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风与沙

本想记述一下疫情对世界的影响,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这是个太宏大的议题,以我对社会和国际问题的洞察很难驾驭。所以这次仅列举一些数据事实,希望也能引发一些思考吧。


疫情下,全球经济衰退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商务部发布《世界经济形式与展望》4月月度简报指出,如果在第二季度疫情得到控制,那么今年全球总产值从预测的2.5%转为1.6%,最坏可能至-0.9%。


need-to-insert-img




疫情下,就业萎缩

3月初,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对新冠病毒导致的失业人口数量进行了预估,认为全球可能会新增2500万的失业人口,这是按照2019年全球1.88亿失业人口基准推算的。但是到了3月中旬的时候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警告,美国的失业率可能会飙升至20%,大约3200万人口会失业。仅美国一个国家预计的失业人口数量,就已经远远超过了联合国的预期。


就现在的数据来看,中国一、二月份的失业率也飙升到了6.2%,这就比去年平白多了1000万的失业人口。第三产业中,零售、休闲、酒店、娱乐、交通、旅行等实体部门在疫情下不可能保持增长,而这些部门吸纳了总体就业的1/4。



疫情下,全球化进程受阻

 

疫情下,因健康防护等民众需求导致的社会思潮对全球化抵制的影响更为明显。尤其是受到发达国家媒体歪曲的影响,将疫情民族化和种族化,进一步加大国际分裂。根据波兰尼提出的社会与市场“双向运动”理论,一旦社会自我保护模式开启,更大范围的保护主义将被激发,使得全球化进程进一步蒙上阴影。


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世界供应链就出了很多问题,这个话题讨论过很多次了。现在疫情蔓延到各个国家,全球化的副作用要显现出来了——专业化生产的比较优势在这个时局里,就成了比较劣势。


近些年来国际组织和各个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地推动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改革,以最大程度地给本国带来最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让世界得到最广泛的分享。许多新兴市场国家都没有走工业大国曾经走过的全面工业建设道路,转向从事专业化生产。而疫情的发生,让专业化生产变成了劣势。


疫情下,不公平鸿沟凸显

在疫情已经全球蔓延甚至攻击到了很多发达国家的政要的时候,很多人也许会说,病毒不分种族不分贵贱一视同仁。但事实可能是,那些社会资源少的人、那些处在社会底端的人,疫情对他们正常生活的冲击更大。


面对新冠疫情的风险,能够在更好的医疗条件下得到救治的,是发达国家的公民,是大城市的市民。而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除了医疗工作者,更多的人来自底层——配送必备物资的快递小哥,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商超工作人员,让城市保持卫生的环卫工人……他们不得不和他人存在身体接触,有着更高的感染风险。


现在各国都已经采取了货币手段、财政手段保护失业的弱势人群。为了保住就业,澳大利亚政府宣布直接帮企业给员工发工资,每位员工将获得每14天1500澳元的工资,对于企业的附加条款只有2条:证明疫情确实使营业额受损;保证不开除员工。英国则免除了企业一年的营业税,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和企业可以推迟偿还贷款。德国是主动对小微企业发放了补贴,主要受益对象是烤肉摊、啤酒馆这样容易受冲击的服务行业。各个国家的央行,也是毫不犹豫直接降息。


这是发达国家的手段。可是发展中国家呢?第三世界国家呢?印度宣布封城之后,大量民众不得不背着小孩子,步行数百英里,从德里等城市回到自己的村庄——他们可没车。在本就疲于奔命的穷苦国家,疫情可能会让百姓寸步难行。





人类面对自身难以承受的巨大的物理或心理灾难时,时常会求诸一种解释:这是上天给我的试炼,我要把它当作成长的机会。


不可否认的是,灾难的确可以成为某些纠错与改良的促发点。比如08年的汶川地震后,房屋的建设质量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08年的毒奶粉事件,食品药品监督的薄弱与不力得以被曝光。


如果按照同样的逻辑,新冠疫情也是一样,这是人类的一场试炼。但我们很难这么去说,我们面对的是一条条逝去的生命,“试炼”“危机中的重生”式的宗教式的口号安慰不了我们的丧失。人类发展的所有立足点是人,不是其他。如果失去的是人的鲜活的生命,所有安慰的立足点将不再成立。


时代的风与沙下,无人能幸免。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代的风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