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vs10000小时理论

斜杠青年vs10000小时理论_第1张图片

最近一个词很流行,斜杠青年。身边也突然有很多人自称是斜杠青年,比如,主业是会计,但是我会摄影,爱烘焙,擅长写作,运营自己的公众号。刚一听,哇塞,好拽的样子!

接触之后发现摄影不过是刚用上了单反相机,来了几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烘焙只是用了烤箱,能做一些基础类的西点;写作就是写了十几篇文章几万字输出,运营了一个几百粉丝的公众号。

百度了一下,他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其他技能,也能够拎的起来,带来价值。如此看来,斜杠青年不过是把我们常说的一专多能换了种说法罢了。

之前提到的所谓的斜杠青年,恰当的称呼应该是样样通样样松。而现在社会上大多数自称斜杠青年的人,都可以归为此类。

互联网时代,想学习一件新的技能真的是再简单不过了。以前我们望尘莫及的大咖前辈们现在可以实现零距离接触,各种各样的微课训练营无处不在,不管你想学什么,动动手指就能轻易链接。但是,一个小时的微课,一个来月的训练营,真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吗?短暂时间里的浅尝辄止,就能让人掌握一门技能?

当然不是,很重要的原因是“10000小时理论”,要想真正成为一个领域的大咖,需要一万小时的修炼。也许真正掌握技能并没有一万小时那么吓人,但至少需要安静的潜心修炼,不断的重复,不断的深入了解。学习的过程和爬山一样,刚开始的时候满心兴奋,爬到中途腰酸背痛,大汗淋漓,有的此时打起退堂鼓,真正达到顶峰欣赏到绝妙风景的人注定也饱尝艰辛之苦。

如果按一万小时的标准来要求斜杠青年的每一项技能,那么斜杠青年所付出的一定是我们难以去衡量的。看看那些网红斜杠青年,小川叔,彭小六,特立独行的猫,秋叶大叔等等,深挖下他们的个人经历,哪一个不都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沉默的时光,去沉淀,去积累,用无尽辛苦才换来了多样技能的大爆发。

成为斜杠青年似乎成了很多年轻人追逐的梦想,可以靠此过上有钱有闲的理想生活。但是每一个斜杠不应该是拍脑门轻易决定的,每一个斜杠都应该依据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发而来。在兴趣的基础上,去深耕细作,靠着时间的积累来换取真正的技能掌握。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斜杠青年越来越被社会需要,发展空间也相当之大。但是,需要的不是只有皮毛,一知半解的青年,而是每个领域里都能掌握精髓,独挡一面的真斜杠。

斜杠青年盛行的时代里,10000小时理论不会过时。无论你涉足哪个领域,先静下心,努力深耕,只有前期沉的下去,后期才能漂亮的浮出水面。

蹦蹦23周4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斜杠青年vs10000小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