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 《心流》:如何获得幸福的生命体验

063| 《心流》:如何获得幸福的生命体验_第1张图片
《心流》

心流,这个概念流传比较广,但可能也会有人和我一样一知半解。我在诸如得到等很多地方听过这个概念,一直把心流当做是一种学习状态。今天在得到听书看了《心流》这本书才明白,原来心流的目标瞄准的是怎样获得幸福。

《心流》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1934年出生在意大利,匈牙利籍,22岁移民到美国,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20世纪末,米哈里与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等人共同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理论。

《心流》一书出版于1990年,中文版曾以《幸福:从心开始》、 《幸福的真意》、《当下的幸福》等多个名字出版,《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是中信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名字。从原来的书名倒是可以看出与幸福的关系,但又削弱了心流的概念。

这本书认为,能够获得心流状态,就能够获得幸福,并从幸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

幸福是什么?

幸福也没有公认的定义。一般认为幸福一种状态,但与快乐、愉悦等还有区别。《幸福的方法》里,泰勒·本-沙哈尔把幸福定义为快乐和意义的结合,兼顾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米哈里认为,我们从生活中获得的各种体验,经过了意识的过滤和阐释。幸福是衡量我们获得的生+++命体验的指标,体验好,幸福感就强。

既然如此,我们要探索一下生命体验不好,就是不幸福的原因。

米哈里从基因驱使和社会控制两个角度来解释了不幸福的原因。

第一,基因驱使。

从生命演化的角度,自然界给予每个生物的都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我们要躲避洪水猛兽,要与病毒病菌斗争,要在资源紧缺的环境里填饱肚子。

按进化论的观点,生物的生存进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基因的角度,每种生物其实都是基因的载体,基因要延续,驱使着生物保持生存和繁衍两大任务。为促使生物适应环境,基因打造了“胡萝卜+大棒”的生物机制。

大棒,就是各种负面情绪。恐惧、紧张、愤怒,这些都是生物面对确定的、不确定的危险是发生的情绪,这种情绪驱使生物迅速采取逃跑、打斗等应对措施,保证自己的生存。

胡萝卜,就是给我们的各种快乐感觉。这种人类最明显,其他生物也会有。快乐并不是基因给我们的赏赐,而是给我们的诱惑。比如性的快感是为了传宗接代,好吃的快感是多摄入能量……

第二,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人类文明诞生以来特有的情况。人类是通过虚拟意义才建立了文明,虚拟创造了各种意义来引导人类自己的行为,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比如拥有财富就能幸福的观念,这像一个诱饵,让我们都投入到物质创造和争取中。财富拥有的越多,期望值却随之越高,如此恶性循环,人并没有满足的时候。

被基因驱使和社会控制形成的快乐,都是暂时的感觉,不是持久的状态,并不能从这些快乐中体验到幸福。

要获得真正的幸福,要意识的控制权拿回到自己的手里,自己掌握。

米哈里的第一个观点,学会掌控意识,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幸福的境界。

为什么要控制意识?

米哈里借用热力学第二定理中熵的概念,提出了精神熵的概念,认为意识也是趋于无序状态。

热力学第二定理描述了热量传递的过程,热的物体总是向凉的物体传递热量,能量转化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损耗,所以物体浓度趋于扩散,结构趋于消失,有序趋于无序。

熵是衡量无序的度量,所以自然情况下,熵总是在增加的,整个宇宙都在扩散,趋近于无序。

人的意识也有类似的状态。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量是有限的,而人感受到外部环境的信息量特别大,所以外部信息需要经过筛选后,给大脑处理。

大脑形成的感受,就与筛选的信息密切相关,也就是与筛选的机制直接相关。

注意力负责筛选。如果人能够驾驭注意力,关注有用的信息,就会帮助你达到想要的目标。否则,就会与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进而产生负面的情绪。

所以人在的意识系统需要秩序,来驾驭注意力。无序状态会给人带来损害,就没有好的体验,也就不会幸福。

要控制意识,米哈里也借鉴了薛定谔提出的负熵概念。

负熵是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逆向过程。比如生命,就是从自然的无序中,将太阳能转化成了生物能,发展出了有序的生命体。

精神熵的反面,米哈里称之为最有体验,另一个名字就是心流。最有体验是一种状态,精神能量源源不断涌现,保持意识有条不紊,注意力高度集中,控制大脑处理信息的输入类别。

在心流中并不会感到快乐,因为当时专注的状态并没有分心去感受自己是否快乐。心流中式个体完全的沉浸在体验本身,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在心流状态,我们享受着巅峰体验,同时输出了巅峰表现。这种巅峰表现产生的满足感,又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米哈里的第二个观点,最优体验,就是心流,能够对抗精神熵,保持意识的井然有序。

怎么体验心流?

获得心流体验的方法并不困难,有三个要素。

第一,目标清晰。

没有目标是体验最差的时候,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制定目标,可以使用SMART原则来检验目标是否清晰。

第二,即时反馈。

在每个行动结束之后,能够立即得到反馈,这与目标清晰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清晰的目标,才能够衡量行动的结果。

但并不是每个动作都容易得到即时反馈,这首先要在确定目标上下功夫,比如形成分阶段衡量的目标。

《刻意练习》也在强调即时反馈对提高练习效果的重要性,领域内的导师、成熟的知识结构体系、考试等方式都能提供效果反馈。

昨天提到的《自律力》,其中提到的“每日问答法”也值得借鉴,实质是自己设定反馈体系。

第三,挑战难度与能力匹配。

书中给出个精确的匹配度,难度略高于技能5-10%,最容易有心流。

能力低难度高,做起来特别困难,容易陷入焦虑状态。能力高难度低,不需要集中太多的精力,容易进入无聊的状态。

万维钢在《精英日课3》中有篇文章《最高学习效率 = 15.87%》,提到了学习的心流状态区间,就是难度与能力的区间。

万老师还提到了亚利桑那大学和布朗大学的研究者最新研究成果《最优学习的85%规则》,认为学习取得最好效果的难度,在于不会的部分占15.87%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当然实际过程我们只能靠感觉难度,很难去量化。

063| 《心流》:如何获得幸福的生命体验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得到《精英日课3》

作者最后对时下人们不容易获得心流体验的原因做了分析。要进入心流状态,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但是现在的人们更喜欢用电影、娱乐节目等方式被动地填充自己的脑袋,不愿意去更加耗费心神的进入心流状态。

但短暂的快乐会带来更多的空虚,难以体会到幸福的感觉。就是前面幸福定义中提到的,幸福是一种体验,被基因和社会控制享受的快乐,当时是快乐的,但从中我们体验不到意义感,没有成就感,这种快乐之后就容易陷入更加负面的情绪。

《精进》中,采铜提出了“采铜法则”,建立了收益值和半衰期形成的矩阵模型。这个模型对短暂的快乐,和有意义的事情进行了划分,采铜提出,要做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有兴趣可以自己搜一下具体的内容看看,我后面也会再讲述一下《精进》这本书。

063| 《心流》:如何获得幸福的生命体验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心流是一种状态,可以用来学习,而且学习的效率很高,《盗火》里有专门的描述。也可以做其他事,我原来以为在擦擦桌子等简单活动中,能够体会一种全神贯注的感觉,以为这也是心流。但从获得心流要素来讲,擦桌子太没有难度了,这种专注可能类似于一种冥想的状态。

让我们通过心流,在向往幸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063| 《心流》:如何获得幸福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