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02金字塔内部结构

第二章 

待解决问题:

什么是金字塔的内部结构?

使用内部结构搭建思想有哪些好处?

怎么使用内部结构?

 

笔记区:(本章笔记的结构将应用本章学习的内容)

上一章节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金字塔结构,就像盖楼一样,知道了外部结构,我们也要清楚它的内部结构,这样才能知道,这座金字塔思想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我们上一章已经了解了纵向和横向,今天我们着重说说为什么要使用这三种子结构。

金字塔有3种内部子结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序言。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构建金字塔所需的思想。

纵向联系: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

横向联系:演绎或者归纳推理;

序言:讲故事式。


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要梳理出想要表达的思想。我们要梳理出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以及序言的叙述方式。


我们按着思路搭建的顺序,先来说说纵向联系。

为什么要使用纵向联系?纵向联系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读者,迫使读者按着作者的思路产生符合逻辑的思路。

我们先举个例子,今天外面晴空万里,风和日丽,我们全家计划去郊游。出门前,我跟大家说,一定要准备好雨伞。这个时候就会有人提出疑问,明明天气晴朗,为什么要带雨伞呢?我回答说,因为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阵雨。

我在最开始,提出了要准备雨伞,这和大家已知的晴朗天气不需要雨伞的认知产生矛盾,大家自然而然就会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这个时候大家的兴趣点就在“为什么在晴天带雨伞”上,然后我给出了回答“因为下午有雨”。这就是晴天和雨伞的纵向关联。

我们表达思想的主要目的是向受众传达新的信息,每一层级的新信息,都会让受众产生疑问,所以作者就按着这种纵向联系不断地提出新信息,不断地刺激读者产生新的疑问,作者又不断的回答新产生的疑问,一个疑问套着一个疑问,一环套一环,这样就能保证吸引到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一点与格林老师提出的WWH模型非常相似,就是在向受众传递信息的时候,不断的反问“为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提出的中心思想,需要很多子主题支撑,每一个子主题下面又会分出若干个二级子主题。那么问题来了,同一层级的子主题之间应该怎么搭建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横向联系。

横向的表述有两种关系,分别是归纳关系,和演绎关系。他们两个相互独立,每次使用,只能二选一。

演绎性的思想组合,是由若干个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我们举个例子:

“住在海边的人皱纹少

海边的空气湿度大

空气湿度会保持皮肤水润

皮肤水润会减少皱纹产生”

我们看到了,第一句话里,海边和皱纹有莫名的关联;第二句里表述了海边与湿度的关联,第三句表述了湿度与皮肤的关联,第四句表述了皮肤湿度与皱纹的关联,因此得到了第一句话中海边与皱纹之间联系的推论。

我们知道纵向关系是上下层级的解释,其实横向关系里的演绎关系就是左右层级之间的推论。

就像格林老师提出的用已知的知识去包围新知识,用旧知识解读新知识。同理,演绎关系就是我向像受众提供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然后再与新知识建立链接,受众就会容易理解新的知识。


那么横向关系里的另外一种关系,归纳关系又是什么呢?

归纳性的思想组合,思想相互关联。简单说,就是利用归纳子主题之间的共同点,推理出一个符合所有子主题表述的结论。

举例子:

我看到行人们戴着棉帽子

我看到行人们穿着棉靴子

我看到行人们穿着棉大衣

归纳上述的共同表述内容,我们可以推理出一个结论,“外面非常冷”。


横向关系、纵向关系,我们已经梳理好了,那是不是就可以开始着手下笔了呢?在开始之前,我们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要先抛出一个问题,那么这个抛出的问题,就是序言。(小说的话,一般就是写在正文前的楔子)

什么是序言?一般的书籍都会在正文前先写序言,序言里有什么内容呢?基本上行都是交代了成书背景,原因,成书过程中,发生过哪些事,书中内容会帮助读者解决哪些问题,作者计划用什么样的方式解答这些问题。

从序言里我们提炼到了几个关键点,就是背景、冲突、疑问、回答。这是一种典型的讲故事式的呈现方式。就像我们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学过,要在文章的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

在文章开头交代写序言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第一时间对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序言中向读者提出一个观点或者是问题。读者会对这个观点产生疑问,或者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产生兴趣。让读者产生兴趣就是序言最终的目的。因为我们往往对已知的信息和内容是不感兴趣的,只有对未知的信息才感兴趣,序言就是在一开始,向读者传递出一个未知的信息,从而刺激读者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

序言里提出的问题一定是针对全书的中心思想提出的,接下来我们就该引导读者循序渐进的,跟随作者的思路和节奏,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结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字塔原理》02金字塔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