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上谈兵”走向课堂实践

——我对音乐教师日常备课的思考与实践



一、为什么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上不好呢?

为什么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一直上不完呢?这大概是开学来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有时候,我会安慰自己:不必自责,不是说好慢慢来的吗?一会儿我又开始责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就一直上不完呢?如此反复。第一单元已上了好几课时,我想开学孩子们进入状态本身就很慢,不如就放慢一点速度,可这周已是第四周了,再不赶进度后续就会有问题了。于是,今日开启第二单元的学习。

上午空课时间,我就一直构想着如何上好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作为单元开篇,就像一幕戏缓缓拉开序幕的感觉。第二单元主题为《快乐恰恰恰》,整个单元内容(欣赏和歌曲)基本属于欢乐的舞曲风格,如《微笑波尔卡》《希腊舞曲》,《木瓜恰恰恰》是孩子们首次接触恰恰风格的歌曲,以及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歌曲《阿西里西》,也别具一格。以什么内容为开首呢?参阅教参是:《微笑波尔卡》和《木瓜恰恰恰》放“第一课时”,但我还是犹豫了。

我想的是:乐曲《微笑波尔卡》的欣赏可以做得足一点,除了根据主题不同进行律动,还可以参照教材加入乐曲伴奏(凸显不同的主题特点),或者选择其中的一个方式也可以(如就律动,就乐器伴奏),关键是时间分配问题。于是,我又构想先从歌曲《木瓜恰恰恰》入手,学习歌曲,而后展开拓展(歌词拓展),再把多余的时间留欣赏教学。可还是担心歌曲教学效果不好,欣赏部分势必要受影响,那还不是又走到老路上来?于是,在课前我与音乐组宸悦作了简单的交流,宸悦也说到这首歌孩子学习起来没那么简单,也不知什么原因就是唱不太好。

带着这些矛盾与问题走进了课堂,我还是坚定地从学习《木瓜恰恰恰》开始,我想把最好的时间留给新授歌曲(啃大骨头除了需要好时机,也需要一点教学勇气似的)。我还对课的开始作了一些铺垫与设想:

1. 用一句话引出富有特点的恰恰节奏:

我用的是“今天我们一起来上音乐课”这样一句话引出恰恰节奏:

        今 天    我    们  来 上    音 乐    课

(1) 引导孩子有节奏地念读这个节奏,感受节奏特点。(“我”字念对)

(2) 句尾加上“× ×  ×”的节奏,学习念读,并感受欢乐而动感的特点。

              恰 恰  恰

(3) 思考:“恰恰  恰”的地方可以做什么律动?(拍手)

加拍手练习,效果非常好。

2. 引出歌曲《木瓜恰恰恰》,运用刚刚的方法来念读歌曲中的节奏。

  4/4 × × ∣ ×.  ×  × × × × ∣×  (× ×  × ) 

      木 瓜  芒  果  香 蕉  番 石  榴 (恰 恰 恰),

        木 瓜    味  道  真 呀  真 是  好 (恰 恰  恰),

        × × ∣ ×.  ×  × ×  × × ∣×  (× ×  × )

        菠 萝    榴  莲  都 古  和 橘  子 (恰 恰  恰),

        又 甜    又  香  解 渴  又 爽  口 (恰 恰  恰),

× × ∣ ×.  ×  × ×  × × ∣×  (× ×  × )

赶 集    时  都  挑 到  城 里  卖 (恰 恰  恰),

        还 有的  更  甜  更 香  更 可  口 (恰 恰  恰),

× × ∣ ×.  ×  × ×  × × ∣×  (× ×  × )

城 里的  人  都  争 着  来 选  购 (恰 恰  恰)。

      只 要    你  到  街 上  遛 一  遛 (恰 恰  恰)。

这样看,整首曲子的节奏就非常清晰起来,孩子们念读也基本可以在先前基础上自学完成,因为四个乐句的节奏是相同的。但在教学的时候发现了另外的问题:这些瓜果名称连续念读比较拗口,孩子们在表达时总是口齿不清、不够流畅;另外,第二段的歌曲“又甜又香解渴又爽口”“还有的更甜更香更可口”,这些句子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不好念,必须得重复数次练习。

事实上,我预估到了音乐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但没有想到的是:还是栽在了歌词上。我想,这大概是印度尼西亚民歌翻译而造成的问题。还有一点我实在有点想不太明白:我们成人以为很顺溜的旋律,但在孩子们学习时并非我们想的那样,比如这一首《木瓜恰恰恰》。它每乐句递进式的旋律,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些音准把我上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觉得很好唱的旋律,孩子们演唱时未必哦。

我是在上午上完三11班之后下午再上三10,才总算找到一点《木瓜恰恰恰》的味道:卖瓜时的欢乐,夸瓜时的动感。“恰恰恰”拍手时,我们的身体特意下蹲侧斜了一点点,感觉身姿更好看,演唱时效果也更好了。

因为上不好课,让我思考起备课与上课之间的关系,但今天我想到的是:备好课只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时候备好课依然上不好课,就像一个人懂了很多人生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生活一样,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哈,继续思考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纸上谈兵”走向课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