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互联网,杀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确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综合素质平台

在中国互联网,杀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确_第1张图片

米学君语:

关于熊孩子,每个人都有很多话讲,因为有孩子的地方,总会有一两个熊孩子出没。想起来前两天去了一趟医院,遇到的惊险一幕。

那个医院人很多,走廊摆满了床位,加上妇产科基本都是孕妇居多,正在排队突然听到一个孕妇“啊”的一声惨叫,原来,是有个熊孩子在走廊拿消毒水玩,喷到了人家眼睛里了。那个消毒水是挂在每一间病房门口的,大人肯定不会去动,但是保不准孩子好奇就去按了喷壶,刚好那位孕妇就在走廊病床上躺着休息,一下子着了道。

结果是孩子家长出面道歉,陪着孕妇去楼下眼科做检查清洗,后来听说还好消毒水浓度不大,清洗后,孕妇情况比较稳定。想想,如果是其他毒性较高的液体伤到眼睛,后果不堪设想,加上孕妇体质本来就金贵,不能用药,更不能惊吓,碰到这样的事情也是令人揪心了。

我们在走廊看到那个熊孩子当场被父母责骂了一顿,哭起来,被奶奶搂着,或者说护着,孩子妈妈觉得过意不去,揍了他一下,逼着让他给孕妇道歉,小家伙才可怜巴巴的说了声:“对不起”,然后躲进了奶奶的怀里。

在中国互联网,杀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确_第2张图片

有时候,碰到这样的熊孩子,真的是恨不得“大打出手”。网络舆论里,几乎也是一边倒的“讨伐”,殊不知,孩子之所以为孩子,正是因为他们生性好奇爱动,而且不分场合,他甚至把医院当游乐场,按下喷壶的那一刻,他并不知道会喷出什么,或者伤到别人眼睛。

经历此次事件后,熊孩子是否能够长点教训,从此就改了很难说,倒是家长务必要上点心,这次小伤损失了了,下次出现难以挽回的后果就很难说了。不过,最令人欣慰的是:那位被伤到眼睛的孕妇,在情况稳定后,还安慰小男孩说:“没事了,阿姨原谅你了,不要哭了。”

回来后,我一直在思考熊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顽劣究竟是谁造成的?家长出现问题后又该如何教育引导?社会对于熊孩子难道就必须“喊打喊杀”吗?是否能够宽容的说一句“我原谅你了”?

以下内容转自公众号 | 霍老爷

在中国互联网,杀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确_第3张图片

仇孩症就是巨婴症,本质是内心无能,欺软怕硬。

01

杀死那个“熊孩子”?

 

4月27日,遂宁一位21岁的男子在公交车上殴打7岁的小孩,因为小孩在车上玩闹踢到了他,就如同《金刚》里的巨兽一样反复掼摔小孩儿,并用脚拼命踩小孩的头,现在小孩正在医院接受治疗。而据新闻说,是年轻男子先去挑逗小孩才有了孩子的骚扰动作,最后酿成惨案。

在中国互联网,杀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确_第4张图片

前段时间同样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宝鸡一家餐厅内,一名4岁小男孩跑进门时,掀起的软帘碰到了坐在门边的一位孕妇。随后,该孕妇在孩子手持碗筷跑出门时故意伸脚将其绊倒,并同丈夫举杯庆祝。

在中国互联网,杀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确_第5张图片

面对临座食客的指证,孕妇先是抵赖不认,在调出监控后又借口肚子疼离开。

然而画面显示,她不但是故意所为,实际上,还在短时间内进行了一次“预演”,以确认孩子一定会被绊翻。

据悉跌倒的“熊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受到剧烈刺激,事后曾留院观察。涉事孕妇在网络压力下投案自首,身份是麻醉医生。

倒是孩子的父母因对方怀孕而大度不追究责任,更显示出孕妇夫妻的狷介下作和毫无担当。

在中国互联网,杀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确_第6张图片

一年之前,在大连一间餐厅中,因为4岁的女孩吵闹,邻桌的女大学生连踹孩子座椅。

当时,还有不少舆论认为“对熊孩子就不该客气”。完全偏离了一个成熟社会,一个成年人士应有的包容和克制。

直到这次更为恶劣的“怼死熊孩子”事件爆发后,网民才开始对各种被痛点文中妖魔化的“熊孩子”有了一丝质疑。

“如何一阵见血地彻底击溃熊孩子和熊家长”,“怎么样不动声色地对付熊孩子”,“如何给熊孩子留下点童年阴影”……

打开以逼格著称的知乎,在“熊孩子”主题下逾有4000个类似的提问。而答案中,无论是连扇7个耳光,抬腿照脸踹,还是倒拎双脚让孩子舔粪,都会引得知乎er们大仇得报般的叫好:

“畅快淋漓大快人心,对待有些人就要存从本能。”

“人人都下一点狠手,世界就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号召以暴制“敌”的高票留言一个赛一个狠,乍一看,还以为是要打ISIS。

前文的孕妇必是怒刷了不少有关“熊孩子”的流量文,仅仅是被门帘碰了一下,满腔怨气瞬间升级,迅速精准一招取胜。如果不是有监控铁证,这位小姐姐转头还能泡制两篇《熊孩子在饭店撒泼,冲撞孕妇几至流产》,《自己的孩子不管教,就会有人替你管教》

新媒体犹如斗兽场,隔段时间就要抛出个撕出血的话题喂养它。从贱人、low逼到各色婊、熊孩子。一个戾气满满的新概念不断发明出来,在不断的挑战人们的神经的同时,也在不断突破下限,鼓吹族群对立。

键盘侠需要靶子,营销号需要爆款,咪蒙老师教导大家打完痛点打爽点,替读者骂出心里话,怎么偏激怎么来。而知乎这个以反咪蒙著称的大本营,无数的大V也在反咪蒙同时,不折不扣地执行咪蒙的路线。

那些沉浸在“这世界上充满了熊孩子和熊家长”氛围中,视“熊孩子”为假想敌,毫无愧疚伤害儿童、残害儿童的人根本也没有兴趣了解儿童教育、社会公德,所谓的“对付”、“摧毁”、“管教”、“击溃”,都是霸凌的托词。

在怼死熊孩子的背后,其实他们心里面的真实所想是:“如何名正言顺地以大欺小,用暴力惩罚我讨厌的弱者。”

只要想一想就明白了,那些号称“对待熊孩子,一顿毒打是他唯一能听得懂的语言”的人,如果你面对的是两百斤、大花臂的壮汉,你还敢这么嚣(装)张(逼)吗?

不会的,当面对一脸横肉满身纹身的壮汉时,同样是这些为杀死“熊孩子”叫好的人,会转过头来苦口婆心地教育你,“远离垃圾人。


02

是谁在无节操鼓动戾气?

妖魔化无法自证清白的儿童,这股吐槽风刮了有一阵子了,并且愈演愈烈,画风离奇,快比得上中世纪猎杀女巫了。

以至于霍老爷这种孩爹每次带娃出门都战战兢兢,生怕因为一个不注意便被钉在“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的耻辱柱上。问题是,我真没有看到过那么多如网帖般登峰造极,不可救药的“熊孩子”。

事实上,近年固然发生过少女摔婴、高空掷物、割安全绳等恶性事件,但不少被数家媒体竞相转载的“熊孩子有多骇人听闻”的段子集合,很多源自无法取证的网帖故事。

一则称:一位妹子亲眼目睹了一名四年级,身高1米4,体重120多斤的熊孩子猛推孕妇。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这个熊孩子悠闲地吃着零食,不以为意地说:“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想看看推倒她会不会也流产。”

在中国互联网,杀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确_第7张图片

另一则称:我朋友说,在饭店里,一名姑娘因为不让邻座的熊孩子玩自己的手机,被对方在家长的纵容下用滚汤淋头,惨遭毁容。问题是,一个小孩是如何能神速举起热锅扣在大人的头上呢?

知乎上“被熊孩子破坏了自己的手办/电脑/单反/收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提问下,高票答案称,熊孩子毁坏了自己价值645988元的名表,还企图盗窃一只10600元的美度指挥官。闹上法庭后熊孩子被判故意毁坏他人私有物品罪和盗窃罪。

这条收集了1447个赞的回答因为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找不到备案而被网友质疑为编造。

被多个营销号转载的《当熊孩子遇到化妆品,真正的史诗级灾难片开始了》,号称孩子糟蹋了tom ford的腮红,nars的双色眼影等数万元的化妆品,事后被证实是摆拍。

对此,《北京青年报》严厉批判:仅仅几则未经核实的网帖,就点燃了大家对熊孩子的恐惧和愤怒。节奏是多么好带,情绪是多么廉价。表演者们除了煽动起仇视“熊孩子”这个抽象群体的情绪外,一文不值。

然而,没有人关心事实真相,没有人关心思索现象,读者更热衷沉浸于自己脑补的正义快感中。甚至在许多人看来,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网帖是否让自己有所共鸣。

在中国互联网,杀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确_第8张图片

在这种“怼熊孩子=政治正确”的推波助澜下,被4岁女童吵到的女大学生理直气壮飞去一脚,事后承认自己是因为心情不好迁怒于人。被小男孩无意碰触的孕妇医生首先想到的如何报复,事后心知肚明自己理亏所以抵赖逃离。

一边是幼儿,一边是成人,一个是无意,一是个故意。那些天天叫嚣要收拾熊孩子的人,从来没问过作为成年人的自己是否拥有该有的成熟。


03

熊孩子或许可恨?但仇婴也是一种病

好奇、爱动、贪玩,打闹,原本是孩子的天性。

在尝到流量甜头的营销文中,这一切都被无限夸大,成为了孩子的不可饶恕的原罪。编故事张口就来,在这个标准下,所有的孩子就是熊孩子。

3岁孩子哭几声是熊。

4岁孩子跑两步是熊。

同车的孩子眼馋IPAD,教育熊孩子的办法是放A片给人家看。

电影院里有小孩吵闹,教育熊孩子的办法是怒扇两巴掌逃跑。

春节还没到,已经有人在问:“怎么整治过年时来家里的熊孩子们。”

这些人的同理心大概都被熊吃了吧。

去年,河南一父亲带孩子在银行办理业务。填单桌在2岁女孩轻轻一扒下倾塌,被砸中的孩子不治身亡。即便是这样的意外,仍然有人评论“熊孩子作死”,卑劣恶毒到令人发指。

仇孩已经成了一种流行病,但是正如我们所说的,之所以有这种情绪,正是因为,儿童被攻击后无力反击。

仇孩症就是巨婴症,本质是内心无能,欺软怕硬。

在中国互联网,杀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确_第9张图片

在饭店中脚踹女童的大学生,因为跟男友吵架而迁怒于孩子;绊倒男孩的孕妇,连光明正大批评孩子的勇气都没有,偷摸暗自报复还不敢承认。

毋庸置疑,在中文网络中,声音最大的就是年轻人,所以网络中年轻人的言论有惊人的宽容。

但20几岁的人了却不懂何为情绪管理,不懂何为社会良俗,不懂何为换位思考,这些人才是破坏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作俑者,他们不仅需要为自己的行为道歉、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而那些被爽文带节奏自嗨,硬掰出道德优越感的人,永远不承认自己素质低下,内心窝囊。一秒前被《放牛班的春天》感动得眼泪汪汪,转过头来就打着正义与教育的幌子实施集体霸凌。

他们招惹不起碰瓷老太、地痞流氓、公司领导,在地铁上看到性骚扰,在校园中看到暴力不敢吭声,更不可能像那位P大姑娘一样为了他人的正义挺身而出。

他们能做的就是打着“你不好好教育孩子,自然会有人替你教育”的挡箭牌,将愤怒的铁拳砸向4岁的小孩儿,嗯,偷偷地。本质上说,持“熊孩子活该”和“穿着性感活该被强奸”是一个逻辑,这是一种虚假的正义,是对弱者光明正大地戕害,熊孩子也有错,但无论如何不该被这样虐待。

这种虚假正义的根源,不是因为熊孩子有多可恶,而是施暴者在胸中积蓄了太多对社会,对上司,对各种无力反抗的人和事太多的戾气,而宣泄口是一个柔弱的儿童罢了,这种行为的主角与陕西米脂的那个惨案的制造者如出一辙,只有轻重之别。

以成人的高度要求孩子,以孩子的高度要求自己,以正义之名行报复之事。

联合国198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写道:教育应本着谅解、和平和宽容的精神培育儿童。这也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公认底线。即使是中国,也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如果连这都做不到,也请用对待成人的态度对待儿童,不会对成人做的事,同样不要因为儿童的弱势对儿童做

鼓吹对儿童施暴,鼓吹杀死熊孩子,其实就是鼓吹弱肉强食,但我敢保证,这纯粹是一群价值观扭曲者的意淫,而以能在随时随地遇到熊孩子的人群来说,你一定不会喜欢一个“杀死熊孩子”的世界,通常能在公共场合和社交场合对儿童的行为失控的人,常常是这个社会的弱者,在你沉浸于对弱者施暴的爽点时,有无数人可以把你踩在地上碾压。


上文是米学君偶然看到的一篇文章,虽然有点为熊孩子正名的味道,不过,联想到此前在医院的所见,要教育熊孩子,首先是要了解孩子,怀着宽容之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行为引导和教育他,才能减少意外的发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不祸害人。

往期热文

在中国互联网,杀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确_第10张图片

在中国互联网,杀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确_第11张图片

在中国互联网,杀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确_第12张图片

在中国互联网,杀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确_第13张图片

在中国互联网,杀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确_第14张图片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综合素质平台

家有熊孩子举个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中国互联网,杀死熊孩子成了政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