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否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

  “教师是否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 L老师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两三分钟的时间,大家很快作出了本能反应。

大部分老师的观点是:教师被机器人取代的机率非常大。 老师们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有一大堆:如“阿尔法狗”上演“人机大战”,它战胜水平最高的围棋大师。更有趣的是,法律界“阿尔法狗”也上演过“人机大战”。结果六位高智商的法律硕士完败。人工智能很有可能替代法官、律师;2017年7月,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上了五环;马云开的无人超市开始试营业;现在的银行门可罗雀,机构臃仲,银行职员已不再是社会上的香饽饽;民营的快递公司蜂起群涌,取代中国邮政指日可待……

跨界、转行,一个崭新行业的崛起,伴随着一个传统行业的消亡。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这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发生的时代。当下,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我们惟一知道的是:这个世界永远处在变幻之中。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现代科学技术以几何倍数的增长速度滚动推进,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几乎演变为大势所趋。

就教育界而言,翻转课堂、慕课开始普及、流行,渐渐成为课堂授课方式的主流。一根网线,一块屏幕,可以将北京最优质的课程资源分享到中国最边远的贫困地区。网课铺天盖地,空前发达。师资成本被大大节约,师资力量进一步优化……

所以,大家有理由相信科学信息技术的力量,智能替代人劳动成为一种必然。——正当大家为自己的观点沾沾自喜时,L老师又抛出了一份数据调查表。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表格显示“教师职业被淘汰的可能性不足百分之一,位居职业淘汰榜的倒数第二位。这份BBC调查表,还作了科学的细致分析。分析中说,某种行业如果被取代,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1.  无需天赋

2.  重复性劳动

3.  空间狭小

比如流水线上的工人,就完全符合这三个条件,所以,他们最有可能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智能机器人取代工厂普工,其优势还在于无需购买五险一金,无需安排双休日、法定假日休息,其工作的准确度更高……

反过来论证,如果你这个职业不想被别人,不愿被别的行业所取代,也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1. 具备协商、社交、人情练达能力

2.具备同情心 

3.有创意、有审美能力……

教师的工作属性决定了他的服务对象,决定了他工作人际圈子:教师每天要与学生,及学生的父母即家长打交道;要与上级主管领导打交道;要与各学科老师打交道,那么,她(他)必须具备协商、社交、人情练达能力,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家校关系、愉悦的同事关系,她(他)才有可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 老师要有民胞我与的同情之心;要有视生如子的“仁爱之心”。师爱就像池子里的水,如果没有水,“池子”就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即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老师的工作最像农夫种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人性的温情灌溉,都要通过个人创造性的劳动来完成,只有这样,地里才能长出好庄稼来——因为,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人又是千差万别的,这种劳动不可简单重制。这种劳动极具个性化、创造性。所以,卢梭说“教育即生长。”一言概之,离开了人与人的精神相遇和心灵相拥,就没有了教育。

由此可见,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是很高的。当然,正因为要求高,最有可能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所以,才不容易被智能化所取代。

我们还可以将外科大夫与牙科大夫放在一起,试作比较。哪个科室的大夫最容易被智能机器取代呢?答案是外科大夫。现代医学,运用智能手术刀,实施微创手术,已是司空见惯。这说明现代科技手段,能解决许多外科手术上的问题。但是,种植一颗牙齿的工序则非常繁琐,如清创、塑型、制模、无数次匹配咬吻,等等。而每个人的咬吻又是独有的,无一相同,需要非常高质的个性化服务。而在这一点上,机器人很难办到。所以,牙科大夫与外科大夫相比,前者更难以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

北京十一学校,2013年开始推行走课制。学校构建了分层、分类、综合和特需的课程体系,对数学、物理等科学领域学科根据难易程度实行分层设计,对语文、英语等7门学科则根据学生需求,分类设计不同模块。学校目前共开发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门职业考察课程。所有课程都排入每周35课时的正式课表,学生可自选课程和学习时段,订制自己的私人课表。4000多名学生,有4000份多各不相同的课表。选择性如此之强,个性化服务达到如此高度,谁又能取代。

由此可见,能提供选择性强、个性化程度高的服务行业是不容易被取代的。

当然,教师是否会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真正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于教师个人。你能反复修炼、不断提升,从而具备了不被别的行业取代的三个特点,你自然就是这场世界性、全民性的“人机大战”中的强者!    

教师是否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81226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是否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