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一壺老酒

今晚,讀畢李舒《潘金蓮的餃子》之冬季部,終篇《雪夜,篩一盞菊花酒》一文中寫道——

中國人喝菊花酒,有千年歷史。葛洪在《西京雜記》裡記有菊花酒的做法:“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到唐宋,飲菊花酒的風俗到達了巔峰,菊花酒的釀造工藝也開始“百花齊放”,有先將菊花蒸成花露摻入酒體的,有菊花曬乾後放在生絹袋裡懸在酒體之上燻製的,還有把菊花打碎摻入酒麴直接釀造的。不管什麼方法,目的只有一個:要有菊花香。

也許是因為明代的釀酒業發達興盛,明朝人可以選擇的酒實在太多,菊花酒在明清漸漸衰敗了。

《金瓶梅》中,多用“篩酒”而不用“斟酒”。《詩·小雅·伐木》有“釃酒有衍”的句子,“釃”就是濾酒的意思。“篩”則是“釃”的通假字。中國古時只有發酵酒,發酵酒會將釀酒原料以及酵母混在酒中,所以在飲用的時候,要用工具(比如篩子,生絹)過濾,將酒中的固體成分過濾掉,然後溫酒,揮發掉一定的甲醇,再飲用。按照《本草綱目》記載,元代之後,大家才喝上了採用蒸餾技術釀造的燒酒。白居易膾炙人口的那首《問劉十九》裡,有“綠蟻新醅酒”,這裏的綠蟻指的就是浮在新酒表面的酒渣。最帥氣的篩酒典故來自陶淵明,有地方官去見陶淵明,看見他正在釀酒,就把頭巾摘下來過濾用,濾出酒了,再戴回去,不知道頭上的酒糟味,是不是一個月也去不掉。

篩酒究竟是怎麼個篩法?《北山酒經》中曾經論及,吃酒時,“以綿竹子遍於甕底攪纏,盡著底濁物。清即休纏。每取時卻入一竹筒子,如醋淋子,旋取之。”西門慶家後來拿菊花酒請客,也用了這樣的方法。所不同的是,西門慶家還“先攙一瓶涼水”,這大概是因為菊花酒太辣,要“去其蓼辣之性。”

掩卷之餘,不禁遐想,寒冷冬夜,溫一壺酒,再沒有比這更美的時刻了。《三國演義》中有溫酒斬華雄,《水滸》中林教頭風雪夜喝的酒想必也是溫過了的,連《紅樓夢》中賈寶玉去薛姨媽處喝的酒也是要溫的……

而今,溫著喝的酒怕只有黃酒了吧,比如聞名的紹興花彫…在下實在孤陋寡聞才疏學淺,見笑見笑,還望高手方家指點一二,我且去溫一壺老酒,圍爐待君。

你可能感兴趣的:(溫一壺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