问时不必每个知识点都问到,否则主次不分;通常更不必让学生集体回答,否则貌似活跃了,其实得不到有效的反馈信息。“满堂问”是满堂灌的变种,大呼隆回答频频,其危害是将不少学生变成人云亦云的应声虫。

(4)学科都要重视阅读训练。阅读是学生应有的基本功,当然阅读更是一种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读题的有效途径。

就课堂阅读教材而言,应以精读为主,辅以略读,要视教学需要选用。这样读才能达到读透教材、抓住重点、化解难点的目的,这才算“以本为本”。否则,学生虽然手中有书,却并未务“本”,不少人到毕业年级仍然不会读书。为此,教师要设置问题、明确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教材,设置的问题应先易后难,阅读时可灵活运用逐段分读,渐进分读,反复分读,或比较阅读,从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这样读中有思,思又能推动读的深入,从而把握重点,提要勾弦,掌握知识间的结构关系。

学生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阅读,教师控制整个阅读进程,教师真正起到了主导作用。当然在阅读训练的同时,学生也可有笔练。练笔时,教师要对任务、字数、时间做出要求,从而达到准确、简练、规范、高效的目的。

(5) 要注意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近几年的考试命题越来越多地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实际,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课本知识去联系观察、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实施德育,扩大视野,理论和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6) 课堂教学的各环节都必须以思维训练为中心。教师的讲解、发问、指导阅读、拓展知识都要有思维容量。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思维状况出发,有重点地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记忆、想象、分析综合、抽象化、具体化等思维能力。

6. 教师仪态。教师的仪表、气质、教态、语言、书写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

教学语言要准确、简练、流畅、生动、规范、得体、力求说好普通话,要有轻重徐疾、抑扬顿挫,不要前高后低,自言自语,嘟嘟囔囔,力戒废话、语病。

板书要准确、简练、直观、规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提示性强,恰当地使用不同色笔圈点、勾画。板书设计是教案的一部分,每节课都应有板书设计,款式、标点、结构等都要讲究。

板书的内容与板幅相适宜,板书之后,教师应离开原位,让全体学生都看得清楚。

正确使用教具,教师应正确使用,规范操作,不能用教具、课本等当教鞭,更不能手拿教具乱舞乱指,击黑板,拍讲桌。

教态要自然、大方。讲课过程中有限的走动,必要的姿态变动,是不可缺少的。而长期地半倚讲桌,手按讲桌会给人以压抑感,频繁地来回走动,大幅度地举手投足则会给人不稳定感。这些举止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仪态是人的精神气质的表现,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养。矫揉造作,搔首弄姿,装模作样,都会引起学生厌恶感。

7.课后小结。新课教完后的小结是再次强调知识重点,加强记忆的一环。小结不能过短,不能走过场。小结可采取多种方法:教师或学生复述知识要点,或擦去板书,让学生写出板书要点,并回忆教学内容,或当堂命题小考。总之,采用灵活的方法做好小结,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点

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教有练。提问是教学的组成部分,要贯彻因材施教和量力的原则,要抓住重点,兼顾方方面面。如果首先从“面上”考虑,就不能突出重点。有些同志想在一节课中把班上学生提问一个遍,就会搞成没有思维深度和操作练习价值的满堂问,效果是很不好的。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一定要有思维深度,从而启发学生多方面寻求知识凭借。一堂课要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以何种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怎样把握重点,学生钻不进去时采取怎样的对策,探讨一个阶段后如何归纳概括,都要在备课中审慎考虑。有些同志在教案上只列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提纲,不仔细考虑如何围绕教学中心分层实施,到上课时他上“钉子”,便手忙脚乱,造成学生思维懈怠,为“扭转局势”又空耗了不少时间,这些都是教训。

课堂提问是训练,但训练绝不只是提问。现在不论什么学科搞训练都侧重于让学生“说”, 课堂上像在排演电视剧。扎扎实实引导学生阅读钻研教材、观察现象、动手操作、做笔记、做书面练习太少,这不好。“训”是教师的要求和指导,“练”是学生的种种学习实践。“训练”就是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学生按一定的方向和规范去思考、去操作,指导普遍达到要求为止。不能有“练”无“训”,也不能只“训”不“练”, 要精心地“训”, 严格地“练”。蜻蜓点水式的“练”,浅尝辄止,搞形式主义,空耗时间,没有实效。

课堂训练要有计划。学年的教学任务、学期的教学任务、单元的任务和一节课的目标,应成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能够保证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为此,就要讲内容系列、讲方式、讲方法、讲良好习惯的养成。缺乏系统设计,课堂训练就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就不可能扎实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各年级各学科都应努力探索完善自身的训练体系。

教和练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去掌握和运用知识,去内化,去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教学最终要落实到这个根本上。学生能否独立闯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关,要看教师平时是否坚持科学的、严格的训练。如果教师平时不是善于引导学生过关而是硬推着他们过关,他们怎能获得独立闯关的能力呢?

为什么讲评过的练习题学生在考试中仍然出错?这说明我们的训练和讲评有无效的地方。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小学开始靠听“讲”过来的,讲、练两张皮。很多学生满足于完成当天作业,认为完成作业就万事大吉,课余时间不会利用,更不会深人钻研,到了考试靠突击。“讲”大体只能暂时满足于学生听懂,或者能够使学生勉强完成作业,还不等于学会。考试恰恰是在知识联系和运用上出题的。任何一门知识都有其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必须靠学生自身在学习各环节中主动用功去建立,光靠教师讲不行。必须想办法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动目、动手、动口、动脑,互相交流,互相观摩。所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这个道理。

(三)关于研究学生

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对学生的深切爱护和关怀。严格要求不等于事事声色俱历。一定要向管理要质量,管理不好,质量何来!我们要热情对待学生,要有耐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关心爱护他们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学业基础,所以我们的教育辅导,也不应当是一个模式。应当仔细了解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特别要注意个别教育的方式方法。

“优等生”别让他们蒙蔽了老师的双眼,课堂上他们的表现要注意做好调控。他们的发言,可能会耽误了其他学生的思考,让顿悟成为不可能。他们的表现,可能会让老师误认为大家都懂了,其实知者会者甚少,误判了学情。

“中等生”面大看起来不是好现象,却也是潜力所在。充分开发这层学生的潜力,就可以培养出许多“上等生”乃至“特优生”。这就要求我们仔细分析这些学生的优势和弱点,循循善诱,使之有信心地扬长补短。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常拿“上等生”和这些学生比,这样一比,这类学生的优势就被忽略了,就会只注意治他们的“毛病”,这样他们就不会和老师充分合作,“小病”反会治成“大病”。这种思想方法要改变,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分层提高。

学生问的问题再差,答的再差,教师的态度一定要好,不能发火,你发火,他就不敢再问了,有些老师,学生一发问就整人家:学生提的问题,老师回答不出,也整人家,这是很不好的。老师似乎忘掉自己是干什么的了。对于学生发问,回答有多种方式,而不管用什么方式回答,都要坚持运用启发式,对于复杂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再思考,培养其思维品质,只有在他们实在想不通时,才可以直接说答案,吓唬学生,或者故意再出难题,不是好老师。态度生硬,吓唬多了等于“为渊驱鱼”,把学生都赶至学习困难的深渊中去了。

教学最可贵的是耐心,不要操之过急,不做伤感情的事。

耐心不是姑息迁就,要给予学生思考、完善的时间和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为学生做出榜样,用正确的方法去对待错误的方法,用良好习惯去纠正不良习惯。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健康发展考虑,而不要只从教师的好恶出发。教师的好恶不符合学生的需要,就要进行自我控制。

“学困生”的出现原因很多,懒惰是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学生懒惰是谁造成的?不能只怨学生家长,这也和老师不善教有关。治懒不容易,要彻底治懒,要着力于克服惰性心理,为之创设带动激励的外部条件。对这类学生,批评过多,未必有效。

(四)关于学法指导

学生审题能力差的原因有四:一是阅读马虎,理解肤浅,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二是概念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义,或者迷惑于干扰因素;三是有关知识欠缺,不懂题义或者要求;四是不虚心,误将胸中“成题”当作新试题。不会审题,实际上是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低、思维方式片面性大的问题,要从平时教学中教清概念、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入手,去解决审题问题。在具体操作上可做以下指导尝试:一是整体读题,把握大意;二是逐字逐句推敲,抓住内容要点,分清主次;三是分析意向,框定范围,明确要求;四是逐个排除干扰因素,以保证思路畅通。这就要教师在平时训练中,指导审题方法和能力培养。

指导学生答题,要紧紧抓住思维的准确性,语言符号运用的严密性、规范性和条件规定的不可改变性。

“会学”的关键在于会想,不仅会想,还得会做。懂得方法还不等于会用方法,掌握方法靠功夫,掌握技巧靠练习。不去勤奋操作,光看光听是纸上谈兵。

遗忘有规律,学习新知识当天忘多少,三天忘多少······可以看看遗忘曲线图。记忆也有规律,最好的记忆方法是有意重复。在学习任务大的时候,如何抓复习?首先要抓纳”,抓分析比较、抓特点,这样才能实现纲举目张。静心阅读回忆、默默记诵,自行设问、检索存贮,反复练习、实践、学以致用,是强化记忆,提高能力之本。

(五)关于练习评改和复习资料的使用

对于复习资料,学科组要发挥集体智慧,在使用中注意增删换补。

考试在改革,要求在变化,学生的学过基础也在变化,如不从教学实际出发对之进行调整,就像不论什么病都去服用某种口服液一样,是不可能祛病强身的。

练习要落实,要够量,要限时完成;评改管理要加强,作业要按时收上来,对拖拉者督促不能放松。不能全改的,要组织学生互改互评,以加强字生间的交流,学生之间交流观摩学习也很重要,互评会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力。

练习塞得多、各科争时间,结果必定是互相恶化。同班教师一定合理分配时间。塞得多,学生消化不了,疲于应付,效果怎么会好?做过的原题,考试时仍不会做,这是教学的严重失败。

作业要适量,过多必然粗糙,优中差生都会走过场。事情都要有个度,做过了头会走向反面。对待练习的管理,应当是计划周密,精心选编,分量足够,目标明确,限时完成,严格评改,优化讲评。

讲评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总结、反思、纠错,不断在“学会”和“会学”上下功夫。讲评要突出重点,选用多种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优化,也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探讨的兴趣。如果只是对答案,简单地进行批评表扬,或只把“差生”的失误搬到讲台上嘲

弄一番,或一味地由教师一训到底,那是不会有好效果的。要记取我们的教训:在讲评中曾经反复纠错的题,学生在考试中又做错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教学工作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