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之八

知识隐喻与教学转型

知识不是在社会的真空状态之中,而是在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这一织物整体的范畴之中构建出来的。

只是说对我过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当前我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同样反映了知识隐喻的对立。应试教育的知识隐喻---“知识百宝箱”说显然是同欧美国家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纯客观知识论同出一辙的。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在于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我国的课堂教学面临着从“灌输中心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教学”的严峻课题,这是关系到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方向的问题,容不得半点含糊,也容不得蓄意狡辩。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需要克服两种片面性,既不能无视儿童已有的知识体系与经验,单向地灌输知识,也不能轻视概念性知识,无视知识结构化的体验主义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大原则。

教师语言活动的本质就在于,即便采取了独白的形态,也是在跟学生对话。出色的课堂教学,从一方面看,是淋漓精致地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支撑作用,从另一方面看,同时又是淋漓精致地展示学生自觉地、能动的活动。当教师的作用引发了学生的活动的时候,就产生了教与学的辩证法,可以说,教学就成立了。在这里,教师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问题”,而这种问题的解决正是“学习共同体”所追求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的逻辑》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