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我终于看清了这些!

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给中国的经济按下了“暂停键”,一瞬间,全民惶恐。

说实话,一开始我很开心,本来我就宅,这个年终于可以懒懒地一直过到正月十五... ...但是没过几天,就开始焦虑,也许是习惯了魔都快节奏的生活,其实连续葛优躺一周,已浑身难受,更别提大半个月或者更久。

疫情下,我看到很多企事业单位、明星纷纷捐款、捐物资,我认为他们很有社会责任,“锦上添花”远不如“雪中送炭”来的实在,这何尝不是另一种“营销”?

于是,我思考整理了这些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一、疫情下,企业如何化解危机?

在中国,这场疫情深深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我们被迫哪儿都不能去,乖乖在家呆着就是不给国家添乱。可是那些企业要怎么活?如何活得长久呢?我觉得创始人的初心很重要,其实简单说就是他的社会责任。可能会有人问,那这不是呼吁企业都去做公益?我觉得也不一定,这个得量力而为,公益只是其中一部分。

这次疫情,一些外卖平台纷纷捐款,格力成立医疗科技公司,服装企业转产制造口罩、做防护服,万达免收商户租金,各大企业积极捐赠救援物资,各大医院一线医生支援武汉等等。这些确实让消费者看到很多企事业在开始履行实质性的社会责任,也展示了他们的实力!

以上是企业的内核建设,但光有这些还不够。疫情下,什么能帮助企业胜出?我认为答案是品牌化,这才是战胜疫情的关键。如何理解一个企业的品牌化?我们举个例子,淘宝、天猫、京东他们三者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就完全不同。如果你想买家电,京东一定优先抢占你的心智,加上它的超快速物流,一般不会犹豫。

面对疫情,我们看到很多线下门店关闭,这对企业的打击很大。什么是企业关键的反脆弱能力?我想答案是:数字化+快速反应。很多企业转战线上营销,新兴崛起的微信”小程序“和”直播“,让我们看到了新商机。

二、疫情下,消费者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知不觉,我们竟然到了不戴口罩就无法出门的境地。一方面,口罩几乎全网断货,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出行;另一方面,这也是新的商机,我开始蹲守各大平台等着定点抢口罩。哪个平台有,我就下载他们的APP,网上如何买到口罩的文章也爆火。

在新冠防疫战下,我想这种“口罩文化”会持续很久,它会直接晋升为我们出门必备物品之首;

再说说用餐,经常出国的人都知道,国外大多数实行分餐制。我们中国人重人情、重交际,分餐制在过去会显得过于疏离,不够亲近。没想到在疫情下,这样的方式竟让人无比放心。未来,我想随着中国的国际化步伐加快,分餐文化势必会流行,“一人食”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新文化。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疫情下,医生又是最有争议的职业。如果你真的身体不舒服,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医院?去了,有被感染疫病的风险;不去,自己吃药不见得能好。好在国家响应及时,于是“在线医疗”火了,即便不去医院,我们在线问问总归放心些,又不要钱!

另外,在家除了吃喝躺,你是否还会找机会让自己动一动,我听说任天堂的“健身环”卖断货了。在家边玩还能边健身,这样的创意谁能拒绝?

有人说,疫情过后,消费会大幅反弹,你认为呢?我看到“人在茶在”推出豪横5L装奶茶,竟被一抢而空。杭州某商场开业后的第一天,8小时内业绩创千万。可能我们真的憋太久会爆发,但对于消费保守型,也许会减少很多冲动开支,转而投资自己更信赖的产品。

我们也开始更关注健康,更讲究个人卫生。

即将复工前,我在淘宝下的前十单,差不多都是各类手套、消毒湿巾、消毒棉片、75度酒精、衣物杀菌喷雾等防护用品。家里的消毒柜本来不常用,现在每周消毒一次。洗手液年前囤了十瓶,但复工后又要买了,是真的消耗快。我还下单了蒸汽拖把,据说可以99.99%全屋消毒... ... 可能这是“灾难恐惧”,估计很长一段时间,疫情后遗症都会伴随着我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场疫情,让我终于看清了这些!)